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半个世纪的师生约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4:24 新民晚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华侨子弟纷纷回国求学,杨浦区的控江中学是上海华侨学生最集中的地方之一。1953年,学校决定请张慕瑾老师挑起侨务工作的重任,在任教的同时,负责照顾学校200多名华侨学生的生活起居。刚来上海时,大部分学生只有十三四岁,父母不在身边,学习、生活很不适应,于是张老师和学生们约定,有什么困难就来找她,她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忙解决。她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履行了自己对学生的诺言,不少侨生把张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自己棉被给学生当褥子

  上世纪50年代初,学生林育新回上海不久,父亲就在他乡生病住院了。“那时正逢天气转凉,父亲在医院没办法给我寄钱,我没钱买垫被就只好将就着睡觉,常常会在深夜里冷醒,在被窝里直哆嗦。”林育新说,这件事儿不知怎的被张慕瑾老师知道了,她赶紧把自己的棉被拿到我的寝室给我当褥子。“那个晚上,我睡得特别舒坦!”

  而在学生邱荣芳的记忆里,自己刚回国时两手空空,什么生活用品都没带,是张老师花钱买了棉毛衫、棉衣、鞋子送给大家。“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每次给我们买东西的钱从来没找学校报销过。”

  学生都回来了才睡下

  一些同学为了解闷,常常在晚自修后偷偷溜到电影院看电影,张慕瑾对此很理解,况且看电影可以帮助侨生们更快地克服语言关,她从未阻止。但她每天晚上都要到学生们的宿舍查房,记录下离校同学的名单,然后到学校大门口等着,直到所有同学都回来了她才会去睡觉,有时电影散场都接近午夜了,张老师还是在校门口徘徊。

  学生的子女当自家孩子

  退休后,张慕瑾并没有闲着,而是把华侨学生的子女们的事儿揽到了自己身上。泰国华侨陈燕的父亲曾是张慕瑾的学生,1988年,当时身在新疆的陈燕想来上海读书,可是她在上海没有任何亲戚,他的父亲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张老师写了一封信。“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张老师的回信,她不但肯定了我们的想法,还答应当我的监护人,我这才有机会来上海。”从控江中学毕业后,陈燕的户口一时没法解决,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张老师不畏酷暑在派出所、学校、用人单位间奔波,终于使陈燕在上海落了户。“张老师和我父亲间的师生关系延续到了我身上,再次证明了师恩的博大!”见习记者徐婉青

  上海教育电视台今晚9时30分播出电视片,新民网(www.xmnext.com)同步播放视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