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城乡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07:20 扬子晚报

  一个地方的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地方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然而有不少地方对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处理城乡教育关系时,重视城市教育,忽略农村教育,使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但也有一些地方,例如,位于苏北的连云港市赣榆县,在发展农村教育的方向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投入充足、措施得力。该县的举措,使这个地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凸显和谐均衡的态势。几年来,全县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飞跃。该县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城乡教育均衡发

展的实践中,把一些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瓶颈的问题有效地解决,在当前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的进程中无疑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启示一

  地理位置——

  政府推动 统筹发展

  位于苏北的赣榆县西依沂蒙山余脉,东临黄海,北接鲁南,南遥江淮。境内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各有长短。追朔往日,这里是革命老区,这里有全世界唯一以抗日山命名的抗日山,这里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的足迹,这里的人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近年来,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赣榆县委、县政府在致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把坚持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与稳定,作为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保证。他们把教育纳入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县、镇、村层层签订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分解任务、分清职责,加强过程管理、严格目标考核。他们还建立了专项研究教育问题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扎扎实实为教育解难题、办实事。记者于日前在青口镇文化路小学看到,县委副书记、代县长王加培赶在教师节之前正在这里看望教师。当听说学校雨天积水严重的情况时,他当即决定,由县政府和青口镇共同出资15万元,整修校园,解决积水问题。

  赣榆县副县长徐丙超对记者说,赣榆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迅速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策到位,各有关部门和衰共济,发奋努力,特别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结果。

  启示二

  物质条件——

  相同目标 整体推进

  赣榆县教育局局长金立谱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乡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学校物质条件的差异,而校居、场地、技术装备等一系列物质条件正是办学的基础所在。因此,致力于学校的均衡发展,就必须在消除学校物质条件差异上狠下功夫,这就要求明确标杆,让规定区城内的所有学校的物质条件全部达标。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几年来,赣榆县在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的进程中,打了漂亮的“五大战役”。使该县农村学校教育的物质平台节节提高,赣榆人务实发展,努力奋进的工作作风,把教育均衡发展诠释得生动而精彩。例如:改造危房,创设了安全的教育场所。在当时赣榆县年财政收入仅2亿多元的时期,新世纪之初的两年里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多达2.5亿元(不含近1500多亩土地的无偿划拨费用),一鼓作气地排除了全县所有学校的全部危房。上级规定的三年改危任务,该县提前一年圆满完成,就在通过省验收的2001年的同时,赣榆县再次被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

  调整布局,优化了教育的资源配置。赣榆县在新世纪的头三年里,就大刀阔斧地撤除学校217所。2003年12月份就通过了省教育厅的验收,提前两年完成布局调整“十五”计划,当谈到当时该县学校布局调整的话题时,金立谱局长就赣榆的百姓对学校的那份深情,感慨地对记者说,当时,柘汪镇棘荡小学易地重建,该村村民除了自发筹集了20多万元外,还把过村高速公路的补助款4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之中。厉庄镇新建山北小学,该镇东陡村为把选址争取到村,作为一个山岭坡多的村庄,该村把唯一的一块平地让给了学校。新学校还隔断了他们走了几十年的道路,但该村老百姓毫无怨言,一切为了学校让路。

  “校校通”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2002年8月28日,赣榆在苏北地区首家正式开通教育城域网。去年,全县所有中小学全部以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乡村课堂。

  “三新一亮”提高了教室的配置水平。2003年,仅用10个月,该县“三新一亮”所有目标全部达标,首批通过了省教育厅的验收。

  “六有工程”优化了校园的生活环境。2004年,省教育厅在5个县市试行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不甘人后的赣榆人又位列其中。从2004年5月份到2005年5月,当地为全县的140多所中小学先后投入资金6500多万元。改建、新建食堂56个项目,17132平方米,改建、新建学生宿舍53个项目36590平方米,改建、新建厕所183个项目26298平方米,添置寄宿生床位13912个,如期高标准完成了试点任务。

