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清华走上校企分离之路 同方不再姓“清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0:00 中国新闻网

  

清华走上校企分离之路同方不再姓“清华”(图)

  中新社资料图片 吴芒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8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清华同方,清华紫光……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称。日前,紫光和同方先后更名,去掉了“清华”二字。至此,清华大学控股的30多家企业基本完成了更名的工作。据悉,到今年年底,70多所部属院校将完成校企改制,其他高校也在积极行动之中。

  “更名,这是校企分开的一大内容。”清华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荣泳霖说。

  校办企业在创办之初都冠以学校名称,运用学校的无形资产推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校企不分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

  为此,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校企改制的必然趋势。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校企改制后,除清华控股保留“清华”冠名外,其他校办企业一律取消“清华”冠名。

  在荣泳霖看来,校企更名有4大益处:可以避免由于公司经营不谨慎给学校带来声誉的损害;目前全国冠以清华名称的公司多达数百家,校企取消冠名后,那些名为清华的公司显然与清华大学没有任何干系;通过资本运作,有些公司清华可能不再控股,甚至卖掉,再挂清华的名称显然不合适,取消冠名后就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境外合作者担心行政干预对企业的影响,更名后可以减少他们的顾虑。

  更名是否意味着清华大学将与校办企业脱钩?对此,荣泳霖解释说,更名后,校企的资产关系不变,股份比例不变,管理团队不变。清华大学还是校办企业的股东,学校对企业除了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外,还承担将科研成果以资产形态向企业投资、不断向企业输送科技和管理人才的责任,以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之间的良性循环。正因为如此,同方改名时,有人以为股东大会会反对,不料最终以全票通过。

  清华大学校企鼎盛时期有240多家公司,一些系有多达七八个公司,甚至课题组都办了公司,有人因此戏称“推开清华的每一道门,里面就是一个公司。”校企分开后,减少了学校的行政干预,可以对校内企业进行资产和主营方向的优化,避免了盲目决策。2003年以来,清华控股主营收入年均增长16.71%,2005年达172亿元;总资产年均增长13.27%,2005年达236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清华大学及其所属的企业终于“站对了位置”,这将为其他高校的校企改制提供借鉴。(施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