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学术如江湖 高校青年教师挣扎在学术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7:49 大河网

  大河网讯一位教师说:学术如江湖,但不知走进江湖的大门在哪里

  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科研经费申报、学术成果发表、生活负担、上升空间……目前高校中,几乎所有青年教师在谈到面临的问题和压力时,都会一口气说出这些项中的几项甚至是全部。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有硕士或是博士学位,从6岁算起,经过12年基础教育,4年本科教育,3至6年研究生教育,当他们经过20来年的苦读“修成正果”拿到学位,又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获胜,争取到了一个大学老师的教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发现自己面临着比原来更大的压力:外部、内部,同龄人、隔代人,学生、老教师……

  没有十年一剑 两年不通过评聘就下岗了

  不到16岁上大学,25岁拿到博士学位,27岁晋升为副教授,史广顺在人才济济的高校教师中仍可以算是突出的一位。留校工作3年,拿到纵向横向科研经费40余万,申请并获得两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这些硬指标也让他觉得自己很顺利。

  可是即使这样,史广顺仍认为发展压力很大,因为目前国内的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既要拿到科研经费,出高水平学术成果,还要承担专业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工作。很多高校实行的是一年一评两年一聘,每年的岗位考核都量化,讲师指标低一些,从副教授开始,各项指标都会大幅增长。

  因为知道有的学校是逐项量化,甚至每年要求拿到多少经费也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史广顺觉得自己所属的大学还相对人性化一些:对各项考核内容分别统计,然后通过综合总分来评价工作绩效,来回均衡一下,还算合理。

  “对于做科研的老师来说,拿到经费,出成果,再拿到,再出成果,这是正反馈。可现在很多青年教师面对的是负反馈的窘境,没有足够的启动资源,没有在第一时间把握发展机会,缺失经费支持,出不了高水平成果,进入恶性循环。”

  “经费、成果、生存、发展,本身没有因果关系,但是目前的考核制度让它们有了因果关系。这种压力使得青年老师的科研工作变得急功近利,创新成了口号。”对这些史广顺一直在思考:“我们有没有允许十年磨一剑的发展环境?现实情况是两年不达标就下岗了,连生存都困难。”

  “教授至少是大太太或者姨太太了,我们是丫环。”这是一位青年老师的调侃,但史广顺觉得虽属无奈之语却又很有道理。

  发一篇SCI论文最低成本2000元

  许多青年教师认为,现在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很多,但是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贫富差距很大。这方面,青年教师是弱势群体。

  青年教师没有经验和基础,却要在一个水平线上和那些学术经验丰富、人脉资源雄厚,甚至是功成名就的教授竞争。

  有的青年教师连发论文或参加学术会议都没有钱。一位青年教师说,现在发一篇SCI论文最低成本是2000元,国外期刊和会议还要支付外汇。对很多顶级国际学术会议来说,论文版面费交100多美金已算便宜的了。很多国际会议还要求作者必须到会才能收录其学术成果,这又是一大笔费用。如果向国外期刊投稿,评审周期长而且要求成果水平更高。很多青年教师不敢向国外期刊投稿,原因就在于一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发表论文就面临生存危机,只好选择水平较低、审稿周期短的学术会议投稿,长此以往,逐步丧失了与国际一流学者交流协作的机会。

  很少有名教授拿自己的科研经费支持年轻人的创新

  除了资金匮乏,缺少团队优势是青年教师的又一个先天不足。单枪匹马的局面直接阻碍了青年教师发展。有些高校将青年教师分配到专业相关的实验室或科研团队中,虽然解决了环境问题却忽视了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意愿。

  “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独立的科研环境,被挂靠到老先生或者名教授的团队中,自主创新的工作受到环境限制就可能失去基础,别人辛辛苦苦获得的科研经费凭什么支持你的创新工作?放弃个人兴趣去完成别人的工作成了无奈的选择。”史广顺认为对青年教师这样使用是一种浪费:“学术团队建设决不是把几张桌子凑在一起,而是志同道合的协作和有的放矢的努力。”

  和团队建设相比,让青年教师更怵头的是一些高校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并不乐观的学术环境状况,派系林立、学风不正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常迷失方向,甚至经常面对有关道德标准和学术操守的考验。学生考试不及格,同事来求情怎么办?申请科研项目,熟人要求挂名怎么办?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领导希望署名怎么办?一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老师开玩笑说:“学术如江湖,我们想进江湖,但江湖的大门在哪里呢?”

  史广顺极为赞誉一位国外著名大学校长说过的一句话:高校应该是承载社会智慧的平台。但现在中国高校青年教师面对的,更多的是诱惑甚至是陷阱。自我修身更多的是靠自觉。史广顺说,“国内的各种学术造假,把任何罪过推到个人身上都是荒谬的。堕落的环境是先决条件,环境的清洁是自我修身的基础。”他也承认,有些青年老师还处在学术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塑造阶段。

  作为学校工会青年委员会的成员,史广顺认为自己有义务如实反映青年教师的现状和压力。但他很清楚,牢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曾给学校写过相关的提案,提出学校应该建立青年教师创新基金,给青年教师生存和发展提供可以发芽的“种子”。就像“钓鱼”一样,用较少的资金推动青年教师的创新工作,然后再争取更大更好的项目机会。除了资金的支持,还必须包括政策和软环境的建设。对缺少经验和阅历的青年教师而言,团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毕竟,很多青年教师在没有任何准备、缺乏有效培训的情况下就参与各种竞争,成功的概率很小。

  针对有些青年教师在生存压力面前的种种选择,史广顺有自己的看法,“这些负面现象是青年教师面对生存压力的一种结果,可以理解;但违背学术道德和师德操守的行为,绝对不可原谅。可以逃离这个环境,但是决不能弄脏这个环境。”

  他说,“青年教师更关注发展问题,既然选择高校,就没有想过发财出名,如果只关注生存,那么大学岂不成了混吃等死的地方?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我们不会饿死,但会因追求更好的条件累死”。(记者 李新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