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孩子 你为何如此冷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3:00 海峡都市报

  上期,《教育周刊·心理版》刊出了母亲为劝任性女儿不惜施苦肉计,而女儿却感情冷漠不为所动的真实案例。文章刊出后,编辑部接到好几位家长来电,他们都是诉说自己的孩子也是如何冷漠、如何缺乏责任心。“这么多年来,我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照顾孩子身上,只希望他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结果他没有上线也就罢了,最近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来,真太令我失望了。”“儿子上高中了,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成天游手好闲只记着玩,除了伸手向父母要钱,别的事一概不理不睬”……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心理专家的分析,一起来探讨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指导专家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谢维兴 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副主任

  【案例】

  不给钱就不上学

  小东今年16岁,上高一,整天奇装异服、游手好闲,他的母亲焦虑万分,四处找心理医生咨询灵丹妙药,希望有一天能够说服儿子幡然醒悟。为了带小东去心理医生那里做咨询,母亲下了不少工夫,最后还是50块钱打动了儿子,看在钱的面子上,小东才同意去见心理咨询老师。

  当母亲担忧地问心理老师:“儿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整天只记得玩,怎么办?”小东就在一旁插话道:“你给我钱,我就学,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学。”

  母亲答:“我怎么没有给你钱了,我每月不是给你100元钱吗?”

  小东一脸不屑:“100元钱怎够?我每个月的手机费就要80块钱,剩下的20块还不够我和别人吃顿饭。”

  母亲似乎有些无奈,说:“妈妈下岗了,一个月才几百块钱,哪里有那么多钱?”

  小东脸上毫无表情:“你就是有钱,反正你不给我钱,我就不读书。”

  面对儿子的冷漠,小东的母亲无奈地哭诉道,“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不能理解父母,经常提出无理的要求。我前几年下岗了,家里没什么收入,只好每天早上4:00起床,给人家送牛奶,每月才挣400块钱。但是他总是不顾家里的经济情况,向家长要这要那,如果不给,就大吵大闹。前几天,他又想要李宁牌的运动服,不给买他就大闹。后来提出让他帮忙送牛奶,挣钱自己买。可才送两天就开始嫌累,不送了。没几天,小东又提出买运动鞋,我花60块钱给他买了一双,他又嫌档次低,不肯穿,闹着要买乔丹牌的,一双要好几百块钱哪!”

  ……

  自己都顾不了,哪还顾得了父母

  小明自初中起就暗恋他的女同学,高中时这位女同学有了男友,小明心理极度失衡,发誓要从“情敌”手里夺回爱人,但几次努力均告失败,该女生以自己已有男朋友为由拒绝。因两人不在同一所学校,小明要求父母把他转到女孩所在的那所学校,他说:“我天天在她身边磨,我就不相信她不回心转意!”

  “如果你父母没有办法帮你转学,怎么办呢?”

  小明的眼中露出凶光,恨恨地说:“那我就把她杀死。”

  “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父母?”

  小明一愣,说道:“你不说我倒还忘了,我也要把他们杀死,然后再自杀,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无独有偶。正在上高一的女孩菁菁和男同学谈恋爱,遭到男方父母的反对,最后男同学提出分手。菁菁承受不了打击闹自杀,买了一盒安眠药,吞进肚子里,幸好被父母发现,送到医院洗胃。身体好转后,菁菁要求父母去做男同学的工作,让他回心转意。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只好委曲求全,去求男方,结果遭到拒绝。

  情绪低落的菁菁选择离家出走,走之前拿走父亲的信用卡和手机。她用信用卡取了一万元钱,住高级宾馆,疯狂购物。当父亲打电话给她,告诉她,因为她的事,母亲又气又急又累,住进了医院,央求她回来时,菁菁却说:“我自己都顾不了,哪还顾得了你们!”

  一位全职妈妈的失望

  家长陈女士打来电话说,儿子今年高考成绩只能够勉强上专科线,无异于当头一盆凉水让她失望透顶。自从有了儿子,陈女士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心一意在家做全职妈妈,辅导儿子学习、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用陈女士的话来说,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里的任何事情都没舍得让儿子做,中考时儿子还算争气,考进了本市一所重点中学,但是自从上高中开始学习成绩就不太稳定,高三时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也是起起落落,她也曾经咨询过老师、与儿子谈过心,但无论好说歹说,儿子都是“没什么、随便、都可以”,似乎成绩的好坏都与自己无关。考虑到高三学习精神压力大,陈女士也不敢过分逼儿子,结果儿子高考只考了300多分,勉强够上专科线。

  这个现实把陈女士18年来当全职妈妈的美好愿望打得粉碎,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这段日子里,她把自己关在家里,觉得没脸面对亲朋好友……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儿子在这段时间里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每天晚上照样看电视、上网折腾到一两点,第二天要睡到中午才起床,对自己对家人,都毫无责任心。陈女士问儿子是否愿意去复读,“随便!”儿子就撂下这么一句话。陈女士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有心让儿子复读吧,照目前这种状态肯定难有突破,担心到明年又是一场空欢喜。可是如果不去复读又不知道该让儿子做什么,高中毕业文凭连打工都困难。陈女士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分析】

