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百余名中外校长聚首探讨“大学创新与服务”“期待一次精彩的头脑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08:03 东方网-文汇报

  “能够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中国校长真是太好了,如果要我一个个去拜访,恐怕是一生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AndersFlodstrom三个多月前刚率领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拜访了清华大学,此次又来到中国首次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上次我是把诺贝尔评委带到中国来,这一次我希望能从中国带回去一些东西,期待这次论坛能有精彩的‘头脑风暴’。”

  和AndersFlodstrom不同,新疆大学校长安尼瓦尔·阿木提已是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三朝元老”,但他对第三届论坛仍充满了新鲜感:“这次论坛提出的主题是‘大学创新与服务’,作为西部高校,我们非常希望能在创新方面得到一些启发。”

  昨天下午,尽管大学校长论坛还没有正式开幕,但百余名中外校长们已开始根据不同的专题分组展开讨论,不少校长还表示除了会上的思维碰撞,他们还期待会后的交流合作。

  创新,大学不是简单“加工厂”

  “我们就是冲着‘创新’来的。”中央民族大学的鄂义太校长直言,创新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利于学术、文化上的发展。他强调承担人才培养责任的高校,并不是简单的企业“加工厂”,大学教育和市场经济应该寻求良好的契合点。

  与鄂义太校长持同样观点的校长并不少。谈及“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改革创新”,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校长表示创新的定义是多样化的,无止境的。“除了学生本身的素质培养外,创新对教师素质、育人环境、外部社会等都提出了高要求。”他说北师大现在的本科已不开设师范专业,4年本科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任何感兴趣的专业。“对于那些对教师行业有兴趣的同学,他们可以申请再进行2年师范专业的学习,这样他们毕业时,不仅拥有了一般的文、理科的学士学位,还有教学的硕士学位。”钟秉林坦言这一创新,就是通过不断的观察实践、借鉴国外成功例子而做出的。而这一举措也符合了市场经济对于综合型人才的要求。他认为,论坛上中外校长不同的理念、背景往往会带来意见上的撞击,而由此带来的火花对于教育、培养人才是尤为珍贵的。“与会上的学术探讨研究一样,我也十分期待这种会下交流所带来的新想法、新撞击。”

  人才,关注“鲶鱼效应”

  一看到山东大学校长展涛,AndersFlodstrom就笑开了。两校的科研合作已使他们成为了老朋友。据了解,瑞典皇家工学院已和包括山东大学、新疆大学等在内的中国5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今年该学院还首次将合作领域拓展到人才培养,与复旦大学开展学生交流培养的项目,每年互派15到20名学生到对方高校学习。“中国的优秀人才很多,我们希望能够吸引他们来到瑞典学习。”

  对优秀人才的关注,尤其是香港高校在内地激发“鲶鱼效应”也成了中外校长们的话题。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笑言:这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同样是通过高考选拔优秀的学生。据他介绍,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拥有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两千多名内地学生,香港十分看好内地学生,并为内地学生提供了100多个奖学金名额。毕业以后,内地学生可以选择回内地工作,也可以留在香港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陈章良对这一现象表示乐观,“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我很支持内地学生多走出去试试、看看。”陈章良坦言内地大学和香港高校在办学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这并不影响培养优秀人才的共同目的。对于不少人认为香港大学与内地大学“抢”优秀生的说法,陈章良觉得“抢”这个词用得过于偏激,“我们应该把香港大学的加入,作为一种良性的竞争。竞争中的教育是最有效的,人才会在竞争中出现。”

  本报记者陆静斐实习生黄梦佳谢丹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