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 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10:38 武汉晚报

  编者按:7月,本报与团市委青少年基金会、武汉新八建集团组织了“寻访特困大学新生”活动。连日来,志愿者们一路奔波,走进了许多县市特困、贫困学生的家里,发回了很多贫困大学新生面临学费困境的报道,我们继续渴盼好心人援助。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志愿者仔细说明大学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一位贫困生家的破房子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愁苦的父母拜托好心人帮女儿圆梦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志愿者在寻找贫困生的路上

  

  [贫困大学生故事]

  为儿读书 父亲打工累死

  我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来到了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找到了品学兼优的陈文伟同学。今年高考,陈文伟考了613分的高分。

  

为了特困生都能圆大学梦寻访特困大学新生

  陈文伟是母亲的希望

  陈文伟是蕲春县刘河镇石鼓河村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陈文伟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他身体一向不好,2001年做了一次心脏病手术。这次手术耗尽了陈家所有的积蓄,还背上沉重的外债。

  为了不让儿子辍学,陈父在2002年去上海打工,因工作劳累,引发心肌梗塞去世。父亲病逝给陈文伟很大的打击,他几近绝望。母亲只好没日没夜地干活,希望以此来激励他读书。

  今年高考,陈文伟考了613分的高分。可看着儿子高兴的劲,他妈妈又是欣慰又是揪心。平日一家的温饱都是靠亲戚和好心的邻居一斗米、一碗汤的来维持,现在面对巨额的学费,怎么办?求助电话:0713---8633470

  黄冈寻访团:赵贤威 林维 方洁 周艳妮 张生生 王春霞

  孙子能上学,我死也甘心

  徐锦飞是京山县宋河镇同福一村人,爸爸是聋哑人,妈妈有智障。家里惟一的经济来源就是4亩薄田,一家五口就靠他75岁的爷爷种地来维持。五口人就挤住在这两间不足3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他身高一米八了,还和爷爷挤在一张床上。

  为了给他的父母治病和供他上学,爷爷经常四处借债,家中已负债累累。从小学到高中,他一直都是班上的前几名;假期里,他就在地里帮忙干活,有时候要干到晚上12点,但他回到家里还要继续学习。

  今年高考,他以603分的高分被武汉大学录取,但家里实在没钱交学费,他爷爷说,孙子要是能上大学,就是死也甘心了!求助电话:0724-7527557

  荆门寻访团:熊艳 付贝贝 甘晓琥 孙小萍 刘艳

  老姑父为孤儿学费愁白头

  朱海铁是个遗腹子,好心的姑父收养了他。

  今年高考,朱海铁考了507分。看到孤苦伶仃的小侄儿终于有机会上大学,朱海铁的姑父母十分欣慰,但一年5200元的学费让已经退休在家的姑父母一筹莫展。

  今年67岁的姑父陈良波是东西湖区东方红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姑母也是当地医院的退休职工。一家人生活简朴,二老也都有高血压,每天都必须吃药,一个月就要花药费近200元。现在眼看孩子可自立了,可他们又拿不出钱来供他上学,几乎一夜愁白了头!求助电话:027-83067226

  武汉寻访团:马遥遥 王婷 朱晓敏 杨星 梁甜

  残疾父母育儿上大学

  覃远危家住宜昌长阳县磨市镇多宝寺村,父母都是残疾人。父亲28岁时患上骨结核,当时无钱治病,现在左腿严重向外弯曲,根本无法直立走路,已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母亲为给父亲治病,外出做鞭炮,结果手掌被严重烧伤,手指基本上都烧没有了。覃远危出世时,父母为他取名,意为“远离危险”。

  他家是一间土屋,墙壁已经大块剥落,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家里有十亩地,在离家两三里山路以外。为打理这十亩地,他残疾的父母每天就像走“万里长征”一般。母亲为了他的学费,又养了几头猪。全家人的衣服基本上都是靠他几个姨提供。

  覃远危从小到大,在学校获得的奖状贴满了墙壁。可是高二那年不幸降临。一次小小的流感引发了肺部积水和肠炎,住院一个多月,花去一万多元治疗费,并因此影响了学习。今年高考,他得了566分的好成绩,报考了武汉理工大学。

  覃远危现在在宜昌为筹学费做临时工,每天挣一二十元。

  宜昌寻访团:庄晓裕 张杏 贾红涛 张璐 伍慧琼

  [寻访团的故事]

  来自荆门寻访团的5位志愿者分为两组,经过7天的长途跋涉,历经荆门、钟祥、京山,走访了二十多家贫困大学生。昨日,志愿者们来到了本报,讲述了他们在寻访过程中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被扔在看不到尽头的国道上

  志愿者 李健 纪媛

  一次,我们准备去钟祥的磷矿镇采访当地一个高考考了573分的贫困大学新生。由于当地交通不便利,我们也不熟悉地形,加上任务十分急,准备得很仓促。

  早上八点钟我们就出发了,四处打听后,才赶上了一辆据说可以达到目的地的巴士。不幸的是,坐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才发现打错了车,最后被司机无情地扔在国道上。

  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我们眼前只有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国道,万般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沿着公路往前走。在炽热的太阳光下,我们又饥又渴,走了半个多小时已经汗流浃背体力透支了。

  终于,我们在当地农民的指引下,才辗转奔波赶到了采访地点,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当时的无助与迷茫,饥饿与干渴,现在想起都觉得紧张。

  记者喻敏 张燕 姚笑 实习生马遥遥 田旎 梁甜 杨星 王婷 朱晓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