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老师尴尬学生郁闷 大学师生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14:56 中国新闻网

  

老师尴尬学生郁闷大学师生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王志德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9月10日电 据广州日报报道,“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当今不少大学生给老师的定位。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学生们似乎很少有机会与老师建立联系。国内曾经有教育专业媒体对大学师生关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出现在中学时期,选择大学时期的只有不足两成。

  学生:主动打招呼老师倒尴尬

  小吴是广州一所重点大学的大三学生,在他的眼中,大学里的老师似乎只意味着课堂上三尺讲台后面那个陌生的讲课人。

  “我曾经试过好几次在校园的路上遇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很尊敬地上前问好,老师往往是用有点疑惑的眼神扫过我,然后很有礼貌地微笑颔首。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小吴说,这多少让他有些尴尬,后来再遇到上过课的老师就开始选择“沉默”。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表示希望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可也有90%以上的学生表示在课余完全或者基本没有跟老师交流的机会。

  老师:除了要教书 整日没闲暇

  国内曾经有教育专业媒体对大学师生关系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出现在中学时期,选择大学时期的只有不足两成。专家分析指出,大学老师的任务与中小学老师是有区别的,中小学老师任务比较明确,随口可以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状况都了然于胸,而大学老师除了教书,还要承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政策咨询等多种任务。

  有不少老师都表示,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与学生的沟通比较缺乏,可是面对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时候真是力不从心。

  蔡老师是某间大学的新闻老师,也是一二年级部分学生的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实习、以及引导学生今后的工作方向。蔡老师表示,大学是个半社会化的集体。从幼年、青年到真正成为社会人进入社会是需要一个的缓冲阶段,而大学老师就担任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认为和老师的交流变少了,而蔡老师却不这样认为。他说,这种“减少”只是次数的减少,其实一年里师生间联系一两次和联系五六次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影响。影响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学生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甚至不需要通过和老师交流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认为需要和老师讨论问题,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甚至课后跟老师说一声,相信作为老师都会留下来和学生探讨问题的。现在通讯发达,只要有心,师生要进行交流肯定是不成问题,距离并不能成为缺乏交流的原因。

  专家:师生要交流 学生要主动

  有专家认为,现在大学师生关系的淡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业和老师工作任务繁重,另一方面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老师教学以外的工作越来越多,忙于各种各样的应酬,不再一心一意钻研学问和教书育人,而某些大学生也不再把学习知识作为读大学的目的,而是作为将来获取名利的一个跳板,因此学生和老师间缺少了单纯的学术沟通。

  据了解,很多同学抱怨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而他们其实也很少主动去寻求跟老师交流的机会。在学校上课时,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很吃力,学生在下面各做各的,下了课就一哄而散,跟老师“各走各的路”。“其实如果真正去找老师问问题、聊天,我想应该不会有哪个老师会一口拒绝吧。” (秦晖、唐梦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