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生就业率雾里看花 就业观念应该转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0:34 海南新闻网

  

大学生就业率雾里看花就业观念应该转变(图)

  穿梭于各种人才市场的大学毕业生

  ■学生:找工作推光头的宿舍一个接一个!

  ■教师:硬性规定下,哪个学校的就业率不掺水?

  酷热的7月对于2006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不啻于一场对身心的双重考验,再有几天,他们就要全部离校,但严峻的就业形势却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备受煎熬。4年的求学生活似乎是一场象牙塔中的酣睡,梦醒时分,行程却因工作无着而变得如此迷茫。

  再找找 就这样回家太寒碜离校前去碰碰运气

  7月5日上午,省城五一广场旁的人才市场,例行召开的招聘会并没有因为已到学期末而变得冷清,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断涌入大厅,原本宽敞的地方热闹中透着拥挤。一排招聘摊位前围坐着应聘的学生,一些应聘者的脚下还放着行李包———当天,省城已有几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陆续离校,揣着火车票来再碰一下运气的大有人在。

  小吴是省城某高校工商管理系的学生,籍贯山东,他想在离校当天再做一次尝试,看有没有好运气降临。与他一起来的还有学校的4位同乡,他们的工作都没有着落。

  “我们班50个人,有两个人考上了研究生,还有十几个人继续考研,签了就业协议的只有4个人。学校通知今天离校,最迟10号必须离开宿舍。回家之前再来看看,万一真有合适的单位就签了,要不回了家也得进人才市场找。大学上了4年,就这么空着手回去,觉得脸上不好看。”小吴说。

  记者在一个广告公司的招聘摊位前看到,一个多小时内,报名者达到15人,全是高校本科毕业生。而无论是招聘单位还是应聘学生都反映了同样的情况,在人才市场内的招聘,双方签订的多为劳动协议,教育部门为毕业生统一印制的就业协议书基本派不上用场。

  太无奈 不少宿舍就业推光头

  某校宿舍楼前,收旧货的两辆平车停放在一个角落里,平车上已经堆放了几床旧被褥和床垫。大四学生寝室位于二楼,一路走过去,凌乱污浊的场面和难闻的气味堪比废品站。

  记者随机推开一个寝室的门,有4个人,一个在睡觉,3个光着膀子的男生或坐或站,在随意地聊天。他们告诉记者,到目前\(7月4日\为止,这个宿舍的就业协议签订率为零,6个人没有一个找到合适的单位。一个来自广东的小伙子说,他们班53名学生,有两个人确定了就业单位,一个去了省外的某国企,另一个去了省城一家文化事业单位。有十几个同学报考了研究生,考上3人,全部为女同学。还有一位被称为“人精”的同学在去年就开始了自主创业,目前的情况听说不错。“从我们这里往过数,找工作推光头的宿舍一个挨着一个。”这位同学说。

  在这所学校,就业率较高的是会计专业,据一位老师讲,会计专业的学生70%已经交回了就业协议。

  全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是多少?这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老师说,今年情况还不知道,应该和去年差不多,去年公开的就业率是多少他不记得了,但实际的比例为14%左右。

  记者在5所高校学生中采访,了解到的就业比例不同,因为学校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生就业率相差甚远。大致的情况是,就专业而言,工科好于理科,理科好于文科,就学校而言,综合类大学的就业率较高。

  好神秘 难以公布的就业率

  省教育厅要求6月30日前各高校将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上报,但记者连日来从相关部门及各校均未能了解到就业率的具体数字。

  在毕业生没有离校的高校,拒绝提供数字的一个共同理由是:派遣工作尚未结束,没有统计。

  而毕业生已经离校的高校则说,相关材料已经上报,就业率应该由教育管理部门择时统一发布,他们自己不能或者不愿公开。7月5日下午,某高校招生就业处的一位老师对记者道出了苦衷:“大学生就业率低,大家都知道,可是我们不能说,说了会影响学校的形象。”而另一所学校宣传部门的负责人先是答应了解情况后给记者回话,但他始终没有回话。记者再次与其联系时,该负责人已关机。

  那么,公开的就业率能不能信呢?

  据了解,我省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情况将在8月底9月初统计完成后公布。但是公开的就业率能不能相信,许多人都表示怀疑。

  “我们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35%考研,有的专业考研率为100%,因为不考研就没有出路。这些人都要归于就业比例中,考上考不上都统计在一次性就业率中。”某位高校老师说,“教育部规定大学生就业率不能低于72.6%,又说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招生或者停招,在这种硬性要求下,哪个学校的就业率不掺水?哪个学校哪个专业负责人不在上报的数字上想办法?”

  记者采访到的多数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就业率能反映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及被社会认可的程度,规定就业率,也可以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但是必须对“就业率”统计进行规范,否则不如取消这种毫无现实意义的“数字游戏”。

  原因多 许多岗位不被认可就业观念应该转变

  “就业难不光是社会需求的问题,还有学生择业观的因素。”省教育厅学生处郭雅丽处长说,我省任何一所高校给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信息岗位都比毕业生的人数多,但许多岗位并不被学生认可。

  不愿意去基层就业是某师范类院校不少学生的现状。该校某系一个班中有31名学生,回到生源地或其他县就业的仅为7人。一位阳泉籍的学生说,不愿意一辈子就干这个,想趁着年轻出去闯一下。

  一位学生选择了在一家快餐店打工,每小时挣5.3元,每天工作6个小时,他原本可以回到自己家乡去上班。“先在太原等等看,实在呆不住了再回家。”他说。

  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求稳定、求高薪、求地域更是一个难以决断的选择。通过上网投简历,山西财经大学一位学生在上学期获得了赴广东打工的机会,一个月后他又“逃”回了太原。“工作强度太大,一个岗位有太多的人竞争,压力挺大的,月薪也只有2000元左右。”他说。

  山西大学的张老师说,在不断扩招的形式下,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递增60万,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要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现在,政府在努力完善市场,制定政策性导向,来帮助毕业生就业,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不转变,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所以,高校毕业生应改变以前不正确的就业观,要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的信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基层也应该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山西医科大学多年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王老师说,现在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县城在安排大学生就业时,往往解决不了就业者的编制问题。作者:胡增春来源:山西晚报唐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