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这辈子就想当一座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17:52 新华网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这辈子就想当一座桥

  “师生之情所独具的温厚清醇,往往难以言传。” ——黄天骥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获第二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100位高校教师名单,广东省共有两位教师获奖,分别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黄天骥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的丁彦青教授

,明天他们将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本报记者昨日(8日)分别对这两位教授进行了专访。

  在中山大学的菁菁校园里,今年是黄天骥教授任教的第50个年头。昨日,面对记者,黄天骥教授的话语是一贯地亲切和淡然:“这一辈子我只是努力去当一座桥梁,这是我的使命。拿了这个奖,我压力大了,只怕名不副实。”而黄天骥的学生却一直铭记着老师身体力行的那句话——对学生、对学校、对职业都要永怀一腔深情。

  年过七旬几乎记得每个学生

  70多岁的黄天骥,在今日校园里的身影依然英姿勃发。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们都知道,这是一位能和他们“混”在一起的名教授。“大家在校道上看到他,都亲热得不得了。”在学生眼里,这位名师既是能就专业问题高谈阔论的师长,又是可以就一个热门社会现象进行一番海阔天空神聊的老友。

  曾经师从黄天骥、并在导师指导下以《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一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实现广东中文学科优秀博士论文评奖中零的突破的宋俊华,今日也成了中大中文系的一名教师。他最佩服自己恩师的就是——直到今日都保持着对自己学生的“好记性”。“只要是上过他的课的学生,哪怕是只上一门选修课的本科生,大部分他都能记得名字记得样子。我总是很惊奇,说起哪个学生上过他的课,哪个学生毕业以后现在在哪工作,他都记得。”

  饭后散步常探访学生宿舍

  正因此,很多本科生都说,能上黄天骥的课实在是一种幸运,黄天骥一直坚持着让这种“幸运”延续下来。2000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刚建立的时候,已经退休的黄天骥以66岁的年纪主动请缨,前往珠海为一、二年级本科生开课。“去上两节课一来一回光是路上都要花四五个小时,看着他年纪那么大还有着充沛的热情。当时这对年轻老师们有着极大的触动。”宋俊华说。

  而宋俊华做学生时最感动的事情是,在他“闭关”“熬”论文的时候,黄天骥经常会在傍晚打来电话:“没什么,就是过来看看你。”然后,黄天骥就会从自己的住所步行出来,一直走到学生的宿舍里。“他知道论文写作的过程很苦,经常会有‘卡壳’的时候,又怕我有压力,就亲自上门来,每次来都给我关键启示。”宋俊华说,每天饭后黄天骥都喜欢散步,经常是散着散着就走到学生的宿舍里去了。

  黄天骥在中大80周年校庆时写下的《中大往事》中曾感叹道,师生之情所独具的温厚清醇,往往难以言传。在书中,他还引述了自己的老师王季思先生常说的一句话:“爱青年,爱学生,是当教师自然而然的事。”很多学生奔着黄天骥而来

  在劝说黄天骥参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时,学校没少费口舌。但一听说参评要上交一段讲课的摄像内容,黄天骥怎么都不愿意了:“干吗要拉学生为了我作秀?我不愿意。”最后,还是系里找到了他过去曾经录下的精品课程摄像资料,才交了差。

  在康乐园里,不知有多少学生是奔着黄天骥而来的。2004年中大80年校庆时,中大党委书记李延保曾说:“许多校友对母校的感情,常常与对黄天骥老师这样的名师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黄天骥总是笑称自己是“半个世纪的中大人”。“中大在广东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神圣。当时的中大名师云集,人才荟萃,聚集了陈寅恪、姜立夫、陈心陶、容庚、商承祚、王力等一流的学者,在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我记得1952年我报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第一志愿中大,第二志愿北大。”

  当一个中大老一辈学人和年轻一辈学生之间的“桥梁”,被黄天骥看作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使命。“我清楚自己不可能做大师,我只希望能做好一座桥梁,只要做好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之间的桥梁,我就完成任务了。”

  黄天骥 1935年出生,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文/记者邱瑞贤 图/记者王燕)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这辈子就想当一座桥

  “老师妈妈” 愿您一生平安

  “总有那么几件事,是你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总有那么几个人,是在深深地影响着你的。”每当我想到这句话时,脑海里就浮现出温淑春老师的影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绝望的理由” >>>详细

  "我和学生的67个电话"——教师孙空鸣的教学日记

  “班里新转来一个男生小沈,性格孤僻,不喜欢和人交往,而且经常迟到,问他或者批评他,他总是面无表情地说一句:‘起来晚了。’这让我觉得他真是个奇怪的孩子……”辽宁鞍山市第三中学教师孙空鸣一直保持着写教学日记的习惯,近百篇日记里写满了她的从教心得和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孙空鸣老师的日记里,记叙了她和一个孩子“67个电话”的故事。 >>> 详细

  何人伴我话唐诗 追记北大教授孟二冬的最后一课 4月23日,新疆石河子大学艺术学院大厅,上千人参加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追悼会--祭奠一名仅仅支教60天的老师。追悼会尚未开始,灵堂外的小操场上就默默站满了师生,一些女生相拥而泣。老师名叫孟二冬,49岁,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两年前,因患食管恶性肿瘤,他倒在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 。 >>>详细追记奋不顾身救护学生而牺牲的祝香云老师 11:10分左右,一辆东风大货车满载着脚手片由南向北疾驰而来,这时护送学生的行政值日老师陈晔华发现车子没有慢下来,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小黄旗,大声叫喊,向货车司机示意。但车子仍然没有减速。此时,陈晔华老师一面挥旗,一面向驶近学生的车辆冲去。由于车速过快,司机后来虽然踩了刹车,向左猛打方向盘,但车子还是剐走了陈老师手中的小黄旗,并冲向反向车道的人行横道。此时正在护送学生过马路的带班老师祝香云看到情况危急,奋不顾身将在其前面行走的学生张玉成用力推开。货车撞倒一名推着自行车接送学生的家长后,又撞向祝香云老师,车子的前后轮分别从两人身上碾过。 >>>详细

  执教乡村四十载 一生守候山里娃 记乡村教师李月娥

  新华网太原9月7日电(记者 刘云伶)她实在不像山村教师:年过半百,依然容貌姣好,字正腔圆;但她的确是个山村教师:面对荣誉,始终朴实无华,谦和友善。就是这个“神似形不似”的山村女教师李月娥,在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麓的一个复式小学执教四十载,始终不离不弃。 >>>详细

  扎根大山深处35年 1人撑起一个学校 记小学教师汪来九 安徽黟县因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而闻名,两个古村落每年吸引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与西递、宏村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的毛田村,由于山岭阻隔,却与山外的繁华咫尺天涯。在这里,汪来九与寂寞和艰苦为伴,35年工作在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教学点”,就像燃烧着的“红烛”,照耀在大山深处! >>>详细 美女大学生深处孤身支教:生活艰苦却收获快乐 李樱樱,一位24岁的漂亮女孩。3个月前,这位在广东工作的女导游自愿报名支教,成为了中国首例个人募师支教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支教老师。

  这位年轻的女孩孤身一人在湖南大山里的一所学校支教。一到学校,李樱樱就成为改变历史的人,她不仅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支教的老师、有史以来首位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而且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女教师。 >>>详细

  来源:广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