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今日关注]海内外爱心捐助 为贫困农家女圆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22:26 沈阳网

  北京西北郊,有一所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资金主要来源于海内外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捐赠。8年来,学校培训了来自26个省区市的17个少数民族的4300多名农家女,教给她们一技之长,使她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北京“一站通”公司就业的农家女学员

  中外友人为农家女学校捐款

  19岁的藏族小姑娘桑吉卓玛

  学习餐饮被北京一家饭店聘用

  “每月捐出60元,并不会影响您的生活质量。但您却可以影响一个农村女孩子的一生,甚至会改变她一家人的生活。”

  这是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宣传材料中的一段话。

  19岁的藏族小姑娘桑吉卓玛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去年11月,她离开自己的家乡——甘肃省祁连山东部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来到北京这所学校学习餐饮专业。

  处于边远地区的天祝是一个自然条件严酷的贫困县。高中开学的那一天,桑吉卓玛的父亲不幸遭遇车祸。当时正值庄稼收获季节,她妈妈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还得下地收庄稼。

  “从此以后,我大概就再也没有机会上学了。”桑吉卓玛本以为她的求学之路就此走到了尽头。“没想到,县妇联把我送到北京农家女学校参加了培训。”

  桑吉卓玛重新坐进了明亮的课堂,捧起了书本。不久,她毕业了北京的一家饭店聘用了她。于是,她领到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笔收入——500元人民币。这个变化对她来说,至今犹如梦境一般。

  来自甘肃漳县的刘红燕

  回到家乡被推选为县人大代表

  甘肃省的漳县也是一个贫困县。来自这个县的刘红燕是北京农家女学校第七期美容美发班的学员。同样由于家境的贫寒,初中毕业后她放弃了学业。

  “当许容老师把我招进农家女学校培训的时候,我知道彻底改变我命运的机会来了。”刘红燕说:“在这个学校里,吴青老师这样对我们说:你们并不比任何人差。这使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对今后的人生充满了信心。”

  结业后的刘红燕回到了家乡。她立志将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启发以及她所见到的丰富世界讲给大山里的农家姐妹们听。在她的鼓励下,又有十几个农家姐妹走了出来。

  家乡群众推选刘红燕为县人大代表,她的人生变化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罗兆红年近6旬担起学校重任

  “农家女学校找的都是苦孩子”

  北京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的副校长罗兆红已是年近6旬的老人了。

  这位上海复旦附中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曾在江西当知青,然后留在当地做失学女童和农村女子职业教育工作。

  作为一位妇女工作者,为了改变更多像桑吉卓玛这样的农家女的命运,她放弃了安稳清闲的晚年生活,来到离北京市中心50多公里的大东流村扎下了根。因为她已经看到,自己的梦想正在桑吉卓玛她们这些农家女身上变成现实。

  “老师们都是深入国家级的贫困县,走进最穷、最偏的小村庄,挨家挨户上门去探访。学校招收农家女无需学费,食宿免费,还安排工作,我们的条件只有一个:最贫困人家的16至18岁的女孩。”罗兆红介绍说。

  “云南宣威的李英,父亲很早就去世,母亲改嫁,把她和残疾的弟弟留给了70岁的爷爷奶奶;云南曲靖的杨芳芳,双亲常年卧病在床;甘肃女孩魏芳红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人一出生就是弃婴;有的被领养后没多久又成了孤儿……农家女学校找的都是苦孩子”。罗兆红说得出每一个在校学生的艰难身世。

  就这样,一个个贫寒的农家女,像泥地里的萝卜一样被拔了出来。她们背上学校发给的双肩包,告别父母和兄弟姐妹,走出大山,踏上了新的人生之路。

  美籍华人储荟芸捐建农家女助学金

  从这里走出一批女能人

  即将步入第八个年头的农家女培训学校,至今已经培训了来自26个省区市的17个少数民族的4300多名学员。如今,7000多平方米的土地上,一座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有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图书室、多功能厅和计算机、美容美发、缝纫等专业教室的新型学校出现在世人面前。

  “资金来源主要是海内外慈善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捐赠。第一笔捐款来自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全国妇联、北京市和昌平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罗兆红说。

  6年前,美籍华人储荟芸女士捐出自己拍卖100多件陶艺作品获得的32万元收入,发起成立了农家女助学金。罗兆红说,“我们把助学金用来招收、培养15至20岁的大龄辍学女童和女青年,让她们学习一门实用技能,并按她们本人意愿介绍工作。”

  农家女学校的校训是“团结,自立,分享,共建”。培训目标是为这些女孩子将来参与经济发展和自立于社会创造条件。全校的教职员工一共13人,7名老师兼着行政和教学工作。

  “在学校里,学生不仅学专业课程,也开了综合素质课。我们教她们如何讲诚信,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她们社交礼仪、讲普通话等等,也有志愿者来给她们讲解心理调适。此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定期回访,看看她们的工作情况、和同事相处的情况。”罗兆红说。

  从农家女学校还真走出了一批女能人。现在,山东的李梅仙成了当地有名的“枣嫂”,吉林的张淑香成了养猪专业户,贵州的杨丽自己开了饲料厂,还经常帮助NGO在当地组织活动,她们都在当地成了致富的带头人。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