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北京教师走在和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1: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疆和田地区实验中学是一所刚成立两年的新建学校,去年秋季开始招收高中部新生。正当学校为师资力量匮乏发愁时,地区教育局给学校派来了23名援疆教师,其中15名来自首都北京。这些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北京教师还没来得及适应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干燥的气候,就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副校长丽达介绍说,除了一名支教教师被任命为教研组长,在新招收的8个高中班中,有7个班的班主任由北京支教教师担任。

  边疆学校——迎来京城“及时雨”

  和田比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96.9%的人口是维吾尔族。这里气候干旱,常年没有雨水,有的只是风沙。“和田人民真辛苦,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接着补。”这句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可以说是当地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和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跟雨水一样稀缺的还有师资。和田地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刘永福告诉记者,据初步统计,目前和田地区师资缺口达6900人。

  北京市在通过兴建学校、捐赠物资等多种方式对和田地区教育事业进行援助的同时,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在全市范围内选派骨干教师赴疆进行支教工作。

  曾挂职担任和田地区教育局局长的北京市教委委员、人事处处长吴松元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先后有156名教师到和田地区中小学支教。目前,仍有73名干部教师在和田地区教育战线无私地奉献着。他们分布在和田地区7县1市的汉语和民族语言学校,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等各个学科,有近1/3的老师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各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支教教师——架设沟通的金桥

  来到和田支教的北京教师虽然在行前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但还是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首先是语言关:没有一位老师懂维吾尔语,如何与当地教师特别是民族教师交流与沟通,首先就成为摆在支教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接着是生活关:有的老师从来不吃牛羊肉,每天都因为吃饭和自己作斗争;有的老师由于水土不服,两腿上起满了红疙瘩,痛痒难当;有的老师不适应和田干燥的气候而口鼻流血。还有亲情关:父母、丈夫、妻子和孩子,无不让远离家乡的老师牵肠挂肚。

  面对各种困难,支教教师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立足实际,发挥聪明才智,把首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到边疆民族地区。

  和田市一小校长石斌告诉记者,该校有4名来自北京的支教教师,他们带来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老师们学习的榜样。来自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二小的数学老师毕京龙和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小学的语文老师陈韦一门心思扑在教学上,几乎每天中午都提前半小时到教室。

  每一位支教教师的背后都是一所学校,每一位支教教师就是一座两地师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来自北京市西城区长安小学的韦海燕老师利用放寒假的机会与原来学校的老师商定,结合五年级语文课《给西部小朋友写封信》的内容,开展“北京与新疆和田小朋友手拉手活动”,以通信等方式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友谊,传递关爱。

  走在和田——心灵在体验中升华

  对于在和田地区于田县三小支教的王秋月老师来说,以前当有人说“生在北京是幸福的”这句话的时候,她并不是很理解。当她踏上于田这片土地开始了支教生活,才真正体会到“幸福”二字的含意。

  王秋月告诉记者,到学校的第一天,看到破旧的教室,带洞的桌椅,已经发白的黑板,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儿能上课吗?到了冬天,一间大大的教室只有一个非常小的炉子,每个学生的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她才知道:于田的同学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然而,当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听着维吾尔族学生在老远的地方喊“数学老师再见”的时候,她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尽管条件艰苦,来自北京市丰台区东罗园小学、目前在于田县教育局从事音乐教研工作的李兵老师说起于田的学生,仍然一脸的灿烂:“我到一个乡的学校教维族的同学们用汉语唱国歌,教室坐不下,不少同学就扒在窗户上听。看到那一双双真诚而渴望的眼神,我就觉得义不容辞,要一口气把他们教会!”

  北京市教委选派到和田的教师编辑了一份自己的刊物——《走在和田》。和田地区教育局局长周志成读后,写下了一篇题为《感动》的散文:“他们思念家乡的亲人,但更忘不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遇到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但更表现出乐观豁达的品质;他们走过门前六七寸厚的沙尘,却戏称‘尘练’还要‘感受运动的呼吸’……”

  就这样,一群群首都教师远赴祖国边疆,来到昆仑山下玉之乡,书写了一曲曲艰苦与快乐、奉献与收获的交响乐章。

本报记者 杨明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