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市郊“零志愿”为啥受冷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20:16 新民晚报

  

  今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已于昨日揭晓。按理说,填报“零志愿”可以给自己增加一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然而,在一些中心城区的投档统计表上,几所位于市郊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却不约而同出现了“无人投档”的字样。

  “心理距离”是主因

  “这样的情况,几乎年年发生!”记者从几所市郊学校了解到,市郊学校已经“习惯”了受到市区学生的冷落。市中招办主任柏伟民透露,事实上,一些市区学校在面向市郊招生时,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按照招生程序,“零志愿”录取结束后,这些多余的招生名额将会返还给各区县,录取本区县考生。根据招生计划,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拿出15%名额招收外区考生,本是为了达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目的,而考生和家长的最终选择,难免让这一目的打了折扣。地理距离远,“心理距离”更远,这成了不少考生和家长放弃市郊零志愿的主要原因。

  理性择校更关键

  面对不同考生的不同选择,老师和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不妨以平常心看待这一问题,理性择校才是关键。曾在闸北区完成小学和初中学业的女孩小魏,去年主动放弃市区学校的推优名额,而为自己争取了松江二中的推优机会,告诉妈妈“我要尝试独立生活和学习”。一年过去了,她不仅很快适应了寄宿制的生活,更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所在。柏伟民认为,对于基础较好、成绩发挥不稳定的孩子来说,选择“零志愿”录取分数线较低的市郊学校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而另一方面,专家也想提醒考生和家长,虽然市郊学校在市区招收“零志愿”的分数线普遍较低,但考生若是抱着“重点中学”情结,在对学校特色和教学环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报考,并不足取。一些考生为了在和同区考生竞争中,增加进“名校”几率,在填报“零志愿”的时候选择了离家很远、交通不便的外区学校,这种做法也值得商榷。

  本报记者陆梓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