  都是因为从小缺乏责任心

  我们时常可以见到,许多孩子从来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从来也都是乱糟糟的;吃了饭,从来也不晓得帮助家人收拾碗筷;看到家里来了客人,甚至连招呼都不会去打一个;在公共场所,大声地喧闹着从来不会考虑旁人;只要家里人不催促去写作业,便会在电视机前一直呆着;拿到考试卷子,只看看分数而从来不会对错题给予足够的关心……可是当因自己赖床而快要迟到的时候,却吆喝母亲赶紧送他上学;当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什么事情,却总能找出无数的借口和理由;当家里人一旦没有满足他的一个小小要求便不依不饶,拿回糟糕的成绩单却说谁都有可能犯错;也会因为过失而流眼泪和遗憾地叹息,但事情过了几天就什么都恢复到原来的模样……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从小就是如此吗?福州八中心理教研室谢维兴老师介绍说,近来他所接触到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这种缺乏责任心的孩子。而孩子不顾他人到如此地步,其实都是父母自小一贯溺爱的结果。既然父母过分负了责任,孩子自然在责任的问题上表现低能;父母对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培养,孩子自然对许多事情不关心也满不在乎。放纵型溺爱导致孩子心中根本没有其他人,如果父母不早点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最终会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地狱。

  无责任心 所以过分依赖

  谢老师认为,在放纵型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带来常见的恶果:首先是依赖,即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依赖,他们不能接受独立,必须和其他人黏到一起,让亲人关注自己,但他们却对亲人的感受视而不见。其次是自卑,一旦离开亲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会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他们又不能接受这种自卑,所以会把自卑转嫁到别人身上,并变本加厉地伤害别人。第三是任性,父母的溺爱让他们养成了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主义,这导致他们严重缺乏同情心。他们习惯了愿望立即得到满足,他们没有学会愿望的满足需要时间,而且得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我要,我立即要”,成了他们的习惯,这也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容易沉溺于电子游戏,因为只有在电子游戏的世界里,他们的愿望才能立即得到满足。

  【建议】

  孙云晓: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有个好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有责任心、有好习惯的孩子是好孩子;所谓麻烦的孩子就是有一身坏习惯的孩子,可能会让父母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小孩子生下来都是很好的孩子,只是受到不同的教育养成不同的习惯,所以才会有很大差别。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幼儿园和小学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中学则是另一个关键时期。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要养成两个好习惯:第一人生要有目标;第二做事要有计划。这叫智慧型的习惯。哈佛大学有项调查显示,一般学生中有3%的人有清晰长远的目标,13%的人有模糊的目标,十年后这3%的人成了美国社会的精英层,所以有没有目标和计划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分界线,中学生阶段是人生奠基立向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智慧型习惯的培养。

  培养做人的习惯———先培养孩子的孝心

  孙云晓认为,看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做人方面有没有好习惯,首先看他有没有孝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介绍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每年都有一个“家庆日”,就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每逢这一天,孩子就会给父母准备很好的礼物,然后盛装聚在一起庆祝,非常有意义。是父母的相亲相爱才有了这个家庭,难道不值得庆祝吗?可以说,这是爱的教育,这是感恩的教育,这让孩子懂得了家的意义,并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

  北京有位周妈妈,一家三口人都爱吃橘子,可她买橘子不按斤数去买,而是按3的倍数去买。晚饭后吃橘子时,妈妈的规矩是叫儿子拿3个橘子,洗净了每人一个。有一次,就剩3个橘子了,儿子没像往常一样把橘子递过来,而是用眼睛看着爸爸妈妈,那个意思就是说,就剩3个了,你们俩还吃啊?这位妈妈对爸爸使了眼色,吃!结果夫妻俩就开始剥橘子吃,爸爸妈妈这边剥橘子,儿子那边就开始流眼泪,心里话就是“真吃啊,都不留给我,你们真狠心啊!”这位妈妈后来说,她把这个橘子吃下去了,但一点味儿都没吃出来。“这位妈妈做得对!”孙云晓说,现在的孩子他不缺两个橘子,他缺的是心中有他人。所以要给诸位父母一个忠告:千万别让您的孩子吃独食!您教育孩子的最低水平就是吃东西一人一份,您要把自己的那份有滋有味地吃下去就是好的教育。那个分橘子的孩子2000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收到了亲戚朋友祝贺给的500元钱。春节回家看奶奶,这孩子就把这500元钱都给了他的奶奶。

  “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现在孩子出现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小的时候太娇惯,太放纵,到最后看不行了,就严加管教。”孙云晓说,“但是往往孩子已经养成坏习惯了,你突然又不许孩子这么做,他肯定受不了,这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离家出走。所以孩子的教育与成长是双轨道的,是两个轮子前进的,既要让孩子自由快乐,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才是平稳发展。如果两者缺其一,孩子有可能会畸形发展。给孩子自由快乐的童年非常需要,但是决不等于放纵孩子,爱孩子就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做事的习惯———藏起一半爱心,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做事的核心是要遵守规则,培养责任心、抗挫能力。中国父母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孙云晓认为,中国教育走进了一个误区:在反思教育的时候,都认为对孩子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从而提倡一种激励教育,对孩子要多加赏识和表扬,而忽略或放弃了批评和惩罚的教育。事实上,对孩子以表扬为主永远是对的,但是对孩子不能没有批评也永远是对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险的教育。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父母不对孩子说“不”,还有谁对孩子说“不”呢?

