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2009年中俄进行联合火星探测 未来探空五大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16:39 沈阳网

  一位权威航天专家二十二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空间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工程科技论坛上透露,中国与俄罗斯二○○九年将进行联合火星探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深空探测领域首席专家叶培建当天应邀在论坛上做报告,他援引中国国家航天局最新公布的消息称,中国将于二○○九年和俄罗斯进行联合火星探测。届时,俄罗斯将发射火星采样返回探测器Phobos-Grunt,并携带一个由中国

研制的火星探测载荷,对火星和火卫一进行综合探测。

  叶培建还提出,未来中国深空探测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努力完成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并推动二三期工程实施,为中国开展未来深空探测活动奠定良好基础,积累经验。

  二是为逐步突破行星际飞行技术、自主导航与控制和深空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小型的多目标多任务探测活动。

  三是结合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形式,适时地开展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的科学探测。

  四是有选择地开展以空间科学为主要目标的相对独立的深空探测任务。

  五是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结合是未来深空探测的必由之路,酌情研究二者结合时机和实施具体方式。

  资料:火星与人类探测火星历程

  火星 (mars) 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为第四。除金星以外,火星离地球最近,距离地球1.9亿公里。与地球相比,火星的质量(6.421×[10的26次方])小于地球质量(5.976×[10的27次方]克)的1/9,火星半径(3398公里)仅为地球半径(地球为6378.188公里)的1/2左右。但火星在许多方面与地球较为相像:火星的自转周期(24小时39分22.6689秒)几乎与地球(23小时56分4.09秒)一样,1个火星日只比1个地球日长41分19秒;火星自转轴的倾角也几乎和地球相同。因而,火星也有四季变化,气温比地球低,生存条件仅次于地球。火星与地球明显不同的是,火星的公转周期几乎是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所以,火星上每个季节要持续6个月,而不是3个月。

  火星是唯一能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的类地行星。通过望远镜,火星看起来像个橙色的球,随着季节变化,南北两极会出现白色极冠,在火星表面上能看到一些明暗交替、时而改变形状的区域。空间探测显示,火星上至今仍保留着大洪水冲刷的痕迹。科学家推测,火星曾比现在更温暖潮湿,可能出现生命。

  火星表面的特征是在赤赭色亮区上叠加着若干暗区。表面地域有三种类型:1.环形山地域,是年龄至少为几十亿年的古老地域;2.混杂地域,在这类地域上,山脊和凹地杂然并存,基本上没有新形成的环形山;3.无结构地域,火星表面被铁的氧化物所覆盖,故呈红色。上有山脉、盆地、环形山、峡谷、火山、河床和极冠。构成极冠的主要成分是冷冻的二氧化碳,又称干冰,也含有水冰。寒暑更迭使干冰凝结或融化,极冠面积也随之变化。火星大气十分稀薄,气压约为7.5毫巴,昼夜温差较大。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一样有核、幔和壳,但它的地质构造活动没有地球剧烈。火星磁场强度仅约为地球的万分之三。

  由于火星有极冠,表面有水的迹象和火山迹象,与地球相似,这些迹象是导致生命起源的主要因素,因此火星是否存在生命一直是天文学家长期争议的论题。为了找到这一论题的答案,人类对与地球相邻的火星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火星的空间探测不断获取新的发现。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共计划了30多次火星探测,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进入21世纪,火星是人类探索的新大陆。国际天文学界新世纪空间探测的第一个重头戏就是火星。以今天的科技,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航行时间与启程时间相关,因为地球和火星轨道的关系,每26个月才会出现一次最有利发射时间,此时向火星发射宇宙飞船最有效,而其他时候发射效率低、成本高。2003年夏季就是当前的最佳发射时间。

  2003年,欧洲空间局和美国又先后发射了“火星快车”和两艘“火星探测流浪者”宇宙飞船。这些空间探测器现正航行在飞往火星的太空途中。人类探测火星的活动进入了新的活跃期。预计2004年初,它们将在火星会师。科学家预测,今后30年左右,人类可能登上火星。来源:新华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