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不公布高考状元”的意义有多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1:51 大洋网

  作者:张贵峰

  23日,北京市高考各批次录取最低分数线与考分同时出炉,而与此同时,北京市区教育考试部门未向记者证实任何关于“状元”的信息,“状元信息一字难求”。这意味着,今年北京高考将没有官方证实的“状元”。对这种不公布状元的做法,有论者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从制度变革的意义上来看,不可小视”——“是一种在量变的意义上进行‘边际调

整’的制度变革行为”。(《新京报》6月24日)

  的确,不再公布状元信息,体现了政府考试部门对于高考分数一种更理性务实的态度,而这样一种态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时下各种围绕着“高考状元”而进行的不正常渲染和炒作,但在承认这些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意义,笔者以为,也不宜作过高的评价,如“制度变革意义”云云,在我看来,就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首先,我想一个容易看到的事实是,官方不公布,不等于社会就没有获得高考状元讯息的渠道,并让这些讯息迅速传播。如在北京,就在考试部门对状元三缄其口的同时,当地的理科、文科状元的“谜底”——出自哪所学校、考分多少、姓甚名谁,事实上已同步公开见诸媒体;同样,在今年宣布不公开高考状元的重庆市,官方的不公开也并没有妨碍其文理状元身份在民间的迅速披露,并广泛流传。

  更重要的是,官方不公布,更不意味着民间会就此放弃针对状元进行的各种宣传、炒作。如稍稍留意一下最近各大媒体、网站,就会发现,“高考状元”都是最热门的焦点话题,大量围绕状元学习心得、考试经验、生活志趣的报道可谓“无微不至”、“无孔不入”,而状元们所在学校、地方,同样也大沾其光,被热烈追捧。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官方是否自上而下公布高考状元、排名,高考成绩尤其高考状元实际上都有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我炫示”功能———在学校、在地方政府,它意味着显赫的学绩、政绩,因此绝无加以“掩饰”而不去大肆宣传的道理。最近,广东东莞横沥镇政府出台奖学方案:市级高考状元奖10万,考上清华北大奖50万,就是这方面很好的证明;至于考生、家长,受“金榜题名”等应试情结以及待价而沽的现实需要的支配,大多当然也不会在意自己的被暴露、被宣传。

  而高考状元所以有这样一种“自我炫示”功能,显然又是高考制度本身“统一考试,按分数高低依次录取”决定的,换言之,既然高考制度内蕴了“分数决定一切”、“以分数论英雄”的考试、选拔逻辑,并且这一逻辑事实上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与命运,以及学校、政府的业绩,那么,高考状元作为考分的最大优胜者,成为这种制度下的宠儿,“万千宠爱在一身”就是合乎逻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结论无疑很清楚,除非“分数决定一切”的高考制度做出根本变革,如取消统一考试,大学入学由高校自主选拔,或者虽然保留统一考试,但其考试分数不再是大学录取的唯一绝对依据,否则,作为这一制度必然副产品的状元炒作,就不可能根本遏制,考试部门不公布高考状元、成绩排名之类的做法,即使不乏积极意义,但顶多也只能是权宜性的枝节修补,不可能有任何“制度变革”意义。

来源:青年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