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南京大学生“留校族”生活剪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35 南京报业网

  □实习生王萌叶丽娜

  【金陵晚报报道】 暑假校园生活是大学生活的缩影。七月初,南京各大高校相继考试结束进入暑假阶段。不少大学生已经打点好行装,踏上了回家的路。但是,也有数量相当的“留校族”并未回家避暑,他们选择留在学校,做他们想做的“快乐的事情”。近日,我们走访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时发现,尽管校园里的人

气比以往下降了些许,但是为数众多的“留校族”让烈日炎炎的校园内依然热闹。

  兼职一族:赚钱,赚能力,赚经验

  暑假里,选择留校的大学生,大部分在校外找了兼职。如今,大学生做兼职已不再是新鲜事,他们或去当家教,或去发传单,或在超市销售商品,或到公司做文案,挥洒着自己充沛的精力和能力。

  加入到兼职行列的大一大二的居多,大三学生占一小部分。一二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就业压力,时间相对充裕,他们对社会充满好奇,想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自己以后找工作做铺垫,因此,他们成为兼职人员中的主体人群。

  河海大学机械系大一的王同学也是大学生兼职大军中的一员。王同学父母都是农民,家里三兄妹,自己和妹妹都在上学,家里经济负担重,暑假兼职无疑可以为他解决经济困难的问题。

  王同学说:“兼职工作对我帮助很大,不仅可以分担父母忧愁,减少他们负担,从中我也锻炼了社交能力。我比以前更自信乐观了,工作中还结交了一些和我情况相似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鼓励,感觉很快乐。”

  和王同学情况不同,在商场做促销员的张同学是一个“富家女”,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资产过百万。她曾试着告诉父母去做兼职的想法,但家里人坚决反对:社会复杂,赚钱不多太辛苦。所以,到现在她还不敢把自己做兼职的事告诉家里。

  其实,她开始选择暑期留校只是为了和男友在一起。可暑假太长了,两人都怕闲得发慌,想找些事来做。碰巧商场招聘促销员,两人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加了应聘,结果都被选上了。

  现在,每天一起上班,下班,生活被工作填满了,两个人呆一起的时间自然也少了。两人商议着要用这人生的第一桶金为彼此买礼物,纪念他们人生中这特殊的一段经历。

  做促销很辛苦,每天站八九个小时,积极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商品,我很喜欢与人交往但就是脚受不住煎熬。

  刚开始很不适应,每天下班,腿重得都不像是自己的了,脚板心也痛得要命,还蜕皮了。回家后烧水,泡脚,躺床上,不变的三步曲。张同学揶揄地说。

  实习一族:累,并快乐着

  穿梭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大学实习生成了暑期的另一道风景。迫于就业压力,大学生向往着通过实习早点了解行业,对实习生活倍感新鲜。在单位,去得早,回得晚,一旦有事做就很兴奋积极的十有八九是实习生。

  参加社会实践的以大三学生居多,马上面临就业问题,于是他们利用暑假期间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成果,为寻找合适的就业门路打下基础。

  新闻就是要多实践,一到暑期,大学生就如潮水一般涌向新闻媒体实习。在一家报社,几乎每个采编部门、每个编辑记者都要带1-2个实习生。实习生各个年级的都有,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还有中文系,历史系,经济系和英语系的同学。

  南大新传院大三的邵同学6月中旬学期考试一结束就到某报社开始了暑期实习。谈到实习,她感触良多:“哪儿有新闻就往哪儿跑,吃饭睡觉都没有固定时间,新闻成了我行动的指南。一开始还真不适应,挺怀念学校那种朝九晚五有规律的生活。”

  话虽如此,小邵还是很快适应了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对新闻也渐渐有了“感觉”。她说:“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是理论,有的还比较落后,趁着暑假在报社实习可以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新闻的认识,提升个人能力。有的东西书上说得好,挺容易,实习后才发现不是那回事。有时候,实习两个月所学的东西甚至比在学校学一个学期所学的还要多。新闻就是要多实践!”

  辛劳换来的是收获,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印在报纸上。“那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每次看到自己的文章心里有一份母亲抱着初生婴儿的感动,那一刻所有的辛劳忘得一干二净,只留下创造‘新生儿’的渴望。虽然书本上说‘新闻人是社会的记录者,是信息的传递者’,但当我做记者工作时,才真正体会这句话蕴涵的意思,这份工作很有意义。再苦再累,我都不怕,有收获,就很开心!”

  充电一族:充实自己,准备上路

  沈同学是南航物流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这个暑假他选择留在南京。

  虽然还在念大三,但沈同学的社会实践经验已经相当丰富。特别是在电器销售行业,他已经算是“前辈”了。从TCL的发单员,到海信空调临时促销员,再到长虹彩电卖手,如今在长虹南京分公司中已经做到了经理助理的位置。

  他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从大一上半学期的五一长假开始的。当时,南京各大家电公司为黄金周促销活动招聘大量兼职人员,沈同学通过面试,成为TCL公司发单员。

  沈同学说,这是他在南京的第二个暑假了,他已经早早为自己做好了打算。“我觉得,现在就业需要具备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除了实践能力,各大公司特别是外企最注重的就是外语能力了,我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他打算报名“新东方”英语口语的补习班,利用暑假好好的给自己充电。

  创业一族:第一次亲密接触

  青岛路苏果超市对面,有一家专卖熏肉大饼的小餐馆,名字叫“无饿不作”。这家不足10平米的小餐馆的主人是来自于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的4名大学生。由于服务周到、物美价廉,虽然开张时间短,但生意十分火爆。

  南大女研究生许同学和其男友李同学是“无饿不作”餐馆的核心人物。从最初摆地摊吸引大量顾客,到“无饿不作”最终在青岛路上诞生,凝聚了两人的心血。

  餐馆刚开业时,学校的课程也比较紧,许同学分身乏术,错过了一些选修课。暑假以来,时间相对充裕了,除了补上学期落下的课程之外,她得以把更多时间放在餐馆上。但是由于周边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离校了,生意清淡多了。

  许同学说,南大附近聚集了各种餐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真正适合大学生和上班族的餐馆几乎没有。这是他们想开一家属于“大学生自己的餐馆”的初衷。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相对较少,“无饿不作”刚开张的一个月,曾受其他竞争对手的骚扰。不过,随着经验的增多,他们的生意渐渐走上轨道,现在已经基本上收回了成本。

  “可以说我们创造了南京饮食界的一个奇迹。”提起“无饿不作”的火爆,小李不无自豪地说。(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