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挑战生命极限的十杰人民好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35 中国宁波网

  1997年7月,直到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之后,她才去医院做手术。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2公斤重的肿瘤。

  1998年7月,当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之后,她再次去医院做了第2次大手术。

  几年下来,她的体质急剧下降,糟糕的是她的病未治好,病灶已转移到肺部,有时

吐血、便血,常常夜不能寐,咳嗽不止,呼吸困难。

  这就是张桂梅的身体状况。

  凡是认识张桂梅的人,无不替她揪着心。而张桂梅却用她自己的观点对此作出诠释,用她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人生……

  教师不单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事业。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

  2001年9月10日晚,首都。教育部正举办《向世纪承诺》教师节晚会。由被评选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云南省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咏梅》短剧一结束,台上台下无数人已泪流满面。感动,同情,感悟,但更多的是钦佩:张桂梅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

  接着,张桂梅走到台前,代表全体人民教师作出承诺: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对人民教师的重视与关怀;由衷地感谢全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期待。今天,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晚会结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紧紧地握住张桂梅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张桂梅是个怎样的教师呢?

  作为教师,张桂梅用她那母亲般的爱,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田。她感到“爱”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纽带。她与学生没有年龄界限,学生们喜欢她、信任她,把她看成学习上的严师、生活中的慈母,对她无话不说。“妈妈”的称呼在学生间流传开来。只要是为了学生,她什么都舍得,可她自己呢,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钱,省下钱救助学生。张桂梅到民族中学工作6年间,共资助了15名学生,资助金额达两万多元。她至今还为5个贫困孩子提供上学的全部费用。

  作为教师,张桂梅总是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自己的本份。张桂梅教的学生全是民族学生,都是降分录取的,学习基础很差,小学毕业,有的竟连汉语拼音也没学好,汉话也说不清。张桂梅心急如焚,决定从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精神着手。她一边讲新课一边从初一课程补起,为了不加重学生负担,她就大大延长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每堂课,她都精心地设计一个新颖的开场白,有时朗诵一首美丽的小诗,有时唱支学生爱听的歌,也有时讲一个自编的故事,教学也会从室内搬到室外,甚至会走进大自然。这些山里来的孩子,慢慢对学习有了兴趣和动力,成绩也上来了。

  天道酬勤。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她教的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统测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前茅。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然而,在她看来,她得到的回报比世上任何人得到的都多。今年6月15日,是张桂梅45周岁生日。这天早上,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从“儿童之家”的“家”赶到学校上课,学生们软磨硬泡地要求到室外上课。课后返回,她猛然发现教室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张桂梅惊奇极了,因为这是一个新接的班,她没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日。

  回到家,许多原来的学生也在等候着,都来祝贺她的生日。“儿童之家”的孩子们也为张桂梅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书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几个字。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张桂梅1957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还未长大成人的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了云南,被招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林业局工作,先做团的工作,后来因为子弟学校缺教师,就调她去当了教师。那是1977年,张桂梅20岁。

  “当教师就要当好教师”。自幼好强的张桂梅尽管教学连创佳绩,但从不敢有懈怠。每上一个台阶,她的视野更宽阔,但也就更看到自己的不足。她努力地学习为师之道,不断地充实自己。

  1990年,张桂梅随丈夫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喜洲镇。那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夫妻双双在镇一中工作。张桂梅度过了人生最幸福的时光,夫妻恩爱,事业有成。可就在1996年,丈夫竟得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张桂梅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去继续自己的事业。华坪——滇西北这座偏僻的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认为,自己是流向沙漠的一条小溪。从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向下,向山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越走越苦。然而,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她也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

  张桂梅到华坪后在中心中学任教。这是一所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这时,她腹部疼痛,到医院一检查,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张桂梅痛苦极了,这是丧夫后的又一打击。哭了一夜,张桂梅把诊断书锁进抽屉,去学校上课。从此她一边一把把地吃着止痛药,一边把工作量加到最大,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搭车去昆明做手术,切除的肿瘤重达两公斤。医生要她休息3个月,但第24天,她又站在了讲台上。而这次,她是站在刚刚成立且条件较为艰苦的民族中学的讲台上——这是她主动要求的。

  到民中工作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她未痊愈的身体,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增长。1998年7月,当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张桂梅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几年来,病魔从未一刻离开过她,疼痛常常让她坐立不安,夜不能寐,现在病灶已转移到肺部,医院诊断为“肿瘤并发转移”。疼得受不了时,她就吃把止疼药;吐血、便血了,就吃些止血药。她就以这样的方式对付着病魔。每天,当太阳升起的时侯,张桂梅就开始了忙忙碌碌的一天,病魔全被抛在脑后,“我要通过顽强的抗争,让病魔从我身上溜掉”。这就是张桂梅,不可思议的张桂梅,勇敢坚强的张桂梅。

  她没有孩子,可她现在是54个孩子共同的妈妈。

  1999年6月,美国“妈妈联谊会”(一个华侨民间团体组织)想在丽江地区建一个孤儿院,当听到张桂梅的情况后就相中了她,决定在华坪建院,但一定要张桂梅出任院长。2001年3月,张桂梅不拿一分报酬地干起了第二份职业——“华坪儿童之家”院长,54个孩子们的妈妈。

  每天,在城西边的民族中学上完课后,张桂梅拖着疲惫的步伐匆匆赶回位于城东边的这个大家。再累,看着孩子们甜甜的笑脸,看着孩子们撒娇、任性的模样,张桂梅就特别满足。她不无自豪地说:“丈夫去世时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现在我居然撑起了这样一个大家,让这些可怜的孩子都有了归属。”

  孩子们的生活费全靠社会捐助,为了让孩子们吃得饱、吃得好、穿得好,张桂梅一分一毛地算计着。每顿饭三菜一汤,一点都不浪费,孩子们的衣服扯布来做,民族孩子还做了民族服装,那几个年幼的孩子更是被打扮得像花骨朵似的。从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出来的孩子,没有人能看出他们是孤儿。

来源: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