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大学生陷入"毕业即失业"境地:大学还是香饽饽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17:24 海南新闻网

  海南新闻网7月11日消息:又到了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

  山东历来都是高考考生大省。2005年,山东省考生数继续居全国之首,为73万人,其中有52.7万走入了大学的校门。2006年,考生数字增加到8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每年报志愿时,从学生到家长,所谓的选择都显得艰难又茫然。各种信息纷繁复杂

:四年前的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四年前的冷门专业却成了“香饽饽”;大学生就业难,技校生却日益走俏且收入不菲……这种情形下,究竟该怎样作出选择,才能保证四年后不走进“毕业即失业”的痛苦境地?是选好大学的一般专业,还是选一般大学的好专业?

  一个本科生的求职遭遇

  “这个月我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走在青岛6月的街头,赵晓倩(化名)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从2005年2月开始,赵晓倩就辗转于青岛各个人才招聘会,不停地寻找机会。但长达500天的求职生涯并没有给她带来一份像样的工作,她至今“漂”在青岛。

  赵晓倩家在农村,2001年考入青岛某综合性大学。赶上了高校扩招大潮上了本科,也赶上了大学生就业难而备受找工作之苦。

  “现在的生活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尽管同学一直帮忙垫付合住房子的租金,还不时借她点生活费,赵晓倩还是觉得惨到了极点。现在,青岛市人才市场每年360元的档案保管费,对她也成了很大一笔支出。

  据了解,像赵晓倩这样“漂”在社会上的毕业生目前还有很多。从2001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2005年,山东省这一数字为74%。按照官方的统计数字,有30%的毕业生是“漂”着的。实际上,真实数字比这还要高出许多。像赵晓倩,在官方的统计数字里,赵晓倩是找到工作的那一类,因为她已经通过人才市场签订了就业协议。为了拿到毕业证,为了户口不被打回原籍,许多学生选择像赵晓倩这样“假就业”,通过人才交流市场与一家企业签订一份假的就业协议,然后由人才市场帮忙落户并代为保管自己的档案。

  本科生实际就业率可能不过半

  “根据我们班和我所知道的其他班级的情况,我觉得真实的就业率不到50%。”赵晓倩这样告诉记者。

  相比官方统计数据,这一数字也许更能真实说明200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2006年,这种状况更加突出。谈到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青岛大学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解涛用了“很严峻”三个字。他分析说,2006年全国毕业生数量为413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2%,而社会需求总量却减少了20%。这一增一减,使得2006年毕业生就业更难。而青岛的形势更严峻。因为青岛属于山东的经济龙头城市,是毕业生向往的大城市之一。“2006年青岛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有60%-70%选择留青工作,加上外地到青岛就业的,保守估计,青岛市的毕业生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解涛说。

  由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毕业即失业已成为青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让赵晓倩这样2005年的毕业生处境更加艰难。

  赵晓倩学的是新闻。这是前几年的一个热门专业,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但当她毕业时,由于连年的扩招,竞争已十分激烈。据了解,在大规模扩招前,全国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约有300多家,每年毕业生1000—2000人。而目前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已经有670家,翻了1倍多;每年毕业生1.5万人—2万人,翻了10多倍。前段时间,青岛一家媒体要招聘15个人,结果居然有900多人应聘。

  近年来,新闻、国际贸易、金融、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都是报考的热门。但就业时,这些专业却几乎成了“冷门”。虽然社会需求和相关岗位仍然比法学、哲学、中文、物理、数学等传统专业多,但竞争者更多,就业似乎更难。

  专业设置不合理是就业难根源

  “客观上,扩招、就业市场需求不足,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大学专业设置的不合理是根源。”一位专业人士这样分析。他告诉记者,目前山东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盲目追求大而全、专业设置重复、院校特色淡化等现象。他认为,部分专业的确社会需求量较大,一段时间内炙手可热。可各校纷纷开设后,便缩短了这些专业的“热度”周期,使原本的长期需求变成了短期需求。当需求饱和时,所谓“热门”也就成了“冷门”。

  山东省教育厅曾对山东省内104所高校办学情况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专业设置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趋同、追热的现象。以计算机相关专业为例。在山东省的本科院校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32个,信息与计算科学26个,相加共58个。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6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44个,软件技术30个,计算机信息管理22个,相加有158个。

  另外,专业求全现象也比较严重。在教育部公布的本科11个大专业门类中,山东省许多高校都达到了8至10个。

  为此,4月24日,在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会议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尖锐指出,就专业结构而言,热门专业过于密集,特色专业、应对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不够协调是很多高校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山东高校专业总数在急速增加。虽然中国大学专业设置越来越强调就业导向,但专业数量激增的背后,是很多高校设置专业时的盲目、随意和跟风。

  翻看山东省高校的招生专业目录可以发现,山东省每年新增的本科专业都有上百个。2004年新增专业147个,2005年新增197个。这些新增的专业正是扩招的“生力军”。由于新增专业在师资、图书、实验设备、实习场地等资源上存在一定差距,毕业生素质变得更加参差不齐,就业形势也就更加严峻。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走高

  然而,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出奇地“走俏”,就业率往往超过95%,少数甚至达到了100%。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是青岛市独立设置的9所普通高职院校中的一所,1999年开始筹建,在与青岛教育学院合并后,目前在校生达8000余人,近几年其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5%。

  曾经炙手可热的学历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输给了曾长期“坐冷板凳”的技能型人才,这是什么原因呢?

  在与青岛市部分中职、高职类院校的接触中,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主要得益于其灵活的办学机制和面向市场的就业导向。这类学校大都着眼于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第一线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一般来说,其所设置的专业大多为工科类专业,并且都将实训课程作为理论教学以外的第二大部分,其师资力量中的双师型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通常占很大比重。

  由于根据市场需要定向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通常具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操作意识。这正是企业所看重的。2006年,海尔共招收了职业技术类专科生300多名。海尔集团人力资源本部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对于这部分毕业生,海尔更侧重于考核其以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作者:孙玉敏来源:招商周刊王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