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内地大学校长否认港校"狼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09:38 光明网

  

内地大学校长否认港校"狼来了"

  7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的招生人员在北京和平宾馆对报考该校的学生们进行面试。本报资料图片 韩萌 摄

  

内地大学校长否认港校"狼来了"

  7月4日,清华大学,许多北京考生在父母陪同下等待香港大学的面试。本报资料图片 浦峰 摄

  本报上海电昨天下午,在上海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举行了课题组“热身”讨论,其中“论大学人才的培养”分组讨论中,“香港和国外大学在内地招生”和“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等当前的热点也成为众多校长关注的焦点问题。

  内地优秀生进北大清华是双赢

  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抢生源”、“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与会的大学校长纷纷予以否定,认为这并不是在和内地大学抢生源,反而是件好事情。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不存在抢生源的情况,高校都是在培养人才;也许会对内地大学造成一些压力,但是不会有影响,这应该是良性的竞争机制。素有“老板”之称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认为,应该鼓励香港和国外的大学在内地招收更多的学生,因为“他们在为我们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陈章良认为,北大和清华仍然是中国内地最好的大学,高考中最好的学生应该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但是,今天的人才是属于世界的,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才的培养也会有很大不同。“这和内地各省教育水平相差甚大是同样的道理。”陈章良说,由于自己在香港的大学呆过,在他看来,香港的大学和内地的高校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如,香港的大学生在入学时目标就很明确,追求个人成功的意识比内地学生要强烈;香港的大学比较像英美大学的学分制管理,没有班级概念,学生独立能力要强很多;香港大学的资金运转要比内地高校多,几所香港的名校运转资金是内地著名大学的10倍,这使得香港大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比内地高校要强。

  港校内地招生有助打破高校垄断

  “所以,内地最好的人才(高考中的高分学生)能够在北大、清华、香港读书,我是支持的。”陈章良说,“这不存在抢生源的问题。如果没有外来条件的改变,应该欢迎他们在内地招收更多的学生。这同样也是在为我们自己培养人才。”他认为这是一种必然趋势,理由是香港和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多;从人口基数上看,香港的大学多,学生少,而内地是学生多,大学较少,这给很多通过高考走“独木桥”的内地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这同时也会打破高校的垄断”,促使内地高校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就业。

  访谈

  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

  一些专家认为,部分内地优秀生被港校录取“对中国的高教改革具有破冰意义”

  据新华社电进入7月,香港地区8所高校到内地大规模录取“尖子生”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上海、河南、福建和云南等地,一批取得今年高考最高分的学生已选择去香港高校读书。中国高教界一时风生水起。按以往的惯例,这些优秀学生都是属于北大、清华的。生源市场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

  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

  一位曾在内地和香港读书的同行朋友对记者说:“如果内地名牌大学抱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理,陶醉在旧有的光环里,不改变陈旧的思想,那么在相同的招生框架内,将会丧失一些竞争机会。”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岩认为,目前香港8所高校争夺内地生源的数量不多,5至10年后的形势则不容乐观。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内地高校,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改革,在生源争夺战中将进一步丧失自己的传统优势。

  他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香港高校的红火,内地高等教育进一步国际化,北大、清华迟早会在生源上面临挑战。

  港校招生成改革外部推动力

  有一些专家认为,香港的大学与内地大学抢生源,将载入中国教育的历史。曾到过数十个国家高校考察的吴岩说:“部分内地优秀生被港校录取,目前不能说对内地高校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但它“对中国的高教改革具有破冰意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专家说,从现有的高招制度、专业设置、培养理念等环节看,内地高校确实存在不足之处,改革力度不大,速度也不快。

  目前,我国高教规模居世界第一,在校生达2300万人。吴岩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虽然高教改革推行了20余年,还是很难推动和改变,具体来讲是‘方法不多、成效不大’。”

  据介绍,我国高教改革是从1985年开始的。当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然而改革之路是艰难的,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一味药能治好的。高招制度改革、高教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皆是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有的专家指出,中国高教改革很长时间里一味依靠行政推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速度、力度和深度,教育改革必须要有外部力量的冲击。而香港高校对优秀生源的争夺,已经成为内地高教改革的外部推动力。

  吴岩预计,除了香港高校到内地抢夺生源外,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国外高校大规模加入竞争,势必对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构成更大的冲击。

  对话

  放弃清华转投香港是痛苦选择

  广东高考总分和数学单科状元杨洋表示,如没有奖学金很难说会怎样选择

  本报讯据《广州日报》报道7月8日,广东高考总分和数学单科状元杨洋经面试后,放弃从小心仪而且已经报考的清华,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成为一个内地考生转投香港高校的样本。前天中午,结束香港科大的面试回到顺德家中的杨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放弃清华,转投香港科技大学是个“痛苦的选择”。

  记者:你报考的是清华大学,结果又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到底读清华,还是读香港科大呢?

  杨洋:已经确定了去香港科技大学。

  记者:清华毕竟是很多中学生的梦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杨洋:轻易?不,相反,我作出这个选择很艰难,几个晚上我都没睡好,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件事。说实话,清华一直是我的目标,甚至说我有清华情结,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记得小时候,小学吧,具体哪一年不记得了,爸爸带我去北京旅游时,特意带我去了清华和北大。那时候,清华不像现在那样人流熙熙攘攘,也没有旅游团,那时,我就为清华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人文氛围所倾倒。真的,清华还是科大,对我来说,选择是痛苦的。

  记者:报考清华的时候,想到后来的艰难选择吗?

  杨洋: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也有考虑会参加香港高校的面试。其实我宁愿只有一个选择,那就不用那么难抉择了。我现在对清华的情结依旧。我还有一个想法:将来凭自己的实力有机会到清华深造,圆清华梦。

  记者:既然有那么深的情结,那为什么还要去香港科技大学?

  杨洋:选择香港科技大学也是有原因的,我从小学到高中,接受了12年内地的教育,很想体验一下不同的教学模式。香港那边的大学教学理念和体系都比较接近西方,全英文的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所以我想去体验一下。

  记者:听说是香港科技大学先联系你的,是这样的吗?

  杨洋:是他们主动跟我联系的,系主任还亲自打电话叫我去面试,但没说一定录取我,只是希望我去面试。此前他们已经知道了我的成绩。

  记者:有媒体说,香港学校是在内地高价(奖学金)买状元,高额的奖学金在你的选择中起了什么作用?

  杨洋:奖学金表明了学校对我的认可和肯定。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能凭自己的努力赢得奖学金,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问题,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科大给你的奖学金是多少?

  杨洋:具体多少不知道,但应该比较高,好像说是45万港元。

  记者:如果奖学金不高,或者没有奖学金,你还会选择科大吗?

  杨洋:因为这种情况事实上没发生,很难说我会怎么选择。

  相关新闻

  研究生取消双轨制将更公平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认为,改革后不再以几分之差分公费和自费

  “支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成为与会的大学校长主流声音。甚至某些不在教育部试点改革之列的高校已经在“悄悄”尝试进行改革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

  “我个人依靠奖学金完成了我在国外的研究生课程,并且支付了高昂的房租和吃饭,还把节省下来的(钱)寄给国内的父母。所以我支持改革。”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介绍,在国外,数理化等基础学科都是发放给学生高额奖学金,因为这些专业将来工作机会不多且工资不高。而对于一些毕业就能拿高收入的学科,则是全额收费且不享受奖学金的。他认为,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待遇确实不高,而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研究生待遇。

  钟秉林认为,改革后取消双轨制,将对待学生更加公平合理,不再以几分之差来分公费、自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