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杭城农民工子女常受"软歧视" 沉默孩子亟待引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6:0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7月19日电(柴燕菲 潘孝斌)“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城里孩子就笑话我,根本不敢开口讲话。”这是来自安徽的一个民工孩子无奈的心声。

  浙江工商大学“我爱我家”实践团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杭州市区各建筑工地的三百余名外来务工者就其子女教育和学习问题进行调查,这份刚出炉的调查显示,在城里上学的外来工子女存在入学年龄偏大、性格内向者多等现象。

  在城里,小孩入学的年龄在六至七周岁,而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多数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入学年龄都较大,基本在八岁左右。当问及是否曾停学时,比例也明显较高。在这些停学的学生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停学的占百分之二十二点四五。另外,由于生病和搬家而停学的分别为百分之四十二点八六和百分之十四点二九,厌学和师生关系不和的为百分之十六点三三和百分之四点零七。

  调查中还发现,在学生间相互交流时,能保持乐观的外来务工者子女仅为百分之二十八点七四,相对经常保持沉默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却高达百分之十七点二九。不过,在对于改变现状、开创美好未来的基本态度上,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愿望更加强烈,有近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三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表示,其理想明确并有坚强的毅力来实现理想。

  据悉,在中国各地城市都普遍存在以上的问题。中国目前有超过一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随同父母进城的近两千万儿童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民工子女学生由于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引起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的“软歧视”。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常常被另眼相看;二是民工家庭的负面影响。民工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三是流动频繁的惯性效应。一些家长工作不稳定,造成子女频繁转学。

  调查说,民工子女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社会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为学校的老师有责任担起帮助教育的义务,在保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同时,应关注其心理健康,让民工子女在精神文化上也享受平等的待遇。

  眼下,杭州市有关方面已经关注到了这个群体,一些社区已经行动起来。杭州下城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真情关爱工程”已经启动了,关爱工程许诺:要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个快乐的夏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