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取缔调查 公校分流能力决定民校前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4:54 南方网
作者: 张灵 柳志卿

  在今年的“取缔风暴”中,拥有最多打工子弟学校的朝阳区却一直表现低调。朝阳区教委负责人承认,因为公办学校承受能力有限,他们不能贸然取缔辖区内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

     北京市的不同区县对待辖区内的打工子弟学校,态度和措施一直

并不整齐划一。然而,如果以让所有打工者子弟接受合法的义务教育为最高目的,足够的教育资源和足够的资金,则是政府部门必须掌握的两张底牌。

  丰台区连刮取缔风暴

     在今年的取缔风暴来临之前,各个打工子弟集中的区县政府和教委对待处于地下生存状态的打工子弟学校的态度和措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丰台区政府从打工子度学校在丰台落地后一直保持强势取缔的态势。

     据报道,“从9月1日开始,丰台区委牵头,各个乡具体实施,计划将区内大约50家打工子弟小学全部取缔……区里已经在公立小学中准备了4600多个空位,来容纳打工子弟小学的学生们。至于多出来的这些学生,可以由家长送回老家,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

     根据清华公共管理学院宋春利2004年《打工子弟学校与我国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丰台区政府自1998年曾3次大规模关停区内打工子弟学校,至2003年4月,彻底关停区内全部打工子弟学校共79家。张歌真和易本耀的丰台分校在此次取缔中“全军覆没”。

     与此相反,海淀、朝阳、大兴、石景山区,打工子弟学校开始得到官方教育系统的默认,张歌真和周书军的学校在2001年底开始不断接待当地教委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工作”,而在4月20日,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对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后,这种“亲密”的接触更加频繁。

     2003年12月10日,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易本耀的学校获得了一张合法的办学许可证。在石景山,生源数量急剧上升的科阳希望学校依然没有获得许可证,但是周书军当时对政策形势非常乐观,今年上半年,他的学校学生数量突破了1500人。

     公校转向接收打工子弟

     2004年元旦前夕,海淀区明圆学校得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来自市政府的10万元经费资助。这笔捐款也使明圆学校成为本市首个获得市政府捐资的打工子弟学校。同一天,社会各爱心单位捐赠的价值80万元的资金和电脑实验设备也运到了明圆学校。

     “那一年起,明显感觉到社会各界对打工子弟学校特别支持,从资金到设备。”张歌真回忆说,在这一年里,北京市出台了多项措施并下发文件,建立起一套接收来京农民工子女就读的工作程序。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为主的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特别是当年9月,温家宝总理考察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小学,动情地在黑板上写道:“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同年2月,北京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张士佐向媒体通报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入学情况。他坦言,在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上存在着六大障碍:迫于资金等压力,各区县对待流动儿童态度不统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办学校尤其是小学压力增加;部分学校担心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收流动儿童;学校财政力量严重不足,影响了接纳流动儿童的数量;打工子弟流动性太强,有的甚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由于学习费用稍高和打工者自认为会受城里人歧视,而不愿将孩子送到公立学校。化解阻止流动儿童到正规学校上学的六大障碍,成为当年市教委的重要工作之一。

     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使得一些打工子弟学校从“暗处”走向“明处”,同年8月25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文件的意见》,规定:“各区县政府负责保证公办中小学办学所需正常经费,区县财政要按学校实际在校学生人数和定额标准划拨生均经费。”这一规定意味着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校后也可以与北京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经费投入,减少了公办校在接收流动儿童时的经费顾虑。此外,文件还首次对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程序做出规范,即必须提供:原籍地无监护人证明、在京务工证、城市暂住证、户口本证明、实际居住所证明等五项证明,“五证”俱全后家长可申请“借读农民工子女证明”,子女进入公办校就读免除借读费。

     这一政策出台后,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兴区率先行动,为鼓励公办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区教委除保证生均经费按学校实收生人数下发外,还承诺公办校每接收一名农民工子女,即可获得80元奖励。

     朝阳一年审批12所民校

     在政府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关注下,各区县也相继出台具体措施,对辖区内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规范管理。

     2004年12月3日,朝阳区教委召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学校审批现场会,重新确定打工子弟学校审批条件,其中,学校的启动资金数额从原来的150万元减至30万元。会上,张歌真在朝阳区的明圆学校获得办学许可证,成为该区首次获批的两所合法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之一。

