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学生把生意做到校长室 这所学校专产创业高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9:08 浙江在线

  近日,一个学生模样的老板带着名片来到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贾少华的办公室。“贾院长,今天是来宣传我新开的鲜花礼品行的,想和我们学院建立长期的鲜花供应关系。”贾院长由惊至喜:眼前这位“老板”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学院的在校生应剑俊!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自主创业”渐成风气。

  面对一年比一年庞大的就业大军,这些同学却能活跃于市场,或者白手起家,或子承父业,求职者变成了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虽然他们的企业可能是从三五人的小企业开始起步,但目前有的已经开办了第二家、第三家分公司,有的还为师弟师妹提供就业岗位。同学们有一个响亮的口号:“让自己拥有市场是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同学创设就业岗位不应只是一个梦想。”

  标本之一

  应剑俊:创业从开花店开始

  应剑俊今年21岁,是个稚气未脱的男孩。但就在念大二时,他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花近9万元开了一家鲜花礼品行,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

  这可不是心血来潮。在这之前,应剑俊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义乌市民的消费倾向、鲜花业的发展、现状及走向,还做了一份《义乌鲜花行业可行性发展报告》。拿着这份报告,他向父母借了6.5万元用于房屋租金;又向朋友借了一些,对店面进行简单的装潢,采购必要物品,还聘请了花艺师和收银员。

  虽然义乌花店业竞争不小,不过年轻的应剑俊却有不少新鲜创意。在推出“会说话的玫瑰”之后,又推出了少男少女们喜欢的“卡通花束”;在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后,又转而投入到花店的布置上,营造温馨氛围。

  “要让顾客知道,我们不仅卖花卉植物,同时也卖环境和概念。”老板虽然年轻,生意经倒很老到。为了将自己的花店做大做强,应剑俊已经制定了一份全面的市场开拓计划,如鲜花拍卖1元起、串行互送代金券、包月服务等,以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

  标本之二

  陈铭:子承父业,不做纨绔子弟

  作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义乌丹溪酒业老总的公子,陈铭身上看不到一丝纨绔子弟的迹象,反而给人留下处事老练与斗志昂扬的印象。

  还没毕业的陈铭从去年开始介入公司管理,到了今年上半年,开始全面接手丹溪酒业的销售业务,任销售部经理。虽然是家族企业,但陈铭在管理上与老爸还是有不少“冲突”。

  老爸初中毕业,推崇的是家族式管理,注重感情联系,在管理上事必躬亲,早出晚归。陈铭却不太认同父亲在问题处理上的感性化和随意性。在接管销售后,他先是将企业管理规范化,就连自己负责销售,都让爸爸先在公司里正式下文任命;随后他开始着手培养地区销售经理,并制定销售业绩考核制度,按章办事而非依感情的好坏给奖金。让陈铭得意的是:在他的努力下,前不久刚签回了200万元虫草红曲酒的销售单,还是款到发货;今年4月,在他的坚持下,公司外贸部也成立了,个别同学成了他的下属,更重要的是,义乌丹溪酒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漂洋过海,到海外市场抢占份额。

  标本之三

  朱碧波:从大城市到地方创业

  要采访朱碧波,联系了好几次未果。要么去做地方导游,陪同参观考察了,要么带旅游团去旅游观光了,日程安排得很紧。

  和其他同学不同,朱碧波先是去外面大城市兜了一圈,才回义乌创业的。刚毕业时,她怀着对大城市的向往,来到上海。因为拿的是固定工资,而且置身大上海,很难凸现自身优势,加上上海消费水平高,旅游系毕业的她越来越想从事本专业工作。于是合同到期后,她答应了义乌一家旅行社的邀请,回到了义乌。

  从上海回到义乌,因为思考问题成熟、周到,朱碧波很快得到老总的认可,并开设了分社,专门负责散客经营。到目前为止,她已组建了40多个团队,创营业额100多万元。

  当被问及在上海发展好还是回义乌好时,朱碧波笑了:“在大城市企业里先接受正规训练,然后回来闯一闯,倒不失为一条好途径。”她说,现在生活很充实,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发挥余地更大一些。目前她的年薪由3万元底薪加提成加年终奖组成,老总说一年至少给她七八万。

  新闻纵深

  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战中学本事

  对于在学校中愈演愈烈的“自主创业风”,贾少华感到颇为满意,这正是他们教育的成功。据了解,该校学生利用勤工助学、自主创业,60%能生活费自理,20%能自己缴学费,有的学生还能反哺家用。

  作为浙江省首家县办的大专院校,又地处义乌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极其活跃的城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开始就没有将办学主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者上。“我们是一所高职类院校,55%的学生从职业高中升上来,其中还有很多是贫困学生,学生们做学问的可能性小,对他们来说,更需要毕业后尽快职业化。”贾少华说。

  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只要“必需、够用”就行,更重要的是学会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而实践的主战场就是现实中的市场。“学校也设有很多实践教育基地,不过这些模拟实践场所,多少有些程式化的味道,没有压力;置身市场真正操练就不同了,压力会变成动力,其中的收获是课堂上很难比拟的。”学生陈剑业深有感触,“在市场中为了生存,同样需要理论、原理的支持、外语水平巩固,这促使我们回到学校课堂要更努力地学习。”

  任教老师也明显感受到同学的变化。该院优秀班主任楼忠兴老师有个治班格言:“要把学生早点赶入社会,学生出去实践过,回来就乖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就少了。学生无所事事容易惹是生非。”很多同学确实在实战中学会了本事。

来源: 每日商报 作者: 记者 金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