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我国环境卫星三大看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09:53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题:我国环境卫星三大看点

  新华社记者顾瑞珍

  我国将在明年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星座系统。这个星座系统将由八颗小卫星组成。明年首次将发射该星座系统的三颗小卫星。有关专家向记者揭开了环境卫星的神奇

面纱。

  三大系统构建我国环境监测“天罗地网”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卫星中心筹备办公室副主任王桥研究员说,卫星系统是指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数据下传及在轨运行管理等内容;地面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接收及其标准化处理、分发服务以及对卫星有效载荷的业务运行管理等内容;应用系统主要涉及卫星遥感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即围绕特定应用目标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数据应用产品生产等。

  小卫星星座系统与大卫星的区别是它将由多颗小卫星组成,相比而言,具有成本低,综合时空分辨率高等特点。从卫星传回地面的数据将通过地面系统接收、处理,同时地面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卫星姿态进行调整。接收下来的海量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形成数据应用产品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卫星照片,才能被环境及灾害监测部门使用,从而及时、准确地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针对环境监测发射了专用的环境卫星。目前我国已有两千多个环境监测站,每年约产生3000万个环境监测数据,但是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与研究手段基本停留在常规阶段,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我国环境卫星将与现有的地面环境监测站共同组成立体环境监测体系,实现大范围、及时、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

  环境卫星将为我国民用卫星大家庭中的又一颗“耀眼新星”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过去对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一次调查耗时费力,还要花费巨资,而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观察大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卫星是我国继气象、海洋、国土资源卫星之后的一个全新的民用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多颗小卫星组成,是一个配备了宽覆盖CCD相机、红外相机、高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多种类型传感器的先进对地观测系统,是目前国内民用卫星中技术最复杂、指标最先进的系统。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减灾委和航天科技集团就联合提出了建设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议。2000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被列入“中国民用航天十五计划和后十年规划”;2001年在《中国航天白皮书》中被列为民用卫星发展重点;2003年2月,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获国家批准立项。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构建多颗遥感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初步建立起先进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我国环境监测和综合减灾能力,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

  两大阶段打造完善的环境卫星星座系统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设采取了业主制,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减灾委为卫星业主单位,共同负责卫星运行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

  按照计划,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将首先建立由2颗光学小卫星(环境一号A,B)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环境一号C)组成的“2+1”星座,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第二阶段将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完成由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4+4”星座,实现全球环境与灾害动态监测。目前,在建的“2+1”星座中,卫星和传感器正在根据研制总要求进行生产,预计2007年下半年发射。 “航天技术与现有环境监测技术的结合,将实现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定期监测,预测生态质量变化趋势;为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提供技术支持;还可实现边远地区环境质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赵英民对环境卫星将极大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充满信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