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课改就是培养“选择”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2:00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叶琦

  临近开学,《教育周刊》连续两周对今秋我省高中即将启动的新课改必修、选修课程和教材进行了全面介绍,引起家长读者们的热议。有不少学生家长打来电话,详细询问各门学科的变化,有一位家长说:“新课程改革究竟是什么样的,哪里有办新课改的暑期培训班,我好送儿子先去体验一下。”有的家长为孩子平时只顾“啃”书本、兴趣不广泛、将来

不知道该如何选课感到担忧,有的家长则担心新课改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会不会导致孩子的学习负担更重。还有的家长说,高考方案未定,老师学生都没有明确的方向,新课改会不会变成“基础知识没打扎实,所谓的能力培养又变成半吊子工程”?

  带着这一系列学生家长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并实践高中新课改研究的福州教育学院副院长、福州八中校长高山。他认为,高中新课改就是培养“选择”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就能获得有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

  自主选择的空间

  记者:实施高中新课改后,学生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挣到“学分”,会不会导致将来学生投机取巧,削弱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视?

  高山:高中新课改有一个“纲领性的准则”———高中新课程标准,它对各门学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必修和选修各科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对高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做了很明确的规定。新课改之后,老师将以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准绳,而学生也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如修满相应的必修学分,就达到了高中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高中新课程中“个性”一词频繁出现,强调校本资源建设,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

  记者:课改将启用新的教材,不仅必修课的教材很新颖,选修课程更是精彩纷呈,面对这么多的学科,学生该如何进行选择?

  高山:过去的旧观念总认为开多少门课程,有多少本教材,学生都通通要学习完;而新课改的理念是,将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教材和课程,如同“课程超市”一样,给学生完全自主的选择空间。并不是说开了这么多科都要学,而是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程来学习。每所学校都将组织老师成立“选课指导委员会”,承担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的任务。这些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加以指导,而家长也要积极与老师配合,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潜质和长处,尊重并根据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时进行人生规划指导。

  【新课改·变化】

  学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记者:新课改后,综合实践活动成了必修课,还占了23个学分,分量甚至超过传统意义的主科,如果将来高考的评价不与之相挂钩,这门课程教学是否会流于形式?

  高山:目前新课改后的高考方案未定,但不能这么功利地来看待教育。评价体系固定很重要,但对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都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必修课中所占学分最高。之所以设置这些课程,可以说将来的教育已经从“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转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升学、就业”,不再是高中教育的单纯任务,“育人”才是主要目标。而高中教育的内容,该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内容;未来人才不应是“高分低能”的,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在达到共同基础的同时有个性地发展”,这就是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记者:近来福州市各学科的高一老师都在接受新课改培训,有老师反映说,像通用技术这门新开的课程,虽然理念很好,但学校缺乏实验的设备,担心达不到让学生动手的目的。

  高山:这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和准备的事,课程所必需的器材是必须到位的,尤其是“通用技术”这门注重实用和动手的课程,如果缺乏配套的教学仪器,仅是照本宣科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对于新课程,老师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无论是教学的方法还是教学目标,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套用老经验来应付。近期举行的高中教师培训首先是转变教师们的观念,改变老师们原有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下课后老师和学生通过查资料等扩大知识面,解决更多问题。课堂上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即从“老师讲”到“学生想”。因此,对于老师们来说,新课改既是一种考验,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要等高考方案出台再分文理科

  记者:必修的教材中理化这些学科对动手实验的要求很高,而语文学科对阅读的要求也更高了,有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许多要靠学生课外花时间钻研,这样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高山:负担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来看待,打个比方来说,球迷看世界杯的时候,经常通宵熬夜也不觉得累,那是因为他对此有兴趣。所以,当你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这件事就变成了负担,如果你所学、所做的正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仅不会觉得辛苦有负担,还会乐此不疲。

  记者:许多家长对高中新课改有些担忧和顾虑,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新课改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高山:高中新课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通俗的话来说,新课改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出选择,无论是读高中、上大学还是将来走上社会,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而你要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可选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这就是能力的培养。原先有许多学生,到高考填报志愿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而高中新课改就是要培养这种“选择”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从中学阶段开始就能获得有个性的发展。此外,新课程方案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也将给予学生更大的成长空间。

  记者:课改之后实行“学分制”,学生只需修满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毕业,是否意味着“高中会考”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同的科目也被归并到学习领域,将来的高中生还会实行文理分科吗?

