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校园代理:乍一看很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9:33 云南日报

  时下,校园代理在高校内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赚钱方式,但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却如影随形。如高校代理人因忙于推销而荒废学业,代理机构因低风险投入、管理松散、发展不畅,校园代理有的缺失责任心引发投诉……“校园代理”这种看似双赢、运作简单的赚钱方式并非人们想象那般“完美”。

  代理人:牛刀小试就当练兵

  昆明理工大学2003级计算机专业女生小李谈及校园代理,一脸艳羡。“我们专业有一个高两届的师哥,大学期间就开始做国内某知名品牌医疗器械的校园代理,据说3年下来赚了50多万。”据小李介绍,那位师哥两年前毕业后,利用大学期间掘来的第一桶金,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公司,还是做医疗器械的代理,目前手下有6名员工,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

  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韩同学说:“现在不是都反对读死书吗?大学的学习氛围尤其应该开放。而且现在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提前兼职也算是一种练兵,就当牛刀小试。况且一般的大学课程安排并不紧张,时间比较充裕,不干点事也就那么过了。”

  已毕业工作两年的杨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高中以前学习的是基本知识技能,大学期间才是一个人理论素养、学习能力等全面完善的过程,分散精力只能是得不偿失,无异于玩火自焚。据杨先生介绍,大学期间他代理过某出版社的教育类图书,也曾小赚了一笔。但由此产生了两方面问题:因忙于洽谈生意而经常逃课,同时因满足于眼下的一点小的经济利益而愈发对学习不重视。“毕业后我的处境是:没拿到学位证书,找工作老碰壁;没有资金,想白手起家也成为难事。”杨先生苦笑着说。

  代理机构:降低物流和人力成本

  圆西路上附近某IT公司老总朱成明告诉记者,他的公司不大,主要是出售组装电脑以及各类电脑配件。据他自己说注册资金才50万元,现在每年能赢利30万元左右。

  “除我之外,公司只有两个正式的员工,一个掌管财务,一个负责调度产品。业务的拓展基本上全仰仗大学校园里的那帮小兄弟。” 朱成明所指的那帮小兄弟,是其旗下的20多名校园代理兼职业务员。

  “因为公司的业务员都是兼职代理,因此公司在业绩的掌控上非常有难度。” 朱成明告诉记者,有时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的业绩能冲到10万元,生意清淡时也有业绩不足1万元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公司其实并不在自己掌控当中,觉得自己很被动,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朱成明告诉记者,由于兼职代理的责任心普遍不强,且不便于公司统一调度管理,聘用校园兼职代理只是公司发展初期的一个权宜之计,能节省公司在人员费用以及税收上的支出。他还表示,公司下一步的壮大发展,肯定要压缩兼职代理的比例,要保持在总员工人数的2成以下,才能保证公司的有序有效运转。

  购买者:低价位就是竞争力

  在某培训机构上班的吴女士几经周折请一位校园代理为其配置了一台电脑。“之前我就去电脑城了解过了,同样的配置,如果我自己去买的话,不会低于4800元,但通过校园代理,以学生的名义,我只花了4500元就买到了。”吴女士高兴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吴女士这样并非学生群体却通过校园代理购买东西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种普遍的消费心理是“便宜”就是竞争力。但某专业IT网站的编辑小秦却表示,尽管可能有部分商家因为通过校园代理而减少物流和人力成本,从而为吸引学生消费群体而打出低价牌,但其产品质量却不一定能保证。消费者通过校园代理购买低价产品的行为如履薄冰,随时可能因品质问题导致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此外,校园代理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而对所代理的产品品质缺乏足够的认知,出现问题后又不知道如何处理,“谁来负责的问题”被当皮球互相踢来挡去,三者之间很容易产生纠纷。

  编后:大学生充当校园代理,既能够自给自足,也能为将来积累人脉,因此值得提倡和鼓励。但在操作过程中却不乏存在诸多风险,例如职业本身的不法性,因质量缺失而引发的投诉,或是因过于专注校园推销而荒废学业等。因此高校学子在选择“校园代理”之初,就应该对所选职业进行“利弊”权衡,而在实践过程中更需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和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