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读《正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11:03 大河网

  大河网讯

  

读《正月》

  0810a2103.jpg

  

读《正月》

  0811a2102.jpg

  

读《正月》

  0811a2103.jpg

  

读《正月》

  0811a2103.jpg

  

读《正月》

  0811a2103.jpg编者按昨天,本报以《一朝春来腾长空》为题,报道了我省画家王群历时十二载苦心创作大型工笔长卷《正月》的历程,以及该画在郑州、巴黎展出时的盛况。该文刊出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不少读者打电话表达他们对王群的敬意,询问长卷《正月》的详细情况,还有一些媒体同行看到报道后,要求去采访王群,记录他目前的创作状态。一位读者认为,《清明上河图》之所以珍贵,主要是其真实地记录了北宋东京汴梁城市井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而王群的长卷《正月》记录了上世纪80年代浚县庙会的真实面貌。目前,浚县庙会仍然在举办,但是庙会的内容与形态已发生了变化,因此说王群的《正月》可以当作一组历史资料来看待。再过几百年,它的资料价值会更加珍贵。还有一位读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改革开放的河南农村正像长卷《正月》描绘的那样到处红红火火、一派生机,现在广大农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新农村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有不少读者询问长卷《正月》的艺术魅力在哪里,又蕴含着什么文化内涵。应读者的要求,本报特别约请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荪先生对长卷《正月》进行了解读。

  □孙荪

  在最近一个世纪之交,中原画坛上有两件鸿篇巨制在文艺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前所未有的反响。

  一是李伯安的《走出巴颜喀拉》,以几可惊风雨泣鬼神的艺术震撼力,飓风式横扫画坛,作者由是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还有一件作品,即王群的《正月》。它不像李伯安的作品那样引起画坛“地震”。这是属于那种大平原上和煦的春风、温润的春雨一类的作品。它以自己的方式静静地走近读者,逐渐广为人知。

  像中华民族这样伟大民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何通过丹青妙笔以一巨帙得到展现,这是多少代画家的梦。现在我们看到了一次成功的“好梦成真”。

  画幅再大,如何把一个民族的生活场景放得进去?何处落笔?出生读书在湖南、然后在中原生活和工作几十年的画家王群先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场景,这就是中原的乡村。

  一般来说,中原乡村生活是恬淡的,单调的,分散的;一年之中,没有几个热闹的集中的日子。但王群先生发现了一段大规模的集中热闹的日子:农历正月的庙会。如同西方的狂欢节,这一时空真正是包罗万象的巨大场景,几乎囊括了也集锦了乡村的所有小场景,既是大幅风俗画卷,也是浓缩的立体的生活百科。

  我十分佩服王群先生这一独具慧眼的选择,我想象得出画家在浚县大山下做出这一决定时内心的巨大冲动。当然,我也想到了实现这一选择的难度。我只知道我作为读者读《正月》,已经堪称“功夫茶”了,那就不要说创作者所用的无穷功夫了。

  画家为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开辟了一个如同骏马任意驰骋的大草原,同时也是对画家写实艺术本领的考验。就笔墨来说,这是一丝不苟的严格的写实主义。无论是天空大地山川草木寺院民居,还是万人不同面目,千场百态小景,穷形尽相,都具有写生般的真实感,逼近具体时空——上世纪80年代豫北平原人物物象的原生状态,具有相当准确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

  作为巨幅画卷,除了具体艺术处理上的笔墨功夫,要更有章法安排,即整体布局的匠心。我是文学出身,喜欢拿文学作比。在章法上,《正月》似一部恢弘的长篇小说,作者具有惊人的结构故事的能力,创造了一片广阔的艺术天空。以市场交易休闲场景为星斗,以信仰朝拜场景为河汉,以舞龙百戏娱乐节庆场景为月亮,以山寺水木为云霞,把成千上万各有性格、各怀目的、各具神态的人物,和千类万属林林总总的小场景,组织到一个大场景中来,形成了一个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多姿多彩的艺术天空。就人物而言,新旧云集,城乡兼有,中外咸来,雅俗相容,愈显其丰富;就气氛而言,动静相倚,热冷相配,愈显其热烈;就场景而言,大小错落,疏密相间,愈显其廊庑广大;就过程而言,开合有致,收放自如,愈显其旷远。画家几乎把一张与天地等齐的舞台无遮拦地放到读者面前,质朴得几近赤裸,热闹得气息扑面,丰富得应接不暇,读者于不经意间走进画幅,也就不自觉地陷入一个民族平民生活的海洋之中。

  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我是门外汉。但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从《正月》的写实中,我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民族日常的也就是本真的状态。我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到过浚县实地采风,深知《正月》如细木家具,经得起细节推敲,不怕里里外外挑剔。它又如精致的庭院,可以走进去,仔细察看,经得起褒贬。就真实地表现我们伟大民族而言,虽然只是一个点、一个角,但这是可作为切片考察的活生生的细胞,具有超越时空的人类学价值。

  同时,我在这幅写实主义的巨作面前,感受到了画家飞扬的思想。与画界风行的缺乏根基的单靠主体膨胀凌空蹈虚的创造不同,王群先生是根植于大地,由实生虚,因虚驭实,虚实相生,而长成大树。在他创造的活生生的芸芸众生当中,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质朴而丰富、热烈而平和的精神品格;从画幅中走出来,我们更感受到俯瞰大千的艺术眼光和吞吐天地的弘大气象,体悟到一种“淡泊而高远”。这两种感受结合起来,正是《正月》的美学品格。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和人类的宝贵财富,是艺术辉煌和生命辉煌的双重体现。在《正月》面前,我理解了王群先生何以呕心沥血十数年不计寒暑而乐此不疲,这是如王国维先生总结的成就世间所有大事业大学问(当然包括大艺术作品)所必须的付出,也是值得的付出。如同800多年前张择端先生的《清明上河图》一样,为我们民族传神写照的《正月》将会被画坛和读者越来越理解和珍爱。为这幅大作,我向作者献上我的敬意。

  相关链接

  省领导王全书贺电

  王群创作的工笔长卷《正月》于2004年6月在郑州展出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全书正在中央党校学习,他从北京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贺电,对该长卷给予了高度评价。贺电全文如下:

  喜闻王群先生的工笔人物长卷《正月》首次在郑州展出,谨致电表示热烈的祝贺!

  “十年辛苦不寻常”。王群先生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苦心孤诣,甘于寂寞,以其扎实的功力、执著的追求,用生花的妙笔绘制了浩浩长卷,用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场景,艺术地再现了中原农村改革开放初期古庙会的盛况。其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去年,我看了他尚未完稿的鸿篇巨制,就被画稿的大气、大度强烈地震撼了!这是一幅可以与英年早逝的李伯安先生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相伯仲的难得的精品力作,是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黄钟大吕,不禁使人联想起宋代大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古代中原都城的繁华图的话,那么,《正月》则是当代河南乡村的风俗画。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书画家冯骥才先生前不久对《正月》的评价是,“河南又出了个大东西”,我完全赞成。建议将这幅长卷作为“中法文化年”活动的组成部分,到巴黎等地参展。

  祝画展圆满成功!

  本版图片均为王群历时十二载苦心创作的大型工笔长卷《正月》局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