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如何化解就业的压力 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10:41 大洋网

  伴随着人口增加,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失业”、“就业”、“再就业”等已成为当今世界热度极高的关键词。它们作为“热点”、“难点”问题,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牵扯着政府的精力。如何化解这一突出矛盾?不少国家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探索———

  英国:双管齐下渡难关

  历经20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英国已逐渐把支柱产业从制造业转向金融服务和教育等产业,但随之出现的则是英国就业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一方面是金融等行业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则是多数群体因产业结构调整而面临就业困难。为解决这个结构性问题,英国采取双管齐下的措施,在从国外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填补部分行业人才缺口的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失业者实现再就业。

  由于缺乏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英国的金融、保险、法律、高等教育等领域面临“人荒”难题。伦敦金融城的一些机构为了招聘专业技术人才,除了提供高薪等“诱惑”外,甚至还推出了免费干洗衣服、免费擦皮鞋等“软服务”。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到今年第一季度,英国的失业率继续攀升,达到5.3%。这一数字比前一季度高出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则高了0.6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在人口不到6000万的英国,今年第一季度失业人口增加了7.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9万人,全国失业人口总计达到了161万。

  为了帮助失业者实现再就业,英国政府一方面向他们提供求职津贴,为其在失业期间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培训和提供信息等手段,希望帮助他们尽快重新找到工作。

  根据1996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求职津贴规定》,政府给所有失业的英国公民发放求职津贴。但按照英国的消费水准,求职津贴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政府还是希望有工作能力的人尽量实现再就业。

  英国政府还在全国各地开办就业和培训中心,对失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以帮助他们尽早找到工作。任何注册申请进行各种技能学习的人都可以免费在这些中心接受职业培训。申请者可以在附近的培训中心学习,也可以选择上网学习。

  除了政府开设的就业中心外,英国还有很多私营的求职中心,这些中心通过网络系统为失业者提供便捷的就业服务。

  在英国失业人群中还存在一种现象:一些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失业者“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愿意从事建筑、清洁、护理等工作,这些就业缺口反倒被来自波兰等欧盟的东欧新成员国移民填补。为帮助失业者转变观念,现在英国政府的再就业培训中不少课程是心理咨询,开导人们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积极实现再就业。

  日本: 多种措施保稳定

  如何妥善安置失业者再就业不仅涉及国民生计,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多年来,日本政府相继通过改革税制、鼓励失业者创业、扩大就业机会、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以及提高失业者劳动技能等促进失业者再就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日本通过制定优惠税制,支援濒临破产企业的重建工作,以保护部分就业岗位。政府对以实施重建为目的收购濒临破产或已破产企业而设立的投资基金采取优惠税制,帮助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被收购或兼并企业重建成功并产生利润后,还可在一定的时间内享受税收的减免。同时,政府特别规定,该投资基金必须保证留用一定比例的破产企业职工。

  日本有关机构修改了“商法”,允许设立只有1日元资本金的公司,以促进失业者自己创业谋生路。修改后的“商法”规定,失业者创办企业可以不受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甚至可以用1日元开办公司。当然,“商法”还规定,1日元公司成立后必须逐步增加注册资本,在5年内达到法定注册资本金。如果无业或失业者决定自谋出路,只要提出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将给予一定数额的事

  业助成金。无业或失业者只要有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就可向各级商工会议所提出具体方案,经审定合格,并以接受有关部门派遣的经营指导员为条件,即可从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取上限为550万日元的无担保、无抵押开业资金贷款。

  日本政府还积极拓展护理、保育、家居装修、人才交流等领域的就业机会,并为无业特别是失业者在这些领域创业和发展提供优惠条件。如果失业者计划在这些领域创办企业,将会得到一笔无偿事业助成金。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上述领域创办服务性企业,并在公司成立后1年之内雇佣3名失业者,将得到最高为500万日元的无偿资助。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自我消化过剩人员。如果企业对被裁减下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后,重新安排岗位,政府将提供职工在培训期间的大部分工资。如果是大型企业,政府将会提供接受培训职工工资的三分之二;如果是中小企业,政府将会提供接受培训职工工资的四分之三。

