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教学生开荒种地 老教师将课程搬进菜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31 武汉晚报 | |||
蔡老师在教学生们种菜 在武昌三角路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5年前,他主动请缨,在学校开荒种地当起“农民”;5年里,他忍着无数人的讥笑,在校园里那块不足300平方米的菜园子里,赢得学生 他是现年58岁的老教师蔡国安。 老教师“借”粪浇菜地 2001年,蔡国安在三角路小学任总务主任,工作干得很是出色。恰是那一年,全国上下教育系统都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改革。也就在这个时候,蔡国安作出了一个决定:不当总务主任了,他要在学校里开发出一个菜园子,教学生们种菜和卖菜。 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计划一批,雷厉风行的蔡国安就马上行动起来:种地是需要一定质量的土壤的,学校里的土不适合,他花了一天时间将自己的破自行车改装成了一辆简易三轮车,每天下班后就骑着赶往沙湖附近挖一车土,第二天早上运到学校。就这样运了两个多月,一块近300平方米的土园子就形成了。 为了美观,他又买来许多竹竿,给菜园子围上一层“外衣”。 “其实我从小就没有种过菜,根本就不会开荒种地。这些技巧都是我每天在附近老农那里问来的。”回想起当时开荒时的艰难,蔡国安说。 菜地的“硬件设施”是到位了,可“软件”却远远不够。一个老农告诉他,第一次种菜,土壤必须具备足够的肥料,最好是农家肥,也就是大粪。 学校厕所是冲水式的,肯定没有大粪,怎么办?最后蔡国安决定:借,到附近农户的厕所去借。 他找来两个油桶做粪桶,绑在自行车两边,每天晚上就骑着车悄悄跑到湖大附近的农户周围,到别人厕所里淘粪。完了第二天天不亮就绕行赶到学校,将“借”来的粪浇到菜地里。一个多月后,他的菜地已经适合种菜了。 校园种菜校门口卖菜 自从有了菜园子,蔡国安就将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每天一上班,他就雷打不动地在菜园子里劳动。久而久之,许多人都以为他是学校专门请来种菜的农民。 在蔡国安的精心呵护下,菜园子里的各种菜就像成长中的学生们一样,越来越喜人。 收获的季节,蔡国安特别安排学生将菜搬到学校附近的菜场里,与菜农们竞争卖菜。 学生种菜卖,可是一件稀奇事。消息一传开,周围市民都赶来买他们种的菜,有的人还专门坐车来买菜。看着生意很好,蔡国安干脆将卖菜摊子搬到学校大门口。在卖菜的过程中,他会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将菜摆出花样,怎样和顾客讨价还价……当然,这些卖菜得来的钱全部捐给了学校的贫困学生。 卖菜的摊子摆出来了,可麻烦又都来了。家长们听说孩子们经常和老师一起卖菜,很多人都找到学校质问:“我的孩子是来读书的,凭什么给老师当赚钱机器?”、“我小孩每周都上那个种菜课,把鞋子衣服都搞得脏兮兮的,你老师花钱给他洗?” 对于这些质问,蔡国安一次都没有争辩过,因为在他眼中,学生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2001年,他开始接手一个2年级班的课程,最开始,孩子们对于植物生长等知识一无所知,到了五年级的时候,班里所有的孩子谈起种植和营销都是头头是道。2004年,这个班在全市做公开课,孩子们对农业知识的熟悉引起了现场众多专家的赞叹。 校址搬迁,菜园子么办? 马上就要开学了,但蔡国安心里却一直想着菜园子的事情。由于三角路小学和武昌车辆厂子弟小学将合并,合并后将搬迁到新校区。这也就是说,蔡国安要和与自己朝夕相伴了五年的菜园子说再见了。 蔡国安的《种植与营销》校本课程自开办以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教育主管部门以此为典范鼓励其他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许多农业专家也来这里考察参观。 这几天,蔡国安准备找校长商量一下是否在新校区内继续开辟一块新菜园子。 已经58岁的老蔡,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我这个人一辈子都不喜欢抱怨,我希望能够将这门课程教到60岁。只要学校需要我,我还会回来帮忙的。” 文/翁晓波 图/熊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