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未雨绸缪话“公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07:27 扬子晚报

  时值酷暑,高温、闷热和暴风雨席卷中国大部分地区。尽管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工作还未正式启动,但“硝烟”业已弥漫,相当一部分学子正顶着酷暑提前备考。在招录工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提前紧张备考是否合适?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做客天策网站(www.tiance.com.cn)义务接受考生咨询的几位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

  著名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南京大学王强教授告诉记者,2007年公务员考试竞

争将更趋激烈。据王教授介绍,近日,一项对全国近百所高校进行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而与此同时,国家人事部的一项统计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往年大学生需求量下降了22%,供应量则上升了22%。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有关人士称:“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预计在今年9月达到最高点,而且要蔓延‘十一五’头两年。”在这波失业高潮中,青年人(尤其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将首当其冲。由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栓平,日前对《法制晚报》透露国务院人事部的调查数据说,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338万,2006年增加了75万达到413万。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亦对近年就业热点之一的公务员招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据权威专家预测,2007年“国考”平均招考比例将超过2006年的50:1,至少达60:1以上;江苏省考平均招考比例也将超过以往的25:1,达到30:1以上。

  面对如此严峻的招考形势,在江苏省以及华东地区颇有影响的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南京大学张方华博士生告诉记者,公务员考试是极其特殊的考试,积极备考十分必要,而且一旦决定报考,应及早准备复习。建议考生先认真研读2006年国考和省考《大纲》,了解公务员考试的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情况,多做一些练习题,有条件的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参加一些权威机构举办的考前辅导班。

  几位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提醒考生,平时要注重提高能力,做到“对症下药”、科学复习。作为一种“选拔精英”的考试,公务员考试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侧重于对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其中包括对考生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那么,习惯于学校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对于国考的两门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应当如何备考的问题,记者特别请教了几位专家。王强教授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具有题量大、时间紧、覆盖面广等特点,考生应精心训练、把握规律。如新增的“类比推理”题型的解题关键是:首先,抓住提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如“原因与结果”、“整体与部分”、“工具与作用”等;其次,注意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最后,通盘考虑,看完题再答题。

  南京大学法学院单峰副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陈爱武副教授特别提醒非法律专业的考生,《行测》中的少数法律题目已达到司法考试的难度,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以往真题要仔细研读参考书和法条,做到深刻理解、举一反三;二是切忌死记硬背,要有意识地做一些案例分析题,注重法律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三是注重不同部门法律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等。

  对于《申论》的复习,张方华建议考生除了系统的学习了解、掌握《申论》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外,还要注重平时练兵。考生平时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要学会积累材料,可以充分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资源,特别注意党报党刊(包括新华社)意识形态主流媒体的表述与提法。任何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按照“问题(表现、危害等)一二三”、“原因四五六”、“对策七八九”的模式进行归纳,论证部分要特别注意党报党刊(包括新华社)的评论。“消化”材料时切记不要教条化,对社会热点问题一定要置于宏观政策精神和体制背景下加以考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