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提防高招5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14: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报讯高校招生已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不法分子的欺诈活动开始进入高峰期,考生和家长要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

  陷阱1:混淆不同类型招生除了普通高等教育,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各种招生类别的入学条件不同,学习形式不同,毕业文凭的性质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同。

  不法分子故意混淆各种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肯花钱,就能上大学。

  陷阱2:打着自主招生幌子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而是在部分高校实行的一种新的招生方式。

  被录取新生要先在高考前通过高校组织的测试,测试合格者要接受公示,还必须参加全国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地相应分数线才能录取。

  陷阱3:假借定向招生的名义一些不法分子吹嘘可以搞到定向招生指标,只要肯出所谓的定向费就能被录取。

  实际上,地方所属高校一般不再安排定向招生名额,有定向招生资格的学校,招收定向生人数不得超过当年招生规模的1%,对定向招生分数也作出限制,中介机构不得参与高校招生录取,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不得向考生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陷阱4: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每年高招录取期间,都有一些不法分子把考生的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人花钱疏通关系的结果,借这种名义向考生和家长索取钱财。

  陷阱5:可以拿到内部招生指标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冒充高校招生人员索取“指标费”,钱到手之后就溜之大吉。

  其实,教育部对高校招生规模包括预留计划的比例和使用都有严格规定,在录取期间,省级招办、高等学校都是执行教育部有关规定和程序。文/刘易

  新华社发

  ■相关新闻:警惕考后心理危机

  高考的结束意味着考生的解放,也意味着考生家长可以松口气了。然而,面对成绩、录取等种种等待,放松不久的心情再次紧张起来,那么应该如何调节?

  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舒幼娥提出,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无谓的压力,而男孩子很可能高估考分,而产生失望的心理,填报志愿、等待录取通知的过程,又会让考生寝食不安。

  最终的落榜生更是心理脆弱的人群,有的人看到同学金榜题名时,会产生嫉妒心理,出现攻击性言行;有的考生对未来感到绝望,轻者出现噩梦、失眠等症状,重者抑郁、自闭,甚至轻生或伤人。

  给家长的建议:家长和考生的沟通是个“技术活”,要注意采取“向前看”的态度,避免对孩子指责,和孩子一起少吃“后悔药”,可以多谈谈未来。

  对于孩子的考试结果不理想,要尽量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既然努力了,怎样的成绩都是好结果,大不了从头再来,或者选择另外的成才道路,假期可与孩子共同讨论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

  给考生的建议:不妨对自己宽容一些,用理性的语言和自我解释把非理性的情绪化解一下,不要从整体上责备自己,可以责备具体的行为,如只是某一科目没有答好。

  二是不妨改变态度,对自己说“我不希望考试是这个结果,甚至痛恨这个结果,但不是一切都完了,一定有比这个结果更糟糕的。”“不能说没考上大学就从此没有前途,即使不上大学,也可以成功,何况我还年轻。”(梁正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