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中学历史教材大比较 民族精神培养放首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6:06 中国新闻网 | |||
资料图片:东京杉并区部分区民举行反战集会,号召区民和学生家长抵制新历史教科书。中新社发 段跃中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中新网8月22日电 针对世界各国不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香港《凤凰周刊》日前发文予以比较,并指出,不论历史悠久还是短暂,政治制度和国体如何,几乎每一个现代国家的教科书,都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韩国:突出民族主义 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在内容上强调本民族的主体意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不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历史教科书,都紧紧围绕高丽民族诞生、发展和朝鲜半岛政治版图的变迁这一主题,向学生反复灌输“韩国国家观”。 三韩的形成和变迁,前后三国的分合兴灭,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日本的交往、友好与战争,近代朝鲜的殖民史、反抗史和民族复兴史等等,是整个历史教学的主轴,其它史学内容则有机穿插。 虽然这些教科书存在着过度强调朝鲜的民族性,有时不惜曲解史实等弊病(如将原本属于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栗末建立的“渤海国”写成高丽民族的一部分,而事实上它是和女真、满族人同一源流的人),但通过这样的历史教学,的确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初衷。 美国:多文明的融合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也是个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更是个由来自世界各国移民组成的多文明国度,因此它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本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兼收并重。 在本国史方面,《我们美国人》以5个单元、40个章节,记叙了从土著北美文化时期,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历史。书末还附有内容丰富的附录,如《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全文、1800-1970年各州人口变化一览表、历届总统、副总统名单、参考书目等等。 在世界史方面,主要采取提纲挈领、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世界文明的不同特色和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并着重描述这些不同文明对美国当代文明的影响和促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美国这个移民国家里,要真实理解本国史,就必须认识与理解世界各种文明的不同模式。 法国:不隐讳史实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由专家学者根据教育部拟定大纲编写,教育部推荐,各学校可在推荐范围内自由选择。由于小学、初中已打下一定的系统历史知识,法国的高中历史课本相当详细、专业,如世界历史课本,从原始社会、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直到“9·11”事件,林林总总,多达1200多页。 和一些国家对本民族历史上的污点曲意隐讳不同,法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诸如维希政府帮助纳粹迫害犹太人,以及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等不光彩的本国历史片断同样秉笔直书,使学生对本民族历史有更清醒、更客观、更全面的理解。 德国:详解民族史“污点” 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重点同样是“德意志民族发展史”,整个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学,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许多在其它国家属于历史专家级别学者研究范畴的知识,如巴伐利亚等德意志小邦的历史沿革,一个普通的德国中学生却可以如数家珍,讲得头头是道。 值得指出的是,和法国一样,德国对于其在历史上所犯下的罪责也不加掩饰,在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有整整一个大章节(需要一个半学期的课时安排)详细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并深入、细致地揭露和批判了纳粹给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欧洲、世界人民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教科书如此编写,目的在于引导和教育下一代德国人正确地认识历史,反省历史,避免那段灾难性历史的重演。 意大利:辉煌与罪恶 意大利的历史教科书严格按编年史体例编写,其贯穿全篇的主线同样是本国历史。既不惜笔墨描述了罗马时代的辉煌灿烂,文艺复兴的盛况,加里波第和加富尔亲王为统一所作的努力和贡献,也同样毫不留情地记录了法西斯的兴起、发展和灭亡,以及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亚、西班牙和欧洲犯下的殖民和战争罪责。 在意大利的中学里,教授现代史的历史课本《二十世纪》最受学生欢迎,记录犹太人苦难史的《安妮日记》也是中学生必读的历史读物之一。 英国:殖民与联邦史 英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只有一册,厚800多页,初高中联用。和其它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其“世界历史”的内容比例相当大,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外国史”中较为详尽的都是英联邦成员和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国家,事实上,这本教科书的核心内容,毋宁说是“英国殖民和英联邦史”,其侧重的教学点,仍然是英国本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非洲:用非洲人的眼睛看非洲 非洲各国在独立之后也普遍重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它们大多采用“本国史”、“非洲史”和“世界史”分别编写的体系,世界史的教科书通常采用欧洲的现成教材稍加改易;而非洲史、本国史的内容则组织专人编写,并给予高度重视,强调“用非洲人的眼睛看非洲”,力图让学生们通过历史学习,能够初步形成一套完整的“非洲”历史思维框架。 非洲各国在教材中不惜笔墨,充分挖掘和介绍本国历史上的灿烂文明和反抗殖民统治的典型事例,如加纳学生都知道金板凳的故事(当地民众为了反抗英国殖民者藏起了国宝金板凳),贝宁学生都能熟记达荷美王国十二个国王的名字,和象征他们的十二种动物名称,津巴布韦学生津津乐道于“大津巴布韦”(意即石头城堡)的传说,而马里学生则能畅述马里王国开国君主埃尔·法鲁什的文治武功。 拉美:宣言与传统 在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原“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地区,玻利瓦尔和苏克雷领导的南美独立战争都无一例外地成为教科书最侧重、最详细的组成部分。 在中美五国和阿根廷,独立同样是教科书的重点。当然,阿根廷历史教科书的另一个重心,便是每一个阿根廷人都无法躲避的话题:马岛归属。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则花费了较多篇幅记录19世纪末以来三国对沿海磷矿地区领土的一系列争端,不过角度和立场自然大相径庭。 在秘鲁这个印第安文明保留最完整的国度、古代印加帝国的中心,印加人历史也是中学乃至小学历史教学的重心,每一个秘鲁学生都被要求背诵历代印加王的名字。这些拗口的名字对外国成年人而言都是极大难题,但秘鲁的学生们却几乎都能轻轻松松地倒背如流。 日本:篡改招致谴责 文章说,虽然在许多国家,历史教科书可以同时有多种,并由学校在一定范围内自选,一些联邦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甚至可以由各州(省)自行审定教材,但无论教材大纲的拟定、教科书的审查,教材内容的增减取舍,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无不处处体现着国家意识,和各国政府教育部门监控、审查、调整的力度。 正因如此,日本篡改二战侵略史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受到亚太各国一致谴责,而日本文部省所做的诸如“编纂教科书是学术行为,取舍教科书是学校自由”等推诿理由被嗤之以鼻——谁都知道,中学历史教科书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青少年历史观、国家观培养的大方向,是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陶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