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招第二阶段录取开始 小心别被招生陷阱忽悠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03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第一阶段录取工作已全部结束,7月25日起将开始第二阶段的志愿填报,录取工作也将在其后进行。由于这一阶段的主力是民办高校,从往年经验来看,生源大战也将进入白热化。“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辨清生源大战中各式各样的招生陷阱”,近日来宁参加“《扬子晚报》推荐报考院校”颁奖大会的我国著名民办教育家、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他揭示了一些民办高校招生中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甚至是骗局:

  陷阱一:以计划内为诱饵骗取计划外生源。一些学校故意混淆高等教育不同类型,利用考生和家长认识上的盲区,玩文字游戏,声称只要肯花钱,就能上大学。实际上考生拿到的录取通知书,可能是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的录取书。目前中国只有25家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校,一般分为计划内统招生和需要通过自考取得国家认可文凭的自考生。

  陷阱二:买顶高帽子,唬你没商量。一些民办院校大肆吹嘘其用钱买来的虚假评选荣誉,夸大宣传,对社会进行误导。最近发布的一个“2006年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和“2006年中国民办高校就业率排行榜”,某民办高校均居第一,其中就业率为100%,并将这印在该校2006年招生简章的醒目位置。而不管对哪所高校来说,100%就业率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后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该校2005年统招生的就业率其实为90%多,位居其所在省第六。

  陷阱三:隐藏“培训”“专修”等校名字样,混淆国家批准的学历层次资质。一些学校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学历教育的培训机构,招生不列入国家统一的学历教育招生计划。而有的根本就不是学校,只是中介机构。他们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骗取钱财,还有假借定向招生名义、利用录取信息、冒充高校招生人员,吹嘘可以拿到内部指标等诈骗活动。

  陷阱四:传销式招生,“飞播”式招生,滥发录取通知书忽悠考生。一些学校不惜以重金相诱或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招生业绩挂钩,擅自停课让在校生四处大搞传销式招生。一些学校花钱大量收购考生信息,像飞机播种一样雪片似的成千上万份发录取通知书,以量取胜。结果出现了录取通知来得比提前录取的高校还早,或者因信息搞错把录取通知寄给文盲老汉的笑话。

  一些民办学校之所以不择手段地抢生源,丁祖诒院长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急功近利,一切向钱看。毕竟多招一个学生一年就是一万元,很现实;二是学校实在太差,不骗就招不到学生。

  如何识别这些陷阱,丁院长建议考生及家长,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看看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校风,听听当地人的反映,也可以找找当地的亲朋好友打听,或者上网看看在校生和他人对学校的评价,千万不要被广告宣传所误导。

  对于这些既败坏招生风气,又败坏民办院校声誉的行为,丁院长痛心疾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来说,口碑是非常重要的,而好的口碑需要用学校的实力去争取,去证明。那些仅仅靠坑蒙拐骗去拉人头的做法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的表现。最后会出现学生到校后发现实际情形和招生时的宣传不符合,要求退学的情况,实际上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信誉降低最终还会导致生源减少。”

  民办高校不择手段的疯狂招生,也凸显了我国教育体制的诸多问题。尽管国家对民办高校实行大力扶持的政策,但长期以来,民办高校仅仅是以公办高校的“配角”形式出现的,这从招生和就业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所以,国家政策应该给民办高校更多的发展空间。如果有一天,学生上民办高校像上同档次的公办高校那样惊喜,而不是像目前这种被连哄带骗招到学校的情况,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才算上了一个新台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