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青浦小镇上的三代师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14:54 新民晚报

  如果不是地处通往周庄的必经之路上,上海青浦最西边的商榻小镇很难引起人们注意。就在这个朴素的小乡镇,一段传承数十载的三代师恩有如江南烟雨,默默滋润并感动着一批批从这里走出去的莘莘学子。

  乡校情结难割舍

  “宋老师这样的骨干老师,早有机会离开,却一直坚持留下!”在商榻村民心中,镇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宋志强值得感念,“他教孩子好有耐心,在村里一干就是20年。如今,邻村孩子每天赶路到城区小学读书,我们的娃娃不出村口就有最好的启蒙教育!”

  “谁都想有更好的发展!可是村里的孩子怎么办,他们也应该有好老师啊!”勤奋钻研,耐心负责,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宋志强是青浦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中心城镇的各类“名校”纷纷抛来“绣球”。但是,几十年前埋下的浓浓师恩,已经生根发芽成宋志强心中难割舍的乡校情结。

  “老师就是家里人”

  1976年,商榻镇双浜村一间破旧的平房里,宋志强跟着乡村老师陆宝义开始了蹒跚求知路。有一次,宋志强不小心将铅笔扎进喉咙,陆老师帮着宋家父母摇船一个多小时,将孩子及时送往县医院。从此,宋志强心里有了一个坚定的心愿——“长大就做陆老师那样的乡村教师,帮助乡人,受人尊敬。”

  师范学校毕业后,宋志强如愿回到村里,成为一名乡村教师。依旧简陋的校舍里,陆老师一如既往地和蔼、敬业。学生说要以实际行动报答儿时的老师,陆老师却并不承认“师恩”。“老师本来就是家人嘛!”在陆老师心中,曾经教过的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家人。

  师范相传有后人

  “20年前教过的第一届学生里,终于有人‘学成回村’了。”这让宋志强倍感欣慰——心中的师恩师情延续给了自己的学生。沈林芳,去年从上海大学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后,选择回到小镇,做了一名中学老师。她告诉记者,宋老师在第一堂语文课上的风趣和儒雅,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一直心向往之。她决心像宋老师那样,在家乡做一名乡村教师。见习记者马亚宁

  上海教育电视台今晚9时30分播出电视片,新民网(www.xmnext.com)同步播放视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