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堡垒从“心”攻破——德保县“普九”攻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2:53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陈江

  车出德保县城,很快就在山路上蜿蜒前行,上下颠簸,渐至大山深处。突然,车在一片较开阔的平地间停下。蓝天白云下,青山环抱中,一所令人惊讶的现代化学校近在眼前。

  这是德保县敬德乡初级中学:宽阔的校园,4栋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1座能容纳200多人就餐的干净、整洁的食堂;操场上,散发着新漆光泽的篮球架;水泥路面的洁净小道;青草、绿树点缀的校园角角落落,规划齐整,又处处体现着校园文化的独运匠心。走进教学综合大楼,配备齐全的电脑室、多媒体室、实验室让你恍惚这是城里还是乡下?

  5月31日是德保县拿下“普九”攻坚堡垒的日子。敬德中学就是该县奋战4000多个日夜后,全县100多所普通中小学校校园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缩影。

  聚心

  如今想看看敬德初中从前的模样,只有透过校园墙报栏里展示的一幅幅资料照片了。它记录了德保“普九”的艰难:透光漏雨的瓦房教室,晴天扬灰雨天泥泞的运动场,破旧的桌椅,剥落的围墙……

  广西西部的德保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辖12个乡(镇)185个村民委,总人口34.1万人,其中98%是壮族。现有普通中学19所,村级以上完全小学131所,在校中小学生38652人,其中小学生2.3万人,初中生1.12万人。县领导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德保县教育基础投入不足,欠债多,师生队伍不稳定,教育人才留不住,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对此,县领导始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尤其是随着广西华银氧化铝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德保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教育发展的渴求日益突出,对教育基础投入的呼声越来越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发展,人才优先。2003年,德保县吹响了“普九”攻坚战的号角,“普九”成了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县委、县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各中小学校调研,了解情况,及时解决“普九”攻坚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县召开“普九”的专题研究会、攻坚动员会、工作会达45次。全县副处级以上干部分别挂点指导各乡镇学校。

  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普九”工作,该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两基”攻坚大会战的决定》、《德保县“两基”攻坚实施规划》和《关于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紧急通知》等35个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普九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

  在设立了县“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和“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后,一支精干人员组成的队伍被指定负责“普九”的日常工作。为了落实责任制,县四家班子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学校、乡(镇)领导包村、教育部门各股室包点,并实行“普九”攻坚工作“双挂钩”和“一票否决”的保障机制,把“普九”工作成绩与干部的任用、提拔挂钩,与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为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普九”攻坚工作。全县采取张贴和发放宣传资料,刷各种标语,利用宣传车、文艺表演、山歌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大“普九”宣传力度。全县共粉刷普九永久性宣传标语520条,出动宣传车53辆资,发放宣传资料5万多份,树立固定宣传牌20张,出版“两基”攻坚简报、墙报150期,在县电视台播放普九新闻700多条。并制作了广西首张“普九”山歌专辑,利用圩日到各乡镇巡回播放36次,“普九”政策由此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用心

  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级贫困县,“普九”攻坚的最大困扰就是资金。县委、政府工作千头万绪,搞建设,谋发展,处处都在伸手要钱。怎么办?在德保县的领导看来,千难万难,只要“用心”就不难。

  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通过“挤、争、引、捐”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为辅的办法由此产生。

  “挤”就是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005年,该县挤出了1940.7万元资金投入“普九”。其中有700万元用于提前实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启动资金,4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同时,为确保全县中小学校运转正常,从2003年起,全县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被纳入县年度财政,标准按在职教职工人数每人每年300元计算,由县财政按月拨到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争”就是争取上级项目的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以来,全县先后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资金4322.5万元。其中仅二期“义教工程”项目资金就1290万元,建设项目学校14所。

  “引”就是引进外援资金。1998年以来,共争取到社会各界及海内外各类慈善机构捐款2206.3万元,其中广东省帮扶资金602.5万元。

  “捐”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2003-2005年,该县坚持开展干部职工捐资助学活动。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年捐资320元以上,科级及科以下普通干部职工捐资160元以上,3年来,共筹集到县级助学金194.4万元,用于解决30986名贫困中小学生入学难的问题。就这样,2002年以来,全县共筹集经费达1.07亿元。

  控制中小学生流失,是实现“普九”攻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山区群众生活困难,孩子入学后中途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县里认真落实国家对西部地区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从2002-2005年,全县共发放“两免一补”专项资金772.5万元,累计让13.85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受益。从2006年春季开始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受益学生达到34663名。

  齐心

  在马隘乡中心校,年轻的四年级语文教师周燕恒向记者伸出她的手掌,那上边清楚地显示出一层因为劳动而留下来的老茧。这位从小没干过体力活的年青姑娘,在奋战“普九”的上百个日日夜夜里终于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为了美化校园,全校20多名教师全都动员起来,搬石头,捣水泥,砌砖,挖土,种草、种树……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日、节假日,许多老师生病了都坚持干。

  “校园假山池也是我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记得为了找砌假山的鹅卵石,我们在11月的严寒天里下到河里去捞,冻得手都红肿开裂。现在看着亲手装扮的校园如此美丽,大家觉得一切都很值得,很有成就感。”周燕恒说起这些往事一脸的自豪。

  在奋战“普九”的日子里,德保上下拧成了一股绳。为争时间,赶进度,教师们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

  荣华乡中心校长何祖亿为了学校的硬件建设,整天奔忙在工地上。在百色市政府到该乡进行“普九”验收前一天,自己的父亲在山间伐木时不幸被木头砸伤,可他顾不上请假看望,打了个电话问候就继续投入工作。敬德乡中学的篮球场需要重新翻修平整,可人手不足。500多名家长闻讯赶来投工投劳,连陇垌村70多岁的老汉王佳汉都上阵了,当天就平整了1400平方米的场地。

  据统计,在学校校园建设中,全县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自己动手进行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和文化。2000年以来,师生义务建校达12.93万个工日,2004年以来,全县学校已种树5600多棵,种植草皮6000多平方米。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上下同心,干群协力,最终换来了德保县“普九”攻坚的最后胜利。

  编辑:蒙卫芝作者:陈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