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读博之后也困惑 家庭教育投资应因人而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35 东北新闻网

  昨日,本报《父延缓女儿高考让其学高尔夫》一文见报后,立刻在学校、家长及专家中引起热议。沈城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位父亲给孩子选择的另类成才之路可以一试,同时呼吁家长不要把大学当作成才的惟一出路,教育投资应该理性。

  海归学子不知该做啥

  “我挺赞成那位父亲的做法,如果当初我父母也让我先接触一下社会,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再出国,现在我也不至于这么困惑。”25岁的李欣从国外读书回沈后,一直未就业。“看到那么多人挤进人才市场,我就不想工作,关键是对自己没信心。”李欣十六七岁时就被父母送到欧洲,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在国外生活多年,她已适应了那里的生活节奏。“现在回国了,环境全变了。国外真的不像国内的就业形势这样紧张。”李欣说,自己的英文还可以,但在国外学的酒店管理知识在国内基本用不上,所以,找工作的事一拖再拖。现在,她找了个职业资格培训班重新学习,而以后做什么,她还没想好。

  读博之后也困惑

  “这位父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关键是他女儿也喜欢打高尔夫才行。”31岁的刘海涛是沈阳某大学的博士生,还有一年,他将再次走出校园。面对就业,他也不乐观。他说,考博并不是他的意愿,而是家里人要求的,他读博的日子并不快乐,反而觉得很多东西学了将来也用不上,很无聊。读博前,他曾在辽宁某矿山管理部门工作过两年,由于专业不对口,他觉得在那里工作下去没啥发展,才考了博士。他只想将来当个高校教师,过安稳日子。

  “现在想想,其实未必所有人都必须走考学之路,如果当初高考时,我就选择师范院校,现在可能工作好几年了。”刘海涛说,在大学里,他的确学到很多,但他觉得像蓓蓓那样选择打高尔夫球,将来未必没发展。现在来看,蓓蓓父亲让她先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是正确的。

  教育投资应从己出发

  “这位父亲的做法虽有点冒险,但还是值得尝试的,家长没必要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考大学,关键是看什么样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更有利。”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院长文言认为,没人能预测蓓蓓最后能否成才,但她父亲给她选择大学以外的成才方式,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就像比尔·盖茨,他的成功并不源于是否接受了大学教育。

  “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的大学培养目标已悄然发生变化了。以前的高校主要培养精英,而扩招后的高校则是普及型的教育,这种变化注定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从全民素质提高的角度来看,扩招有必要,但从家长对教育投入的角度看,并非所有家庭的孩子都需要上大学才能成才。”

  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孟庆伟也认为,现在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太冒险,家长们不是以尊重孩子意愿、培养孩子为目的,而是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跟风性。这位父亲的做法,从培养孩子的角度说是值得提倡的。

  不过,面对蓓蓓初二还不能自己过马路等问题,辽宁省社科院张思宁教授则认为,这是父母剥夺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想要让孩子尽早自立,仅通过改变外界环境不行,还应帮孩子尽快学会自我成长,调动内因的力量有目的地工作和学习。 (时代商报 首席记者 马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