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鞭子只能培养奴才 不能培养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5:08 新华网

  

鞭子只能培养奴才不能培养人才

  孙万帅绘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

  最近在电视中看到一条消息,杭州有一所西点男子学校,用黄连、辣椒、鞭子教育顽皮的儿童,画面上还展示了一名儿童背上的条条鞭痕。据说很有效果,家长自愿送自己的孩子去受苦,报名者趋之若鹜。我看了感到十分震惊和愤怒。在21世纪教育民主化、个性化高涨的今天,封建教育居然还有这样大的市场!

  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对学生实施体罚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开办这个学校的人,首先就没有法制观念,同时也是不懂得教育规律的人。据说此人还是师范学校毕业。这只能怪我们这些办师范教育的人没有把她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教师。

  前不久,《光明日报》两名实习记者采访我,问到,法律为什么要禁止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有些国家现在还没有废除体罚,我国这样规定是否超前了?我的回答是: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文化本来应该是人类最先进的文化。我们的教育要尊重人权、尊重人格。人权包括了生存权、受教育权等等许多内容,但其中使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体罚或者像吃黄连、辣椒等变相体罚,包括用鄙劣的语言辱骂学生,这都是有损于学生的人格,有损于人的尊严的行为,违背了基本人权的要求,严格禁止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采用体罚的方法,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不符合教育的原则。今天的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在于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罚只能压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了。同时,体罚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伤害。学生屈服于暴力,可能一时表现得很听话、很顺从,但过后他可能会更具反抗性;有时还会对别人施加暴力,形成了扭曲的心理。

  第三,体罚有损于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关系破裂了,学生就不愿意再向老师学习。这个问题在当前教育现实中非常严重。不少教师不是不会教课(有足够的知识),而是不会教人,常常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不愿意学习。

  第四,体罚是培养奴才的方法,不是培养自觉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方法。关于体罚和严厉惩罚的办法在我国确实有历史传统,所谓“棒子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谚语在民间流传。但是要知道,那种话是流行于封建时代的,那是培养奴才的时代,而今天是民主时代、重视人权的时代,是培养个性、发展创造精神的时代。今天我们怎么能用封建的教育方法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

  有人说,有些国家没有废除体罚。只能说明这些国家还存在着封建教育的残余。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会有许多观念和制度残存下来,这并不奇怪。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最讲人权的、民主的,我们要反对一切封建的、培养奴才的教育方法。

  有人问,严禁体罚或者变相体罚与严格要求,与批评教育是不是矛盾?我认为严格要求和批评教育都是必要的,但都要在说理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说理,任何批评教育都是没有效果的。体罚是不讲道理的,是压服,而不是说服。那么,能不能在说服的基础上体罚呢?不能,因为体罚有损学生的人格尊严。另外,如果你把他说服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体罚了。

  对学生是需要严格要求的,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甚至严厉批评直至处分,不能放任不管,或者一味迁就。但是要求和批评都是在尊重学生的人格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有理有节的。损人、污辱是损害学生的人格,所以要禁止。中国人常讲,“人是有一口气的,你打我骂我可以,但不能污辱我。我咽不下这口气。”我认为,所谓一口气,指的就是人格,人格是不能被人污辱的。苏联教育家马科连柯讲过:“更多地尊重人,才能更多地要求人。”对学生,你能尊重他,才能要求他,才能批评他。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他不可救药,你又何必去教育他,批评他?你首先要尊重学生,认为他是会改正错误的,你再批评他,他就会理解你的批评,接受你的批评。惩罚,只有当他理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才会有效。惩罚对于其他人来讲,也有教育作用,有时犯错误的学生还不理解自己的错误,但影响不好,也必须给予处分,那是为了教育别人。但是也必须在大家都认识到他的错误的时候,才对大家有教育作用。如果公众舆论不认为他有什么错,处罚了也起不到教育作用。

