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丘成桐再批中国学界垄断:学术不应“搞权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8:37 东北新闻网

  

丘成桐再批中国学界垄断:学术不应“搞权术”

  资料图片:二零零六年国际弦理论大会于六月十九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美国科学院院士丘成桐出席会议。丘成桐曾获有数学诺贝尔之称的“菲尔兹”奖,是当今活跃在国际数学前沿的领军人物之一。 中新社发 徐曦弋 摄

  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日前接受香港《亚洲周刊》专访时,再次痛批中国学界的霸权垄断现象扼杀后辈人才,并且直言中国学术腐败,“不是做学术,是玩权术”。

  丘成桐曾连续三届被推选为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其数学成就在华人学界颇负盛名。而同样广为人知的,是丘成桐一贯率直发言的作风,和他数次对中国学术界不良风气的批评。

  “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数学家朱熹平和曹怀东有关“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公布之后,网络上曾很快出现质疑声。对此,丘成桐表示,这些人的姿态根本不是学术讨论,因为整篇论文长三百多页,一般的数学教授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理解当中的内容。

  他说,“网络上如此短的时间已对论文质疑,我肯定他们根本没有阅读这论文,这就是典型的‘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的学术作风。而且这些评论没有留下个人名字,我怀疑有人恶意中伤。”

  丘成桐认为,中国内地学术界对一个重大的学术议题一致反应冷淡,甚至排斥朱熹平,说穿了是中国学术界中的一些既得利益者担心这个成果动摇他们的地位,刻意把朱教授他们的研究成果压下去。因此,不排除是数学界的同行在网上如此不负责任地留言。

  人际关系作用大

  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丘成桐表示,这些人控制了科研经费的发放、奖项的评审、新的院士的提拔。他们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数学工作者的命运。所以,想要做一点研究的中国数学家,就要给他们面子。

  丘成桐举例说,曾经有个数学家申请院士资格,其学术成就非常优秀,足够资格,但评审团却拒绝了他,理由竟是“人品不好”。

  “数学研究与人品有关系?再说,这些人,他们有什么资格说别人品格不好?”丘成桐忿忿不平地指出,“这正是中国学术界最大的问题,不是做学术,都在搞权术。”

  他还举例,2002年,国际数学联盟在北京召开年会,中国数学会出面,负责安排中国的数学家在会上发表演讲。国际数学家年会的演讲人是对学术成就的很高肯定,但结果八个演讲人里,七个都是北京的。其他成就远远高于演讲者的数学家都没有机会发言。“朱熹平教授是中国国内最好的数学家之一,后来被哈佛大学用最礼遇的方式邀请做访问学者,但当时,竟然连年会的邀请也没有收到。”

  学术风气很浮躁

  丘成桐说,这些人势力很大,大学和博士生也要得到他们肯定,才能获得研究资金或学位。不少人为拿取博士学位,愿意付出一百万元,这利益可不少呢!他们早已把学术研究看成一门生意。

  他表示,权力垄断对中国的学术研究影响很大,学术风气更加浮躁。很多教授的心思都不在学问上,都变成怎么搞关系、怎么不被排挤、怎么拿经费。有些省份比较富裕,比如广东省政府,愿意给学术研究拨款,大学教授的基本薪金也都不错。但是在北方地区,教授的基本薪金较低,国家的经费资助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他们也必须更努力地与有关方面及个人搞好关系。

  “这些朋党关系真的埋没了不少人才,年轻的学者为了不得罪人,就离开中国到美国念博士。学术环境不好,学生毕业也都出国留学。这对未来中国的学术发展影响很坏。”丘成桐痛心疾首。

  

丘成桐再批中国学界垄断:学术不应“搞权术”

  “丘成桐事件”回放

  7月1日,国内媒体刊登了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接受采访的文章,其中丘成桐提到:“《纽约时报》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他称北大这样做是因为可以拿到好处。

  一个多月后,丘教授再次借助媒体之口表示,“对一个自称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来说,应该有更高的行为标准,它的教授和学生也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毕竟这引导着整个国家”。同时丘教授也承认,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教育体制问题,许多学校都存在类似情况。

  7月29日,北大新闻发言人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该发言人指出,这是不负责任的说法,严重侵害了海归学者和北大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8月16日,教育部官员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北大“假引进人才”一事做出回应,称“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