  一个从没有被批评过的孩子是很危险的。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受了点委屈就自杀,这样的孩子太脆弱了,应该多经受挫折训练。孙云晓建议给家长们一个忠告:您再爱您的孩子,也不能指望全天下的人像您一样爱您的孩子。因为人是千差万别的,您的孩子很难避免不受到委屈、麻烦、挫折、打击,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那家长们做好准备了没有?您的孩子能不能承受打击与挫折?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有没有让他看到自己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很多父母在带小孩的时候,小孩摔倒了,大人就跺地,怪地面不好,撞到树了,用手打树,在孩子面前怪树不好。长大了,小孩在外做错点事,倒是会说自己孩子不对,让孩子道个歉。接下来就会说,去学习吧,这件事就过去了。好像只要孩子回家学习了,就万事皆休,天大的责任就跟孩子没关系了。这样长大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责任心的,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所体验的结果是不管做错什么事,只要说声“对不起”就可以走人了,其他事就可以丢给父母操心解决了。明智的父母应该藏起一半的爱心,让孩子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经受一点挫折。

  培养学习的习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

  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前人研究发现,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和名次重要,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那些高考状元实际上就是学习习惯好的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四个习惯是最基本的:第一上课认真听讲;第二独立完成作业;第三课后复习;第四课前预习。有这四个习惯的孩子,学习基本上都会很好。最核心的习惯,就是怎么让孩子爱学习,养成一种爱读书、爱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比如在中小学时代,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养成读书的习惯,人一辈子不会感到寂寞,养不成读书的习惯,人会一辈子不知所措。而如果父母读书多,他们的孩子读书也会很多,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孩子,所以有些父母不要整天在电视机面前或是在麻将桌前没完没了,还要孩子考北大清华,这样不行。父母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将学习和读书看成是一种享受,一件快乐的事情。

  孙云晓举了一个事例来告诉家长们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北京有个妈妈,她上五年级的儿子学习很不专心,写一个小时的作业要站起来7回,一会儿打开冰箱吃点东西,一会儿打开电视看动画片开始了没有,一会儿站到窗前看风景,不到10分钟就要动一会儿。这位妈妈在远处看在眼里,心里也很着急,但她很擅长教育孩子。她就对孩子说,孩子,你是很聪明的,你如果努力肯定会学习得很好,但是我刚给你看了一下,你学习一个小时就停下7回做别的事,是不是有点多啊?小孩马上有点不好意思,让妈妈看见了,而且自己都没意识到站起来了7回,是过分了。接着妈妈说,孩子啊,我看你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你要是能做到写一小时的作业站起来的次数不超过3回,那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你可以随便看。儿子一听特别高兴,以前看动画片的时候总是不踏实,就怕妈妈随时会来阻拦,现在可以随便看,当然很开心。他妈妈又说,先别着急,有奖励就有惩罚,如果你超过了3次,当天晚上的电视包括动画片就都不能看了,行不行?孩子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于是就一口答应了下来。一个星期下来,儿子有3天做到了,当天晚上就大摇大摆地坐下来看电视,很是自豪,但是有2天没做到,那两天到了6点钟,心里就痒痒的,条件反射,想看动画片。妈妈就说,男子汉说话算话,说什么都不能看。这一对比感受,孩子以后在写作业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了,知道站起来只有3次,得省着点用,一个多月后,这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站起来了。

  孙云晓说,这位妈妈习惯培养的成功之道,叫“加减法”,即: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掉坏习惯用减法。你希望孩子有什么好习惯,你就鼓励他,指导他,让他把好的行为不断出现,出现的次数越多,好习惯越牢固。美国有位教育学家说,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只要你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改掉坏习惯也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会一次改掉,更多的情况下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递减法。有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常是要求过严,一棒子打死,不留余地,碰到上面的情况就会要求孩子一次都不许站起来。这时候,孩子站起来是受神经系统控制的,你越不让他站起来他就越想站起来,就算你很有权威,站在孩子旁边随时监视着,孩子不动了,但他也难以安心写作业,他耳朵还竖着,听你什么时候走,所以效果很不好。允许他站3次,留有余地,做好了就奖,没做到就罚,这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所以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最好的培养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自己知道这是他最需要的习惯方式,他愿意养成的习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