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喜马拉雅山上有钱赚,浙江人也会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7:51 浙江在线 | |||
西部地多人少资源多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农村新蓝图小分队:感谢钱江晚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西部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据我们所知,东西部的观念差别是制约 温端稿:其实,倘若按百分比来算,西部创业成功的人数所占比例不过6%~7%,成功率并不高。第一代去西部的是上山下乡;第二代的创业形式大都是摆地摊;现在是第三代,有人甚至是躺在火车座位底下去的西部,现在却有了上亿资产。所以说,西部的创业优势也很明显——地多、人少、资源多,也许到时你们去了那边第一个商机就被你们占有了。 很多浙企招不到满意人才 浙江大学赴贵州实践小分队:大家都提到西部缺人,很多企业招不到满意的人才,我们觉得主要原因是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西部的情况,认为那里条件艰苦,没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你们在西部的企业有没有考虑过与东南沿海某些高校合作? 温端稿:与东部不同,西部确实缺乏必要的宣传意识,那里连广告都很少,但这同时也说明创业的机会更多。 老一辈靠闯,新一辈靠知识 听众:李世文总经理,你现在是总经理、董事长,请问你以25岁的年龄担任这么重的职务,手下员工服你吗?你爸爸是不是还在垂帘听政——你的决定是不是都要由老爸最后定夺? 李世文:这种问题避免不了,毕竟我年纪尚轻,老员工、老功臣肯定不服。我第一年进公司,部门经理也是口服心不服,而我就利用这一年的时间观察整个企业的动态,了解哪些部门的哪些方面会出现什么问题。由于我是从基层开始工作的,所以可以清楚地判断出汇报上来的情况是真是假。第二年开始,我结合自己的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企业原有的条例,由上至下地对企业进行了一次清理和整顿,调整了制度和人事等等,几个月后企业绩效就有了改观。 我认为,老一辈创业靠的是闯,与我同辈的应该靠知识和眼界,用能力、阅历和魄力一定能让老员工心服口服。 几年做到中层看你悟性 听众:单总你好,我是学建筑的,如果我到你的企业干,能从什么职位做起?做到中层要多少时间? 单敏政:从基层到中层,我用了15年。这个时间的决定因素主要在于自身。今日的大学生明天就能成为栋梁是企业求之不得的事,我们看中浙江学子是因为其悟性高,但究竟成为栋梁需要多少时间,这就很难界定了。有能力的会快点,没能力的可能15年也做不到中层,就像我当年的同学,有的现在仍是基层的项目经理,但有的已有上亿资产。 “金子”不可能采完 听众:你们在西北创业的时期可以说是一个西部“黄金时期”,请问现在乃至将来的十年还会是创业的黄金时代吗? 王能新:社会是发展的,机遇是永远存在的,金子不可能被我一个人就采完了。像最近青藏铁路的建成,不是又给我们西部带来了新的商机吗? 只要肯吃苦,面包会有的 “食品安全进社区”浙江工业大学分队:我发现在大学校园中学到的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例如,我是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想应聘王先生公司的职位,但缺少实际运用的经验,请问对此我能做什么,王先生的公司又能提供怎样的帮助? 王能新:技术高低不是我录取新人的标准,我看重的是在西部创业的那股子精神。只要肯吃苦,面包会有的。 去西部的高学历人才少 听众:我是2003年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的毕业生,在我的老家义乌也有许多人在青海、甘肃等地经商。我想请问王董事长,西部创业最为困难的情况之一是如何吸收和稳定人才,那么怎样才能突破西部人才流动的瓶颈呢?另外,我想再请问一下温会长,在西部对于我这样的海外留学生创业或者投资有什么优惠条件? 王能新:我在青海的雅号是“儒商”,因为我讲究的是诚信经营,人性化管理。只要到我这里来的人才,无论他是否选择中途离开,我的大门将始终向他敞开。 温端稿:西宁现在就有专门的留学生工业园。我相信留学生在西部一定有发展,那里高学历的学生去得很少,但也必须要有吃苦的准备。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沈蒙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