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6成大学教师出自本校 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日趋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2日14:02 东北新闻网

  

6成大学教师出自本校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日趋严重

  大陆高校中6成教师出自本校的毕业生,这个数字是海外高校的5倍多。著名教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昨天向记者透露,他和其他学者关于高校教师来源的一项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高校学术近亲繁殖现象日趋严重。

  调查

  ●大陆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

  顾海兵等学者以23所知名高校的财经类院系的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不包括兼职教授、职员工人等),对高校教师的来源进行了调查。这其中大陆高校17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香港地区及国外高校6所,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

  调查显示,17所大陆高校共调查教师987人,其中有604人在最高学历毕业后,直接在母校任教,这个比例占所有教师的62%。只有300名教师就职的学校与他曾经就读的学校并不一致,这一比例只占30%(见右侧饼状图)。

  具体来说,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80%的教师毕业于本院,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71%的教师毕业于本院;64%的北大经济学院教师和53%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毕业于本院。

  ●海外高校:4名校均无留校教师

  同时,顾海兵等还对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6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在伦敦经济学院、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这4所大学经济学系上百名教师中,没有一位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在本系取得的,也就是说,4校中没有出现在本校完成学业后直接任教的现象,特别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校,86%的教师从未在该校就读。而在哈佛大学经济学院47名教师中,只有1人最高学历学校是哈佛大学。

  顾海兵说,对比国内外高校,大陆高校教师的近亲繁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根据数据计算,平均高近5倍,部分国内外高校甚至相差11倍,国内近亲繁殖程度最低的也比国外最高的要高44%。

  他表示,从比较中可以发现,国外教师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比国内教师更为丰富。国外一流经济学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工作变动比国内频繁得多。并且,这些一流院系的教师很多是外籍人士,在耶鲁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都能发现华人经济学家的身影。

  分析

  ●“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作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记者,在他所任职的人大法学院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本院毕业的。他说,从学术的发展、事业的开拓来讲,肯定是不同背景的教师更有利学术交流。但是现在很多学校还存在着留校的做法,首先是学校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优秀的学生总想自己留下,从导师的角度讲,把弟子留在跟前,办起事儿来更方便,对自己当然更有利;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留在导师身边,凡事都有人“照应”。杨建顺认为,形成中国“学术近亲繁殖”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高校目前还没有形成正常的人才流动机制。

  顾海兵认为,高校学术近亲繁殖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大陆的高校还是一个行政化的大学,行政化大学的层层领导是以追求自己的小圈子利益为目的,而不是以追求学术为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教授都希望用自己的人,扩大自己地位影响,因此会出现“近亲繁殖”。

  ●尖子生选择余地很小

  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大学校长也都明确反对“学术近亲繁殖”,但在很多校长,尤其是一流学校的校长看来,“尖子生留校”实在是无奈之举。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因为中国不像美国,没有一批水平相当的、最优秀的高校,“因此我们的博士后、博士毕业后,留在国内高校选择余地很少,你说能去哪儿?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但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清华北大不是所有专业、所有学生都是一流的,因此让自己的毕业生留校任教,很难说比聘请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任教贡献更大。而且,自己的毕业生虽然在个体上可能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水平高,但放在近亲繁殖的氛围中,其整体合力未见得就大。反过来,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水平可能在个体上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己的毕业生低,但在非近亲繁殖的氛围中,其整体合力未见得就小。

  (北京晨报 记者 韩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