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要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14:1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前夕,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出版发行。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 教育部门将认真组织好《读本》的学习、宣传,使广大干部师生都能够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全面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研究,组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要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查、评价衡量各项教育工作。凡是符合的,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薄弱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加强。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深化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改革方向,坚定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教育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在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把教育系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引向深入。 学校的根本职责和使命是育人。以人为本,在学校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和造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到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要改革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倡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做到兴趣育人、研究育人、实践育人。要尊重学生学习、发展、成才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要正确处理规模和质量的关系,保持规模适度增长,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必须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提高质量就显得更加突出和紧迫。当前,广大学生和家长,不仅仅满足于上学,更希望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类型人才的规格,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从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入手,把提高学校质量、学科质量、学生质量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地去加以贯彻落实。 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是多样化、有结构的。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战略重点和长远需要,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志向、兴趣的不同,加强学校结构、学科结构、学生结构以及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发展。要协调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关系,以及各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学校、学科、学生的结构布局,深化改革、科学定位,办出优势、办出特色,把精力集中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紧缺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上来,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统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充分调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边远地区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高度关注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决纠正教育领域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经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