  高山:应该说将来高中学生只要修满了足够的学分就取得毕业的资格,但仍然要对高中生的毕业水平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将通过“高中毕业资格考试”进行,只是它不一定会被叫做“会考”这种名称。将来学科的说法也将被“学习领域”所取代,例如语文、外语被统称为“语文与文学”;物理、化学、生物统称为“科学”;思想政治、历史被称为“人文与社会”,而地理则跨越了“人文与社会”领域以及“科学”两个领域。所以,将来的高中学生所选的课程并不能简单分为文科或者理科,有可能会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学习领域来划分,也有可能按照高考的方案来划分,如果高考的方案仍然分为“文、理”两个大类,那么也有可能分成“文科倾向”领域和“理科倾向”领域这两种。

  记者:虽然有些功利,但高考如何评价仍然是最受考生家长关注的,新课改的高考方案何时能够明朗?

  高山: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高考招生改革专题研究机构,正在着手进行调研和论证,研究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因为高考评价方案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所以更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慎重对待,同时也会借鉴其他一些课改先行省份的经验,新课程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近年来高考也不断朝这个方向作出改革,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教育主管部门会向社会公布。

  学生可以选课了———这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现在对高一学生说,你可以选课了,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可能都不知从何下手。“你今后想做什么?”“想考大学!”“考什么大学?”“北大、清华!”“向哪个专业发展?”“?”这是高中里相当有代表性的对话。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这一届首吃“螃蟹”的学生,在幸运地与新模式接触、扩展个性化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将会遭遇怎样的困惑?如何更好地规划、细分学习过程,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课改?本报记者采访了先期践行高中新课改理念的福州八中老师,为今年的高一新生提供经验指导。

  【新课改·应对】

  144学分:

  多多益善,还是合理分配?

  修学分,首当其冲,是最让学生“操心”的。实行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学生的修习课程将通过学分制来管理。这是最受关注的亮点。据介绍,每个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经过规定的学时、规定的方式学习,达到质量要求后,就可以获得一定学分。学生3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学校课程至少获得6学分),总分达到144分方可毕业。

  “对学分,学生不必操之过急。”福州八中教务处一位老师说,由于高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学生可以按照学校的课程安排,着力于必修课,打好知识基础。“学分的积累有个过程,重要的是按照学期,分阶段做好规划,个性化课表的制定要符合自身的志趣,不求全但求精。” 选修课:

  同等对待,还是仅作兴趣兼顾?

  学生最直接的“兴奋点”,来自新课程中设置的大量选修课。如“汽车驾驶与保养”,首次被纳入高中选修课程。还有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应接不暇,供学生们自由选择,学生选修这些课程都可以挣到学分。据了解,“多样化,选择性”是新课程的最大特色,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很多课程还带有大学课程的特色,使得高中课程与大学实现一定程度的衔接。

  选修课为学生展示了传统课堂以外的新成长空间,但由于新增了很多种类,一方面是师资的培训要渐次跟上,另外,学生的选择也有一个技巧的问题。同时,选修课要量力而行,学有余力、爱好广泛的同学,可在必修课外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通过选修课挖掘更多潜能;对于一般的学生,选修课一定要选准。此外,选修要有针对性,部分内容可留在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强化。

  新课本:

  照旧学习,还是变换方式?

  据介绍,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而新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选取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点改变了;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

  专家指出,不但科任教师的教学模式要作出重大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适当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排除其他学习方式。在中学一线任课的老师还透露,新课本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知识的概述没有以往教材的具体,很多内容都要求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由此也引发学生的“学习革命”。

  新课程还有另一个重大亮点,就是每一个学生都将有一张与众不同的课程表。在日前举办的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研讨会上,福州八中的新课程管理软件系统备受人们的关注。学生在进入系统后,按照提供的科目安排和师资条件选课,确认后即可得到一张个性化的课程表。个性化的课标同样要求个性化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社会实践:

  是虚设还是真干?

