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都安贫困生比例35% 每年200人放弃上大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17:27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宁8月25日电(记者王勉) 山连着山,石堆着石。 一碗米汤充饥,几粒黄豆当菜。
生活在贫困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孩子们,不因穷而坠青云之志。都安高中,一个扎根在大石山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县高中,连续15年有人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今年都安高中1355人毕业,上本科线达816人。一些生活在南宁等大城市的人,还千里迢迢送孩子到那里读书,是基于那里的教学质量,但更看中的是弥漫在校园每一个角落的执著苦读精神。 执著苦读,引发书记的两次批示 我想飞,因为我有梦想;我能飞,因为我有信心——这是都安高中今年毕业生蓝锦娜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 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问鼎天下,舍我其谁——这是都安高中毕业生卢良才的座右铭。 然而,谁会想到这两个孩子稚嫩的肩上却承受着巨大压力。蓝锦娜的父亲患有肝癌,卢良才家因为实在太穷,为了专供弟弟一个人读书,哥哥卢笛只好将已经到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收藏起来,而外出打工。在都安像蓝锦娜、卢良才这样的学生司空见惯,像卢笛这样的悲剧也不是新鲜事。因为贫穷,都安县每年约有200名考上本科以上的考生自动放弃上大学。 都安县贫困孩子上大学难问题引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高度重视,他在一天之内作了两次批示。8月16日,刘奇葆在有关都安县贫困高中生上大学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批示,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问题,事关下一代成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扶助贫困生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帮助各阶段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别是对考取大学的贫困生,有关方面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他们顺利入学,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贫困生的关怀。 随后,刘奇葆又在媒体报道材料上写道,都安是一个缩影。千百万为祖国和自己的前途奋发读书的孩子们,既是国家的希望,也是他们各自家庭的希望。他们有上学的权利,只要他们具有升学的素质,我们党和政府就不能让他们失学。我们再穷再困难,也要助他们一臂之力,不能让孩子们失去希望。 都安县贫困孩子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短短的几天时间,来自国内外一颗颗滚烫的爱心向大山涌来。据悉,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都安县已能确保今年考上大学的所有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校门。 35%贫困,曾让多少鲜花浸泡在泪水里 如果说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朵美丽的花,那么这朵花曾浸泡过奋斗的汗水;如果这朵花放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意味着它还要浸泡在泪水里——这是都安县第三中学校长陈廷早的一句话。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标准的九分石头一分土。都安县人均年收入1600多元,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800元。都安县目前有5所高中,在校生1.39万人,贫困生超过5000人,占学生总数的35%。都安县近几年考上二本以上的学生约3800人,但有1800多名学生需要资助才能顺利上学。 作为都安县最好的高中,都安高中每年招收的新生700人至1200人,其中特困生占17%至20%。今年816名上二本线的学生中,有贫困生310人,特困生达200人,有的连路费都没有。家庭贫困,致使很多贫困孩子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悲喜交加,难以圆梦大学。 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说:“但无论如何他们并未放弃。如今又有了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筑起的爱心之墙。” “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确保从家门到校门 在都安县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话语:“培养一个大学生,等于多造一亩田”“培养一个人,脱贫一家人”。尽管财政捉襟见肘,但长期以来都安县委、县政府举全力支持教育。除了全面落实国家惠学政策外,每年还安排28万元助学金,减免150名至200名高中生的学杂费,安排1万名学生生活用粮补足。 据估算,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广西各高校家庭贫困的学生将近8万人,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约有3.5万人。广西将通过“奖、贷、助、补、减”为主要手段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具体而言,一方面使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学生切实享受到各项政策;另一方面各高校都要为新生入学开辟“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一律先行办理入学手续,对没有按时报到的新生,校长要一一过问查询,查明原因。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将继续抓好3亿多元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的提取、使用和管理,高校勤工助学等各项工作;广西财政部门也将安排300万元的专款,作为本学期新生入学的路费补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