     新的办学条件审批规定公布后,朝阳区对全区101所打工子弟学校进行整顿,撤并一些办学规模小、办学能力差的学校,在随后的一年里,有12所打工子弟学校获得了办学许可。审批力度之大远超各区县。

     10天之后,由海淀区政府拨款20万启动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心”成立。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尹丽君在会上表示,为保证农民工子女与北京孩子一样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海淀区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上提倡以公办校接收为主,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校读书的前提下,逐步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不再给予其合法办学批复。

     2005年元旦,朝阳区教委领导亲自率队将50台电脑送到朝阳区明圆打工子弟学校。区教委主任谢莹当场宣布,朝阳区将把审批后的打工子弟学校纳入民办校管理体系,让其在校舍、教学设施、教学科研等方面获得与公办校同等的资助,并将启动打工子弟学校教师培训制度。

     张歌真说,在打工子弟学校的认识上他一直比较清醒,并不会因为政府政策的帮或压而影响。“打工子弟学校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期产物,以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它的出现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农村人口向城市快速流动后,弱势群体在教育缺失后的自救行为。”他一直清醒地认识到,打工子弟学校终有终结之日。

     海淀取缔风暴意外暂缓

     昨天,张歌真和他位于海淀的学校度过了一个“坎儿”——没有计划中的教委检查团前往声明取缔,家长们也被告知,可以让孩子在明圆学校继续读书。

     今年7月,海淀区教委的一纸“停办通知书”送到了张歌真的手中。由于校舍安全等问题,他在海淀肖家河地区设立的明圆学校将被取缔。海淀区内其他36所未经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也接到了这个通知。1.5万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将全部分流到公办校。

     几乎同时,石景山、大兴也开始了对非法打工子弟学校的清理整顿工作。张歌真分布在三个区县的5所明圆学校有2所被要求取缔。

     对于最新的“取缔风暴”,张歌真评价“出发点是好的,但步子未免有些过急”。8月下旬,多个被列入海淀区取缔名单的打工子弟学校也陆续开学。为何视禁令而不顾?张歌真解释为,区教委对学校是关还是开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意见。他同时认为,公立学校的接收能力有限,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室、师资力量都跟不上。打工子弟学校只要有学生,就不应该关闭。

     昨天,原计划由区教委和公办校负责人到打工子弟学校检查下发家长告知书,却突然因故被取消。

     张歌真说,政府政策的突然改变令他很困惑,现在他们只能以静制动来应对这次突然事件。其他一些打工子弟学校校长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截至昨天,被要求关闭的37所非法打工子弟学校仍在正常开学,校长们表示,只要学校有学生,就会继续办下去。

     “朝阳顾虑”提供稳健思路

     与海淀大力取缔打工子弟学校相反,拥有最多打工者子弟的朝阳区一直表现低调。

     朝阳区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朝阳区目前有打工子弟学校88所,学生达4万人之多,如果取消非法打工子弟学校,意着要将4万人都进行分流。而目前朝阳区的公办校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容纳不了这么多人,从现实情况考虑,朝阳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整顿工作将以稳定为主,逐步推进。

     “去年我们区的打工子弟在校生人数是3.5万,今年的统计变成了4万。”朝阳区教委一名负责人表示,虽然近年来打工子弟学校从145所变成了88所,但学生的人数却不降反增。“一旦将学生分流到其他公办学校的话,必须是整体都分流,可4万人往哪里分?”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8月,朝阳区政府确定了对打工子弟学校规范整顿“服务、规范、改革、提升”八字方针和“先服务后扩招,先指导后审批,先分流后关闭”的工作要求,并决定不再新审批打工子弟学校。

     该负责人表示,市政府今年拨款1800万元给朝阳解决打工子弟学校的问题,而这笔钱如何科学地支配是决策者面临的最大考验。

     “要是将4万打工子弟学生完全纳入公办校,公办校就要为他们准备教学设施,建立校舍等,随着城市规划的推进,流动人口可能会流向其他区域,这样公办校投入资金修建的设施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浪费。”该负责人坦言,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只能通过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不能光靠钱,更需要科学决策,考虑各方面细节。

     朝阳区的种种顾虑与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张歌真的想法恰好暗合。“就算彻底取缔打工子弟学校也得有一个过渡。”张歌真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按照实际情况“取缔一批,分流一批,扶植一批”——那些办学条件差,影响教学质量、有安全隐患的打工子弟学校要取缔,条件好的可继续办下去,继续改善软硬件,让打工子弟有一个上学的地方。   

 (编辑:夏泠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