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广州大学生消费怪现象:大一女生每周乘飞机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5:45 新华网

  

广州大学生消费怪现象:大一女生每周乘飞机回家

  漫画:摇钱树学生消费——家长的无奈,商家的良机,学校的利益。 海亭 摄(资料图)

  中新网9月5日电 据信息时报报道,近日,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与广州市消费者之家

网的工作人员专程走进广州各大高校校园,对学生消费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在学生消费的5大怪现象。

  广州市消委会的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学生消费的种种现象,所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是社会问题和贫富差异的问题,所以对学生们的教育和指引显得尤为重要,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家长们对学生消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培养和树立下一代正确的消费观念。

  现象一:别人有的我也一定要有

  小霏是美院的大三学生,她穿着NIKE刚上市的新款波鞋,挎一个价值不菲的名牌包站在校门口,摆弄一只高端拍照手机。问及她消费这些名牌的心理动机,得到的回答是: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可以增强自信、提升自身形象,获得别人尊重。对于修养和学识才是获取别人尊重的必要条件,她却不以为然:“修养学识是要有,但是如今的社会就是‘先敬衣冠后敬人’,再有修养,如果穿得不上台面,出门吃饭买东西连服务员都不热情。退一步讲,别的同学都有,我要是没有,怎么抬得起头?”

  现象二:节衣缩食只为“面子工程”

  以广州高校餐厅的价格标准计算,大学生每月的饮食费用至少应在300元左右,男生相应还要高些。然而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女生和相当比例的男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一位并不算胖的女生说:“女孩子总要越漂亮才越有自信,越能活得如鱼得水,所以化妆品和衣服是无论如何缺不得的。至于吃饭,本来也不能吃太多,我还要减肥呢!”

  此外,恋爱经费也是大学生支出的主项目。“一束花30元,一个公仔60元,一条裙子200元,饭钱另算。”这是广州某大学一位男生开出的“爱情月单”,据说遇上生日、情人节、圣诞节等特别日子还要节衣缩食,甚至借债。

  现象三:崇拜偶像买上千元球鞋

  在接受访问的学生中,大部分人表示有明星代言的广告看后印象深刻,对这类产品认同率也较高。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几乎都有欣赏的演艺或体育明星,有相当一部分表示会买自己偶像代言的产品,会模仿偶像的衣着。有一高一学生除了喜欢打球外还疯狂崇拜NBA球星麦克格雷迪,曾经跟他父母软磨硬泡一个月,要一双价格上千元的麦迪五代篮球鞋。他就是觉得这样可以拉近跟偶像的距离。在去年轰动一时的超女总决赛时,有学生花掉上万元高额话费为自己的支持对象投票。

  现象四:不再流行的衣服鞋子通通扔掉

  从广州某高校一位女生宿舍管理员那里了解到:她经常能在清理垃圾时发现被扔掉的衣服鞋子,一般都毫无破损,只是不再流行。

  有少数学生家境富裕,可供支配的生活费也高于常人。有一位男生,嫌学校的住宿条件差、学校餐厅的饭菜不好吃,干脆在校外租房过起小日子,偶尔找同学玩游戏时才回宿舍住一晚,并且经常打的下馆子,几乎每个周末去娱乐场所消费。问及是否觉得自己这么生活太奢侈,浪费钱,他满不在乎地回答:这怎么能叫浪费钱呢?钱这东西本来就是为人服务的,我得到了享受,这钱才体现了存在价值。再说我这算什么奢侈,我们系有个浙江的女生,大一刚来的时候不习惯,想家,她就在每个周末打“飞的”回家一次!