  由于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失业者再就业问题,许多失业者得到了比较适当的安置,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失业率很低。

  韩国: 劳资政三方合作

  近年来韩国的失业率始终徘徊在4%左右,并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降低失业率,扩大再就业,韩国政府除了采取创造工作岗位等传统手段外,还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的方式,专门成立了“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在解决再就业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由于大企业纷纷“瘦身”减员,劳动密集型产业“出走”海外市场,加上中小企业逐步壮大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使以往雇员在一家大企业“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被打破,劳动力流动性日益加大,因而再就业成为各个年龄层劳动力都难以回避的课题。

  “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于2005年11月成立,中心由韩国政府出资,工会和资方共同管理。这种由三方合作的再就业中心有几大特点:首先,该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务全部免费。失业者和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入会申请,程序十分简单。中心的经费由政府从劳动部管理的雇佣保险基金中支出。

  其二,中心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信息来源更为广泛。失业者能够从工会各级组织获得有关中心的所有信息,中心则通过各经济团体遍布全国的会员企业获取更多、更详细的用人信息。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点,中心为每一位会员“量体裁衣”,制订为期3个月至6个月的服务计划,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到回访的人性化服务“套餐”。据统计,中心成立至今,其56%以上的会员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这表明很多失业者面临的最大障碍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需要一个全方位调整,重新定位。因此,中心委托著名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士与失业者进行类似心理咨询的面谈,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中心开设的课程分两个部分:再就业课程从如何填写有个性的履历表开始,一直讲到正确认识用人单位;自主创业课程则包括个人特性分析、创业点子、市场调查等。为保证授课质量,每一次讲座的听课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讲师则由相应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

  2006年,韩国政府把再就业作为政府的首要课题之一,计划创造40万个就业岗位。尽管“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成立只有半年多时间,但通过各种方式前来中心咨询的人数平均每月超过2000人,会员再就业率达28.7%。

  比利时:政策引导劳动力

  比利时就业促进政策的最大特点是,政府能较好地运用社会保障政策来影响劳动力的流向,以达到充分就业的目的。

  比利时由上至下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在联邦政府一级设有就业局,主管全国失业救济金的发放;在三大行政区分别设有职介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分别负责本区的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工作。

  职业介绍方面的服务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求职登记;二是岗位空缺咨询和根据求职者特点选择合适的空缺岗位进行配对;三是提供劳动力供给信息和咨询;四是职业指导。工作人员针对每位求职者的不同情况提供一对一的全程就业指导。

  在就业培训方面,比利时的就业服务机构着眼于实用性,内容涉及商务、计算机技术、焊接工艺、语言、家居智能化、酿酒工艺等近800门课程。培训方式十分灵活,有全日制、非全日制,既可在白天进行,也可在晚上进行。无论是职业介绍还是职业培训,全部都是免费的,失业人员无需交纳任何费用。

  经过多年实践,比利时政府逐渐探索出了几个颇见成效的就业促进计划。根据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ACTIVA计划,雇用失业两年以上人员的企业在为该雇员缴纳社会保障金时,可享受50%至75%的优惠,优惠期为2年至5年。而这名雇员在找到工作后,仍可以继续从政府那里领取一定数额的失业救济金,最高限额为每月500欧元,可享受3年。

  比利时政府还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服务卡”计划,主要是针对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如保洁、照看婴儿和老人等)而特别设计的。需要家政服务的人可事先向社区服务公司购买按小时付费的“服务卡”,雇主实际支付的价格仅相当于每小时4.69欧元,而提供服务的人可获得每小时21欧元的报酬,其中的差价一半由社会保障部门承担,一半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参加这类工作的人员可继续领取失业救济金。

  大龄人员的再就业是比利时政府关注的重点。从2002年开始,政府将就业人员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提高到了58岁,也就是说在58岁以前失业的人员,必须到就业中心登记,列入求职人员名单。5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若实现再就业,新单位在付薪酬时要考虑到其以前的“工龄”。此外,50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后还可以每月从政府那里领取约160欧元的再就业补贴

来源: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