  据了解,新课程改革首次把“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共23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学年共15学分,可每年安排5学分,也可三年统筹安排。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年共6学分。此外,学生三年内必须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并获得相关证明,共获得2学分。可在高一、高二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分别获得1学分。

  教育专家认为,社会实践对开阔个人眼界很有必要,关键是把它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应自主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等领域中选定研究专题,并融会课本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同时要善于总结梳理,关键是能出课题成果,不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无谓的负担和虚设的课程。

  个人考核:

  是小心翼翼,还是坦然处之?

  实行新课程后,学生的毕业成绩再也不是一纸试卷了,一个分数定优劣的评判体系不复存在。学校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改变仅仅用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课程改革淡化了考试的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考试本身只有检测功能,没有淘汰功能,检测只是手段,学生只需按照自己的个性化路线,做好学习规划,充实每一天,以平常心,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应对这一考试制度的变化。

  【新课改·思考】

  获取知识的渠道多了

  高中教育的性质变了!过去,我们的教育在“寻找适合教育的孩子”,现在要扭过来,“寻找适合孩子的教育”。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怎么教?就是要破解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词———因材施教。小班化是一种办法,高中选课是个办法。但是,有一点不容忽视,课改不是让孩子的负担更重!

  以往,我们的教育喜欢不断加深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喜欢“超越”的神童,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初中的东西,初中学高中的东西,结果哪个阶段都没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要看到,其实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知识的有效周期短了,而获取知识的渠道方便了。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喜欢学习,学会做人。教育不仅具有社会属性,还有人本属性,那就是让孩子更全面更自由更健康地发展。

  尽管难,但依旧要前行。一届有20多万学生,对他们用同一套教材,相同的教学进度,同一种考试考核,合不合适?相信大家都心照不宣。高中新课程改革,目标是促进每一位普通高中学生在实现共同基础的同时有个性地发展,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义无反顾。

  □相关链接

  厦门 高中课改后选修课导师一对一指导

  近日出台的《厦门市普通高中选课指导工作意见(试行)》规范了高中课改后学生的选课行为。

  选课导师和学生一对一

  学校将成立学生选课指导机构,由校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构成。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包括选课导师制建立、编制选课指导手册。有条件的学校应成立学生选课咨询中心,由专人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选课方面的指导。

  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一位保持长期联系的选课导师。选课导师可以由学校指派,也可以由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自行选择。导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选课方面的指导,并在学生碰到各种学习问题时提供必要咨询与帮助。学校可以根据每位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量和工作业绩,确定其工作量,并在岗位津贴和年终考核中加以体现。

  学校提前公布选课清单

  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编制自己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分别开设文科倾向、理科倾向,以及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等多种类型的课程,让学生在一定框架内选择课程;也可以是必修课进行统一安排,让学生统一学习,选修课由学生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自由选择;还可以是除了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外,必修课也由学生在适当的条件下选择学习时间。

  学生可以试听课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可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试听选课办法。课程试听期间,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调整选修计划的申请,由教务处统筹安排。

  南京

  2008高考方案未出台众中学面临二次分班

  日前,2005年进入课改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已形成初步方案,这一消息令南京各中学深受触动,并令许多高中面临着需要“二次分班”的处境。但由于担心情况有变,他们还要等正式的方案公布。

  很多学校已提前分班

  因为2008年高考方案迟迟不公布,而高中新课改就要进入选修阶段,南京不少四星级高中在上学期就提前分班了。

  目前南京市各家四星级高中的分班模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大文大理,文科学生学史政地、理科学生学物化生;另一种则是参照现行“3+2”高考模式,按学科组合分班。相对来说,前一种方案学生的负担稍重一些,但应对未出台的高考方案余地更大一些;后一种方案有点铤而走险,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二次分班”是形势所趋

  对于江苏最近形成的2008年高考初步方案,有关中学表示6月时便早有耳闻,并且从暑假起已做好“二次分班”的准备,现在只等正式方案公布就采取行动。

  一所四星级高中负责人介绍,他们给这届学生分了两个首选物理的班、两个首选化学的班和两个首选生物的班。学生在首选科目外,自己再确定一门科目重点发展。虽然当初在提前分班时,大家都做好了“二次分班”的心理准备,但现在一个问题已显现出来:学校首选生物的那两个班的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物理均分明显低于选化学或物理的班。而按2008年高考初步方案,理科必选物理,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物理的加强迫在眉睫。所以大家非常希望高考正式方案能及早出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