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薪火相传“红领巾投递队”深山奔走42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1:49 河南报业网

  大河网讯

  

薪火相传“红领巾投递队”深山奔走42年

  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张庄小学的新一代“红领巾投递队”的小学生。首席记者任双玲通讯员刘晓泉摄

  

薪火相传“红领巾投递队”深山奔走42年

  ▲“红领巾”们翻山越岭,行走在投递途中

  

薪火相传“红领巾投递队”深山奔走42年

  。▼当年的少先队辅导员,“红领巾投递队”的创建者王振武

  

薪火相传“红领巾投递队”深山奔走42年

  ▼以学校为中心的投递路线图

  学习雷锋42年前建立投递队

  7月7日,记者绕过崎岖的山路,走进张庄小学校园,两株低矮的桃树上结满了桃子,拥有百余名师生的小学却无人采摘,校风由此可见一斑。

  据现任张庄小学校长,也曾经是当年的小投递员的杜金喜介绍,张庄村地处孟津县西北边缘,全村3000多人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山里,56个自然村散居在两座山的八沟九岭中,山路崎岖蜿蜒,交通不便,自古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原来仅有的一名邮递员一天下来骑自行车累得半死,张庄村的“地界”还没跑到一半。加上当时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错别字、同音字、用铅笔书写字迹模糊等等现象很多,投递十分困难。山区村民的信件及报刊,往往就在村里供销社的柜台上“自生自灭”,偶然有“幸存”的,也早就成为“历史资料”了。

  1964年,正值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时代,当时的王振武老师是张庄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在他的倡导组织下,当年的4月12日,第一支由20名品学兼优的孩子创建的“红领巾投递队”沿着崇山峻岭,走上了义务投递之路。王振武老师说,山区里许多地方是没有路的,牛耕壁上,路出岩中,“红领巾投递队”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走了42年。

  今年70岁的王振武老师回忆说,当时他起草的“红领巾投递队制度”是:收到邮件首先登记造册,保证邮件不揉不折;邮件不转手、不隔天,亲手交给收件人,保证件件投递无差错等等。王振武老师说,这些承诺坚持了42年,先后有近300人参加投递队,为20个生产小组、56个自然村投递邮件数十万份,无一差错,累计行程超过120万公里。

  代代相传人人争当义务投递员

  今年55岁的教师宋建厚,当初是王振武老师组建的“红领巾投递队”的第一批投递员。非同一般的是,宋建厚兄妹5人先后都进入了这个投递队伍。

  据王振武老师说,当时进入“红领巾投递队”是一件在四乡八邻让人“眼热”的事情。因为想进入这个队伍需要表现得特别优秀。像宋建厚一家兄妹5人全部是光荣的投递员,是非常罕见的。

  记者在张庄小学见到了宋建厚的侄女,她是现任的“红领巾投递队”队员。孩子说,她的伯伯宋建厚常常提起当年的投递故事,她的父亲和伯伯姑姑们,一共在“红领巾投递队”干了18年,投递信件8000多件,当地农民至今还亲热地称他们为“模范投递5兄妹”。

  张绕老师是“红领巾投递队”的第二任辅导员,他曾经带着小投递员长年奔波在山村的路上。后来,他的儿子、他的孙子都加入过“红领巾投递队”,被称为“祖孙三代投递之家”。

  据悉,像宋建厚和张绕这样的“投递之家”还有很多。现在,当年的小投递员许多已经是爷爷辈了,他们依然关注自己的后辈是否成为光荣的“红领巾投递队”队员。

  山高路险为件件邮件找到“家”

  曾是“红领巾投递队”第一批队员的周国华老师,现在是张庄小学“红领巾投递队”的辅导员。周老师还清楚地记得他当年加入投递队的事情。他说,每天中午,他都与别的投递员一样,急急地跑到学校的投递室,看看有没有他负责的线路的邮件。他负责的线路是从学校到周家沟约5公里的山路,路上荆棘丛生,处处险要。一到下雨、下雪天气,泥泞的山路连长期在山区生活的成年人都觉难走,而“红领巾投递队”队员们却没有一次因为恶劣天气耽误投递。

  为了解决疑难信件的投递,投递员不但对全村所有人员的姓名和小名逐一登记造册,还要对周围村庄的人员、外来人员进行摸底,甚至连经常来的货郎和小炉匠,孩子们都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有一次,投递队收到了一封“侯玉林收”的信件,而张庄村根本就没有姓侯的人。辅导员和孩子们在一起研究了很久,终于想起来有一位刚到村里指导种植烟叶的60多岁老汉,于是,孩子找到正在地头干活的这名技术员,一问,老汉果然就是侯玉林。侯技术员接到信件十分意外和感动。

  2005年冬天,天降大雪,队员毛亭为了及时将报刊和邮件送到偏远的固家沟,顾不上吃饭,顶着鹅毛大雪走在山路上,一不小心摔进深沟,造成腿部骨折。当时大雪封山,无人施救,躺在雪地里的毛亭就往上爬,却怎么也爬不上去。直到他的母亲顺路找来,才发现了快冻僵了的小毛亭。孩子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快帮我把邮件送到村里吧!”

  1982年,“红领巾投递队”收到一封落款为台湾的特殊信件,收信人是“洛阳横水西北乡陈绍荃”,而横水镇没有“西北乡”这样的地方,更没有名叫“陈绍荃”的人。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与台湾的联系刚刚开始,这封信显然是台湾同胞寻找祖国大陆亲人的信件,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很可能使台湾同胞失去与亲人团聚的机会。队员走遍了山山沟沟,询问了无数村民,一直没有结果。第三天,他们将寻找范围扩大到附近的村庄,并到附近县打听,终于在新安县王庄村找到了年过八旬的陈绍荃。老先生手捧台湾侄儿的来信,禁不住嚎啕大哭。

  更有一些队员成为文化的传播人,据悉,42年来,小投递员为村民代写书信300多封,办文化班10多个。42年来,每逢节假日,“红领巾投递队”的队员照样到学校参与投递。村民们说,是“红领巾投递队”把他们与现实社会拉近了距离。

  采访手记

  一所偏僻的山村小学,一诺42年的不懈坚守。红领巾投递员换了一代又一代,永远没有改变的是那种寓崇高于平凡的精神。

  谈及人类善行,我们的祖先早有论述。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说:“不践迹,亦不入于室。”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做一件好事,做了也就做了,不求别人感恩戴德。偏僻的张庄小学老少“红领巾们”,奔波山岭40多年义务投递邮件,当地群众谈及这一做法,没有人感到他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善举”,因为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正是这一点,更让记者唏嘘不已。

  据记者了解,42年来,30多个孩子在雨雪天气中遇险,虽然最终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这样的事故如果发生,我们如何面对这些孩子?如何面对家长?孩子们的初衷是美好的,可是,如果现在依然让他们承担如此重任,我们于心何忍?

  写完此稿,记者既为“红领巾投递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感动,同时也为孩子们在奔波中遭遇险情而心痛——40多年过去了,过去的“孩子们”现在已经成了“爷爷辈儿”,这种状况不知将来还要持续多少年?!多少代?!

  希望有关部门能负起应尽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但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