  现象五:为买名牌化妆品不惜偷钱

  在采访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示自己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逛街时看见什么合眼缘的东西,不作过多考虑就买下,过后却发现一点用处没有,一时冲动买回的衣服一次也没穿过。有不少男生习惯在开学的前一两个月大手大脚消费,买新手机、新衣服鞋子、吃喝玩乐,然后在学期末四处借钱、跟同学蹭饭,万不得已就贱卖手机。还有人透露,他们学校有个家境一般的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甚至不惜偷同学的钱来满足欲望。后来事情败露,遭到了学校严厉处分。(叶静 苗洁 戴琏)

  

广州大学生消费怪现象:大一女生每周乘飞机回家

  大学生年均消费达9638元 “面子工程”成新亮点

  据新闻晚报报道,经过半年多的采样和数据统计分析,新生代近日发布“2005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从2004年到2005年,大学生消费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据统计,大学生每年消费支出达到9638元,其中学习性消费增长最快;而“面子工程”成为新消费增长亮点。

  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学期付出的学习性消费要占到总花费的67%。基于学位获取、就业竞争和基本技能的需求,从2004到2005年,大学生对高学历的认同度继续增强,2004年为61.3%,2005年为67.6%。

  目前,大学生用于专业、外语与计算机的平均学习时间为9.3小时。外语与计算机分割了大学生接近1/3的学习时间。此外,大学生花在培训和考试上的消费持续增加。仅从校外培训一项看,从2004年到2005年,大学生的消费比例在2004年的基础上又有1.6%的小幅增长,达到24.1%。而且,越到高年级,大学生选择的培训、面临的考试比重也在增加。例如在对大学生去年参加过的非正规学历教育的培训统计显示,在大学二年级有18%的学生参加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四六级考试和其他语言类考试,而到了大四,这一数据达到28.2%。

  2005年大学生护肤品等“面子消费”呈现出“男性始普及,女性重细化”的特点。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中,22.2%的大学男生使用过男士专用的润护肤产品,38.5%使用过男士专用的洁肤产品。女性护肤化妆品方面则呈现出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和细分化特点。

  此次调查规模覆盖全国31个城市、125所高校,共调查了近9000名大学生。由于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问卷访问,报告专门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进行消费趋向、媒介接触、价值观念等年度连续性综合研究,调查结果可推及440万大学生。 (张骞)

  花销高在哪?为何高? 中国大学生消费清单揭密

  据新华社报道,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人均年消费逾万元,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8472.2元)。 面对这样的数字有人不禁要问:大学生消费高在哪里?为什么这么高?高得合不合理呢?

  五分八门的消费清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9月至10月中旬的一份调查(以下简称“南大调查”)显示: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除了平均513元的月基本消费(伙食费及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相关费用外,还包括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

  另外,交友应酬、恋爱费用等消费也占到了一定比例。调查中一组比较引人注意的数据显示:大学生交友应酬、手机费用和恋爱费用平均分别为84元、82.13元和78.75元。总数虽然不高,但分别有15.56%、13.7%和17%的大学生每月在这三项上的花费超过200元,在恋爱费用一项花费在500元以上的占到了1.5%。这些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字,而且一部分学生“必不可少”的娱乐消费也没有被包括在内。

  天津大学学工部张老师告诉记者,天津大学曾做过一个统计。大四学生毕业时,排除找工作所需的费用,单是同学聚会等活动每月平均要花费2000多元。

  一名大四学生小罗说,去年得了400元奖学金,结果请同学吃饭却花了425元。

  某学院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文(化名)这样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月消费清单:“吃的喝的占300元~400元、电话费占300元~400元、其他的就没有规律了,听演唱会,买新专辑,旅游等起码要花200元~300元。”

  为何开销那么大?

  某大学中文系一位老师说,很多学生在外为了“面子”一掷千金,而在家信中,则频频“告急”索款。远在家乡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奢侈的消费,只得节衣缩食,甚至借贷度日,以满足子女的物质要求。很多父母以这种方式爱着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过得更好,宁愿让自己“一切从简”,甚至过着更艰辛的生活。

  天津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张老师说,由于社会上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学校不可避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提倡健康理性消费。天津大学的“勤工助学中心”在2005年就率先开展了关于如何面对贫困的素质教育,并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

  高得不合理缺乏储蓄意识

  “南大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作为一个身心尚不成熟的群体,以追求名牌为主的炫耀性消费,是大学生最直接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这种心理驱使他们竭力来进行炫耀性消费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即以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来表现或者突出自己的个性与社会价值。

  “南大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能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能控制自己的消费,而不是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但也有的学生消费时大手大脚,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大大增加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学业。

  另外,在“南大调查”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理财知识表示陌生。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一学期结束时,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菅少玲 赵静丽)

  来源:中新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