  如今,该县正着眼于教育装备水平的整体提高,积极实施以中小学理化生物实验器材、艺术和体育设施、图书装备等为内容的“四有配套工程”。目前,30所初级中学“四有配套工程”的基础已经完成。年底前,这些学校将全面实现“四配套”。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翟世强说,全县小学的“四配套工程”也将于明年实施到位。

  当地业内人士说,正是赣榆人集全县之力,不失时机地全力投入各项教育工程的实施,才使得这种相同目标的整体推进策略得以有效落实,从而不断减少以至消除全县所有学校物质层面差异。

  启示三

  师资水平——

  立足实际 取长补短

  金立谱局长说,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各校师资水平的大致相当密不可分。他说,一个区域内,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社会繁华程度等各方面制约,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优质师资和生源不断向城区流动,城乡师资差异的存在导致农村教育不断萎缩,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事业心受到影响,农村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弱化。为消除这种差异,赣榆县在致力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的实践中,探索了一个更为便捷的方法,就是取优惠政策之长,补自然条件之短。

  赣榆县副县长徐丙超同志对记者说,为切实解决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问题,鼓励教师到边远地区任教,激励条件艰苦地区教师安心从教,赣榆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倾斜政策。该县的激励和扶持措施内容是,一是提高福利待遇。县政府每年划拨财政专款,一部分用于该县的黑林镇、欢墩镇、班庄镇以及原徐山乡的塔山镇第二中小学校,原大岭乡的沙河镇第三中心小学等,边远地区公办教职工的生活补助。另一部分用于重奖这些边远地区成绩显著的教干、教师。二是提高政治待遇。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扎根边远地区,立足三尺讲台的先进典型。在评选优秀教师、教学骨干等方面,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向边远地区的教干、教师倾斜20%的名额。三是提供住房优惠。政府优先为边远地区的教干、教师纳入经济适用房。四是调整教师分配办法。为了不断地向农村学校输送新鲜血液,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几年来,该县除了省赣榆高级中学外,对新分配的教师县城地区一个不留,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针对该县的做法,当地一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近四十多年的孙纪花老师对记者说,赣榆县这些倾斜政策的实施,无疑为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旺盛活力,几年来的实施,已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启示四

  运行环境——

  管理行为的帮扶促进

  金立谱局长说,导致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与学校办学传统,学校风气等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他说,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问题,专业化能力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加快发展的瓶颈,成为农村教育工作中的“软肋”,成为城乡教育发展均衡的“症结”所在。他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摒弃不良的办学传统,端正学校风气,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就抓住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关键,成为学校后进赶先进,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金立谱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强化学校之间的内部帮扶。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赣榆县16所省级实验小学和7所省级示范初中都有各自的对口帮扶学校,该县的具体帮扶措施涉及到干部交流,教育活动交流、阶段考核、师生联谊等方方面面。通过传、帮、带的影响力,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优化学校运行环境,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不断在新的平台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记者还在当地了解到,该县在切实抓好和强化学校之间内部帮扶的同时,赣榆县政府还制订了部门无缝对口帮扶制度,明确要求全县各部委办局和各直属单位每年至少为边远学校办一件帮扶实事。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例如,该县药品监督局按照县政府的要求与宋庄镇中心小学对接帮扶,多年为该镇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提供帮扶资金5万多元。

  帮扶政策实施以来,在当地已促成联动,并产生整体效益。当地许多家长就赣榆的教育现状无不自信地说:“小学基础牢,初中腰杆硬,高中绩效高。”在赣榆当地,提起该县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环境,无不投上满意一票。用当地业内人士的话讲,这都是该县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的必然结果。今年高考,该县本科上线4023人,高居连云港市榜首。日前,记者又从连云港市教育局获悉,今年,全市共有高中教学奖5类17个,赣榆县就获得了11个。占全市四县三区的近60%。该县教育局又是这次连云港市高中教学综合奖的唯一获得者。

  赣榆县全力以赴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在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回顾几年来,赣榆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单位,以特殊的感情、特别的责任、特别的力度,以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致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来看,可以说,赣榆县的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借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地充分重视并积极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那么,这个地区的城乡孩子们就一定能共享同一片教育的蓝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