  至于批评如何能够做到恰当,就是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了。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为什么说,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有些学校有些夏令营用许多方法来锻炼学生、磨练学生,这又是另一回事。这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或者家长有意识安排的。这也需要学生能够理解、认同这种活动和要求。如果学生不自愿,也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同时这种锻炼、这种磨练也应该是有分寸的,符合教育原则的,更不能违法。许多人都说美国西点军校是最严格的,要让学生吃许多苦。我没有参观过西点军校,我不知道是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可怕。我只知道西点军校设有各种高科技的学科,许多理工科的学习与普通大学是没有多大差别的。而且,西点军校是培养军人的地方,军人是要讲绝对服从的,而且学生也都是成年人。而杭州西点男子学校却是应该被保护的未成年人,用暴力来“磨练”他们是不合适的。

  现在有些家庭发现儿童不听话,生活不会自理。其实这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只要家长坚决改变态度,对儿童严格要求,并不是不能矫正的。许多要求是要从小就开始的,从小养成习惯,靠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工夫是不能见效的。如接受批评,从小就要有这种习惯。有的孩子为了一两句话就跳楼,说明这是从小娇生惯养的恶果。首先家庭教育要改变。如果把孩子放到像西点男子学校去“惩罚”几个月,回家以后家庭教育没有变化,恐怕也是毫无效果的。

  最后我还想说几句。不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不是家长没有投诉就是科学的。现在的教育现实中有许多看来大家都热衷的事情,并非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益。例如现在许多家长用各种补习班、各种教辅材料压向学生,明知会影响学生健康,也心疼自己孩子,但由于其他社会原因又不得不这样做,这并非是科学的、合理的。所以不能说,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受苦,就是值得赞赏和推广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鞭子只能培养奴才不能培养人才

   新闻

  “西点男孩”暑期受欢迎

  在杭州,一家只招收6岁至11岁男孩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非常火。今年暑期招收学员的消息刚传出,就吸引了200多位家长前去报名。

  在训练中心,顽童们最怕的还是老师手中那根特制鞭子,拔草慢了、作业拖拉都可能要挨鞭子。据了解,很多家长正是冲着“打”,花大钱将孩子送入“西点”的。(钱江晚报)

  声音

  “西点男孩”能改变什么

  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学校和家长在培养孩子意志力和受挫力方面的不足。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就像温室里成长的花朵,无法正视自身缺点,无法面对困难和挑战。一旦“西点男孩”推出“三个月训练,改变你一生”的口号,自然就吸引了一部分后悔“小时候打得太少了”的家长趋奉,试图通过一朝一夕之功,用鞭打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个性问题。但无论是主办方还是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体罚是被我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令禁止的,这种“教育”方式绝不值得仿效和推广。

  不妨就西点军校与“西点男孩”作一比较。据资料表明,西点军校有体能训练,甚至有“兽营”特训,但在西点的6大教育体系中,“品德高尚”是受到特别重视的。学员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被正直、诚实、珍视军人的荣誉等价值氛围所熏陶。

  “西点男孩”也有目标定位:打造性格坚强、举止优雅的阳刚男孩;打造健康、睿智、幽默、豁达的未来男子汉。但是了解了它的教育方式之后,一些人对其教育效果产生了怀疑。难道仅仅通过3个月的体能训练和鞭打,真能奠定男子汉一生的基础?

  可见,“西点男孩”有一点西洋军校的模糊概念,又搬出了“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中国古训的支持。但不难看出,它既没有引入西点校训的真髓,也没能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思想,而只是借用了西点的名头和体罚的幌子。恐怕,高昂的学费才是主办方追求的目标所在。

  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纪律性,需要一种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方法,需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长期养成。学校教育的关键是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而非毕其功于一役。私人培训机构既然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职能,就该有十年树人的神圣使命感,而不应为了商业利益而比拼噱头。(教育信息报)

  “磨难教育”不等于“鞭打教育”

  标准的“西点男孩”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曾听闻。不过它既然冠名“西点”,那么我们姑且将其与世界著名的“西点军校”联系起来,因为西点军校是世界公认的军事名校,从那里走出来的自然是符合标准的“男子汉”!

