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我国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投向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26 云南日报

  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记者周雷、吴晶、张宗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于9月1日正式施行。按照写入法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我国逐步开始将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投向农村。

  近日,河南登封、中牟、新郑等地的农村学校迎来了194名城里教师。他们是郑州市启动的城乡教师异地交流计划的首批实施者,将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

  与此同时,90名来自郑州农村的教师将到郑州市内的对口学校任教一年。另有362名教师在各县区城乡间异地交流任教。

  “送好教师下乡,让教学资源流动起来,是我们首先采取的措施。”郑州市教育局局长司福亭说。郑州市将针对近七万名城乡中小学教师实施该计划,每年将组织不少于10%的城乡教师进行交流。

  在《凤凰琴》《一个都不能少》等反映农村教育问题的影片中,漏风的教室、拼凑的课桌、斑驳的黑板,都不及孩子们望眼欲穿地等待老师的镜头让人辛酸。近几年来,虽然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已初见成效,但师资匮乏仍然令很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有心无力”。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说,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均衡是关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特殊教育教师、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补助津贴。

  参与义务教育法修订工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连宁说,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虽然国家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并鼓励多渠道筹资,但部分财政困难地区教育经费难落实,部分困难家庭适龄儿童因得不到补助无法接受义务教育。

  因此,新义务教育法在经费保障上实现突破,明确规定免费义务教育由政府解决,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

  统计显示,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国85%的人口和地区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但同时,大部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还非常脆弱,巩固和提高的任务十分繁重;还有15%的人口和地区,主要是边远、贫苦地区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任务仍相当艰巨。

  “中国应大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远程教育,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农村传递。”王旭明说。

  据介绍,云南省则计划继续通过实施“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逐步建立起以省、州、县、乡和学校电化教育部门为主的教育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基础教育资源库、国家职业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

  李连宁认为,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也是教育平等、机会平等原则实现的基础。新的义务教育法将推动各级政府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农村地区。

  专家指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是中国创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的契机和保障。虽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短期难以解决,但各地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实行有效的倾斜政策和对口帮扶。

  据悉,我国已在全国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今年中央财政已向中西部地区下拨资金28.4亿元,地方也相应落实了应承担的资金;上半年中央和地方落实资金46.5亿元,使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了免学杂费政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