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给高考优秀作文挑挑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4: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高考落幕后,循例当年的优秀作文又要集结成册出版。但是,不少人评说,近年来高考作文模式化之风越演越烈,即使是今年的优秀作文,也难逃对典型人物进行抽象化颂扬的窠臼,如果对此倾向不加以正反两面点评,只是一味赞美,恐怕又会成为下一届高三生的借鉴。

  那么,今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有哪些“刺”可挑呢?听听他们的说法。

  语言平实一点不好吗?

  某大学写作基础老师:一些优秀作文语言浮夸,内容空洞,立意结构老套,缺乏独立思考和真实情感。

  如《只要有爱,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就是一篇主题先行的套路文章,缺乏属于作者个人的感受和感情。思想纯真才是孩子们最美的品质,哪怕稚嫩又何妨,为何偏偏要鼓励孩子揣摩着大人的心思说话作文还要故作高远状呢?其实选材的标准应该是简洁、凝炼,作文即是做人,应该鼓励孩子更多的关注身边看似平凡的小人物和小事情,让孩子渐渐养成平实而不是华丽空洞的表达习惯。

  《心有天使,诗意人生》,一文的确如评论所述,胜在语言文字的凝炼流利,体现出很强的文字功底。但有些表达华丽有余,却不知所云———如:“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你让我们泪流满面。”———眼泪在你的脸上流,怎就成了他的财富?不懂。“诗意人生在落香飘香之时彰显出悸动的神韵。”———“悸动”的用词有欠明快。语言平实一点不好吗?

  高考作文难逃劫数

  华南师范大学05级传播学专业韩伟坚:06广东高考作文话题为“雕琢心中的天使”,比起05年的“纪念”要来得活灵一点儿。但巨大的框架仍然钳制着我们。

  从几篇被标榜的“优秀作文”,由几位老师御笔亲题的评语中看来,高考作文难逃劫数:

  第一劫:我要的还是我要的,虽说有一段文字材料可以提取主题,但是,你提取的必须是考官的主题。否则,你就是走题。这很难让人相信八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

  第二劫:行文古板,议论文体仍不可能走出考官们喜欢看的“一事夹一议”的模式。因为是写作策略选用得当,就有中心明确突出的“好文章”。

  第三劫:似曾相识,看来“感动中国”的人物还真是深入民心,几乎每位写议论文体或散文的考生都将他们纳入旗下。

  味道不错,新意欠奉

  中山大学02级中文系沈思:看了六篇今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便会发现六篇中有一半的优秀作文所采用的事例十分相似,都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天使”的形象。

  自然,这些感动中国的普通人,承载了“只要心中有爱,平凡人也可以成为天使”这一主题,的确符合了考试作文的真善美主题与流畅的表达要求,作为应试作文是十分保险的。但说实话,却难以让我有真正的感动之感。一来,“天使”在人间,本来就有其各异的面貌,从不同电影中各式各样的对“天使”的诠释便可窥探到“天使”的可塑性。生活在资讯时代,信息量极大的考生们,却异曲同工地将本不确定的天使面貌来了个统一的定位,无疑让读者有些失望。再者,“雕琢”一词,应意在从细节着手、从点滴积累,选择感动中国的洪战辉、徐本禹、李春燕、邰丽华、丛飞等形象,其生活事迹乃至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都已经过媒体地反复报道,无须考生“雕琢”,读者已然知晓。这样反复被渲染的形象,难免会让人有“审美疲劳”。

  几篇优秀作文就如同粤菜馆里的咸鱼茄子煲,味道不错,新意欠奉。写作事例的匮乏,值得语文教育者深思,难道今天我们的生活中仅有这些可描绘的片断?还是考生们在高考作文中被教导得只敢运用这些事例呢?

  创新从何体现?

  高三应届生邓彦赟:在满分作文中,《自己就是天使》一文,语言有点前后矛盾。文章前半段说作者自小就向往成为一个白领,而到了后面又说从小就向往到沙漠中寻找天使。另外,在其他满分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模”中优秀范文的身影和以往高考优秀范文的身影。作文,或许已经成为一种有公式可循的文字游戏了。只要找准格式,再加上几个古今中外的事例,已经基本决定你作文的分值了。

  在应试教育下,作文也有了格式了。但广东高考作文评分中,“创新能力”是占了20分的,这里我想问老师们能怎么给分呢?广东的满分作文还是极度缺乏创新精神。高考搞作文创新,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拿自己的分数来作赌注:改你作文的老师欣赏你,你就是满分;改你作文的老师嫌你不知所云,你就是零分。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考考生发挥创新能力的原因。(宋导何燕敏)

  

给高考优秀作文挑挑刺

  图:不少考生揣摩改卷教师的喜好,养成华丽空洞的表达习惯。

  (金陵/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