  那么这样一所军事名校是靠“鞭子”打出来的吗?就在一战之后,这所军事名校差点面临解体的危险,而引发这场危机的原因就是体罚与保守这两大顽疾。直到第二任校长麦克阿瑟上台后实施一系列新政,才避免了解体的下场。试问:连“西点”都差点断送在“鞭子”之下,那么“鞭打”教育能培养出“西点男孩”吗?

  然而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这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适当的教育惩罚是必要的,但教育惩罚决不能成为教育的主要手段。要知道任何教育惩罚的底线在于不能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否则就是“野蛮教育”。(大众日报)

  能打出什么样的孩子

  看完这则新闻,只给了人们两个信息:商家的精明和家长的糊涂。商家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是打着“西点”的名义招生;家长的糊涂在于把对孩子教育的一切希望,寄托在“挨打”上。

  美国西点军校以训练严格残酷著称,但人家训练的对象是成年人,训练的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军人;而杭州的这个培训中心招收的对象,却是些身体和智力正在发育的孩子。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成龙”的途径和方法必须理性而科学。这所培训中心的方法,说到底就是一种“暴力教学”、“惩罚教育”,什么吃“白饭”、喝辣椒酱、挨鞭子,不过是家长心疼孩子下不了手,而培训中心下得去手而已。

  在这种除了打骂就是惩罚、暴力就是一切的环境中,你能指望孩子们学到什么?很有可能让他们相信,暴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

  从小就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没有错,但能忍受打骂和皮鞭,并不一定就说明孩子有了坚强的意志;而除了意志,孩子还需要健康的人格和道德行为。(楚天都市报)

  “西点”的体罚不能合理化

  在杭州,一家名为“西点男孩训练中心”的培训机构非常“火”。今年暑期招收学员的消息刚刚传出,就吸引了200多位家长前去报名。在“西点”,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惩罚,“鞭刑”是其中最严厉的一项。一位教师认为,对孩子适当的惩罚,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我的孩子交给你了,要是不听话,你就给我打。”这样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我们不是没有听说过。可怕的是听到这样的话,人们习以为常了。家长说得真诚,老师听得受用,迫害孩子的牢不可破的联盟由此缔结,对孩子的暴力获得了从社会到家庭异口同声的支持。

  “可适当体罚孩子”的“理论”虽能被一大批人接受,但存在绝不等于合理,用体罚惩戒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对孩子人格侮辱、侵害的方式,也就是根本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来看待,而且体罚孩子也根本不合法。

  回看“西点”的问题,无论实践者的本意是什么,其结果都将是使体罚合理化及扩大化。当人们听到“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的谬论时,则更应给予足够的警惕。(青年报)

  家长冲着“打”送儿入“西点” 争议下的教育在每个男孩进“西点”之前,“西点”都一定会送上一封致家长的信:“有越规行为,将按照越规大小受到惩罚,最重的将是鞭刑。若要心疼,请提前告知。”

   万国英说,在西点,除了鞭刑,还有一种“惩罚”是吃黄连,喝辣椒水。

  西点规定,说脏话就得吃黄连或者喝辣椒水,一到三勺不等;说谎,挨鞭子(七分力);成绩明显下降,挨鞭子(八分力);不注意安全,挨鞭子(九分力)。

   有个男孩,在写学校老师布置的作文时,规定300字,但他只写了4句话。培训中心的老师让他多写点,他就在4句话之后,添了50个“12345”,凑足300字。 >>>详细

  评论:西点教育不等于体罚教育!

  然而如此多的家长趋之若鹜,却在事实上反映出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培养意志力教育的欠缺。“西点”的出现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当今社会对青少年“磨难教育”的需求。然而在笔者看来,“磨难教育”决不等于“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须知,在教育、管理中采用体罚,无论是否得到家长的口头或书面授权,都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鞭打”教育很可能会矫枉过正,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详细

  雇人揍自己孩子,这些家长有点“怪”

  “西点男孩”接受另类训练 鞭子能否打出男子汉

  花钱“买打”能打出什么

  杭州“西点”受追捧 教师鞭打违规孩子

  新华时评:“暑假尴尬”暴露社会公共服务缺失

  来源:中国教育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