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和污水打交道的中学生出征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15:24 新民晚报

  

和污水打交道的中学生出征世界
和污水打交道的中学生出征世界

  一群爱和污水打交道的上海中学生,本月底即将远赴瑞典,把在上海河道里摸索出来的名堂,摆到国际中学生水科技发明的竞技舞台上一试高下。

  刚在第四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中捧得唯一的一等奖的南洋模范中学环保科

技创新小组,这个暑假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这两天,组里的三个男生代表大家,正在澳门参加全国青少年英特尔创新大赛,为瑞典之行进行实战演练。其他日子里,做展板、准备电子幻灯片、保养专利产品、操练英语,当然,最耗时间的、也是他们最乐此不疲的,始终围着河道打转——采样、测试、记录、装浮床、设水泵、捞浮萍。

  本报去年7月曾报道过该创新小组的治水发明,事隔一年,记者再度跟随学生们实地采样,发现他们中不少已俨然治水小行家的模样。

  采样风雨无阻

  “说难也不难,最常规的是逢单月集中采样、测试水质,随时更新数据。”即将赴瑞典参赛的王昊同学如是描述平时的治水工作。上月25日,当记者和同学们一起花了一整天对全市十条河流进行跟踪采样后,才知道:这活计着实不轻松。

  以下是记者当日的日记摘抄。

  第一站:(9:30)进木港,中雨。学生冒雨取水样,用身体护着电子设备,上车后连忙测试温度、溶解氧、电导率、混浊度。

  第二站:(10:10)机场河,大雨。

  第三站:(10:40)漕溪支河,天空暂时放晴。这是学生们花了一年多工夫治理得像模像样的河段,眼看如今生活垃圾乱抛,真教人心疼。生态浮床上的美人蕉有点儿蔫,“选种上再精心一点会更好。”学生们已能迅速对症下药。

  第四站:(11:10)漕溪河,小雨。这也是学生的实验河流。周围高楼多,阳光光照少,所以放弃了用生态浮床在水里种植美人蕉的做法,更注重浮泵的使用。

  第五站:(11:40)曹杨环浜,多云。河段较干净,环境优美。“但看不清'水底森林',夏季水质估计要比冬季差些,积累的数据回去可对比一下。”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教研员汪旦琦提醒学生。

  第六站:(13:00)龙珠港,大雨。雨水和污水一起通过下水道排入河道,“黑势力”来势汹汹。“这时候的水样,没有可比性。”指导老师吴国华在旁强调。

  第七站:(13:30)龙珠港另一河段,烈日。生活垃圾随波逐流,紫色雨久花等吸污植物面对雨后的浊流无可奈何。

  第八站:(13:55)长浜,晴。水质量一直不灵光,这次目测似有改善,“最后结果还是数据说了算。

  第九站:(14:30)汇丰河,晴。这是农科院环境科学研究所治理的样板河段,据上海农科院环境科学研究所付子轼老师现场讲解,橙色美人蕉显示了比其他花色更高的吸污能力。

  第十站;(15:20)向阳河,晴。水质进步快。

  采样那日,正值台风"格美"外围气流干扰申城,时而豪雨如注,时而烈日当头,水边作业更是辛苦。同学们却笑着说:“治污水,采样是基本功。我们的项目靠的就是坚持。”

  发明不断更新

  可控生态浮床、新型人工滤床、第二代遥控移动多功能浮泵等,不过一年工夫,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又申报了四项发明专利。

  想让陆生的美人蕉在水里建起新家,任劳任怨地吸污纳垢,起固定根系作用的浮床必不可少。传统的泡沫板浮床,易损毁,破碎部分又成为新的污染源;遮光的泡沫板形成了光照盲点,不利于污染物的降解、生态环境和植物生长。同学们想到了用竹子代劳,自己创意、自己制作、自己固定、自己下水安装。他们用竹子、维纶绳、可控环装置代替聚苯乙烯泡沫板,任阳光自由进出,吸污植物根部接受阳光后生长更健康,河道生态修复加快。“这是我们的下水服,特别重,只有两套,其他同学下水时只能赤脚浸在水里了。”学生沈桑杰指着他们的“宝贝”,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

  相信未来更好

  小荷已露尖尖角,同学们的创新小舟即将启行。说到8月下旬在瑞典的比赛,国际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及世界水周等相关活动,将有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参赛学生一起比赛、交流,同学们信心满满。王昊说:“此次水赛看重可推广性和真实性,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漕溪河在5月份达到5类水标准,除了人工种植的菖蒲、睡莲、水葱外,水中的藻类、草类植物渐渐增多。最终,水绵成为藻类的主宰,菹草也成为本地的第一批居民。

  说到比赛的结果,大家倒都看得很淡,王昊说:“大奖只有一个,但我们的治水是长期、无尽头的。我们下一步的方向是建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帮助水生态稳定。比如减少单物种过多的现象。使水环境离自净更近一步。”

  本报实习生李碧琰记者董纯蕾

  烈日下的劳作,既辛苦,也开心。吴国华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