  海外学者再谈炮轰北大风波

  去国内任教,有时要倒贴钱;如果有问题不解决,就达不到最好效果

  就国内讨论正酣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风波”,《环球时报》驻英国记者采访了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郭毅可教授。郭教授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随后到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目前还担任伦敦E-science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职务。

  针对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炮轰北大风波一事,郭毅可教授表示,“大家必须要注意到丘教授提出意见的出发点,个别语言是否准确并不重要。丘教授发表这些言论,是希望在引进人才时要得法,要真正能做到促进中国教育发展;要积极利用引进人才的优势,避免弊端。”关于丘成桐教授、北大以及后来其他学者参与进来的这番讨论,郭教授认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还是有积极意义。郭教授说:“如果有问题不解决,就达不到最好效果。”不过郭教授也强调,在国内引进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仅是北大一家,“这样的讨论应该对事不对人。”“大家的目光也不应仅局限在北大身上,这样太狭隘。” >>详细

  反驳丘成桐 :不应打击一大片

  “丘教授称北大引进的全职学者都是假的,或者担保大部分是假的,但没拿出任何证据。我认为是言过其实。我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一位特聘教授就放弃了美国的副教授工作到北大任职。

  “丘教授说引进的教授一年能捞几百万,如果指的是几百万人民币,也是言过其实,夸大了十倍或更多。因为北大的名声,大家也许认为北大的教授待遇很好,但我看到的北大讲座教授和特聘教授的待遇,不一定比中国别的大学好,甚至有的方面还可能不如中国的高中老师或其他职业。如北大租给我的住房,比我知道的中国一些中等城市高中老师的住房要差,与公务员或医生更没法比。讲座教授按在中国的实际工作时间付工资,一个月1.5万元人民币,不可能一年捞几百万。”详细>>

   丘成桐(新民晚报图) 教育部回应"假引进"事件 称北大是按程序在做

  教育部官员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北大“假引进”一事做出回应,称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做的,相信北京大学的领导班子办学是很认真的。

  近日,北京大学的长江学者,被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丘成桐指称是“假引进”,导致很多舆论的关注。北大的回应是人才的质量没有问题。

  北大宣布近期公布引进海外人才相关数据

  昨天(30日),北京大学正式回应“引进人才造假”之说,引起部分学者和网友的讨论。包括何祚庥院士等学者表示,北京大学应该公布引进海外人才的数据,“用事实说话”。昨天,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透露,相关资料将在近期公布。

  身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对此事的意见与部分网友相同。何祚庥说,“北大引进了哪些人才,这些人每年在北大工作多长时间,北大给他们多少钱……这些数据资料,北大应该向社会公开。”何祚庥院士说,这件事儿关系到北大的信誉,现在北大对此回应了,就应该要拿出证据。“北大不要说空话,回应就应该有针对性,拿几份合同给大家看看。”

  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北京大学非常重视社会的意见。由于现在是假期,有些职能部门没有正常工作,所以延误了一些工作的进展。但北大近期就会公布引进人才的相关数据。>>>详细报道

  北大首次回应“人才造假说”称丘成桐歪曲事实

  有媒体近日报道,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在一次采访中谈到“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这一说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昨天北大新闻发言人对此做出正式回应。该发言人指出,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它歪曲事实,严重侵害了广大海归学者和北京大学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据北大新闻发言人昨天介绍,北大自1998年起加大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力度。八年来从海外引进人才约占全校教师总数的近40%。北大从海外引进人才是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机制的,任何人都需要经过申请、推荐、专家委员会评审以及经学校或国家批准等程序。被北大引进的人才,其绝大多数在海外都具有很高的学历,有过重要的学术任职,并做出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北大在这些人才受聘期间还要对他们进行评估和考核,以此保障这些人才的学术能力得以发挥。从海外引进的人才中有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之分,两者在校任职时间有所不同,待遇也有所不同,不存在虚领报酬的问题。“实践证明,北大海外引进人才的质量是高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详细报道

  丘成桐: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大部分是假的

  ●中国很多高校唯利是图,就是看钱,看经费,真的研究成果从来不在乎。

  ●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

  ●要公平,全世界都在这么做,但中国不愿意做。不做,因为不愿损害既得利益。

  ●说北京大学40%的引进人才都是海外的,你去美国调查一下,我担保大部分是假的。反正不是他的钱,是国家的钱。>>>详细报道

  教育部首次对“造假说”表态 相信北大未造假

  网友质疑北大对引进海外人才造假说的驳斥

  北大介绍部分海外人才数据及招聘程序驳斥造假说 (中新网 张洁平、谢智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