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全国10所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26 新华网

  

全国10所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资料图片 读研到底值不值 新华社发

  

全国10所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2007年研究生招生专题

  

全国10所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读研全收费?

  北大:奖学金覆盖面90%以上

  北京大学今年大幅度提高了奖学金额度,除了特别说明外,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的覆盖面为招生人数的100%,硕士研究生不低于90%。

  人事档案不转入北大的博士生、已获博士学位的人员、外国留学博士生以及其他经特别说明的博士生教育项目招收的博士生不能获得奖学金,而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软件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方式为单独考试的研究生、人事档案不转入北大的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外国留学研究生以及其他经特别说明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招收的研究生不能获得奖学金。

  据介绍,北大参照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研究生奖学金设置办法,对培养经费、奖学金和助学金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奖学金包括培养经费和生活费两部分。与以往相比,奖学金的额度提高,可以充抵培养经费和部分生活费。

  以新的培养经费标准为例,博士生为每年1.5万元,两年制的硕士生是每年1.35万元,三年制的硕士生是每年1万元。按照新机制,奖学金的额度有所提高。这3类研究生的奖学金都分为三等。其中,博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金额最高,达到每年2.46万元,奖学金每降一个等级,金额就减少4800元。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为2.07万元,三年制的一等奖学金则为1.72万元,每降一个等级,则减少3600元。

  至于奖学金的设置和评定办法,则由各学院(系、所、中心)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参考学校基本框架,自行制定,由学生申请,并实行动态评审。

  与以往相比,生活费的补贴大幅增加。博士生以前的生活补贴是每月350元,新的培养机制出台后,获得一等奖学金的博士生活补贴将增加到每月800元。

  北大有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对全体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及录取标准是一样的,培养经费来源不同不会影响录取标准。

  西安交大 硕士生奖助金每月最高700元

  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的高校之一,今秋开始,西安交通大学将在全国率先推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新入学的2006级研究生中,85%的硕士生可获得“研究生创新基金”的资助,最高可达每月700元。

  “长期以来,研究生混学历的现象为人所诟病,此次改革将改变这一状况。”该校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机制下,导师可以用协议形式约束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保证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科研中。”

  新机制下,每位导师招收的研究生人数将受到控制,以保证培养质量。对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基地,或是承担重要课题、有充足科研经费的指导教师,可另外申请创新基金名额外的招生指标,保证其可以招到更好更多的研究生。

  新机制还鼓励导师以团队的方式招收、指导研究生,以便为优秀团队吸引更多好生源。同时,这一办法还能为优秀创新团队或重点科研基地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招收硕士生创造条件,改变过去一些指导教师盲目过多招收研究生,及不论培养资源如何,按副高级职称人数来分配的状况。

  据了解,85%的硕士生和100%的博士生,均可获得创新基金资助,博士生最高可达1200元/月,硕士生最高可达700元/月。资助金额比原来大幅度提高,同时一些研究生还可通过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获得其他的研究工作津贴。与以前微薄的国家补助相比,这笔资助基本可以满足其学习生活所需。

  其余15%的硕士生,可以通过申请承担“三助”工作,获取生活资助,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完成学业。

  华中科大 硕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资助面70%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施行方案从2006级研究生开始试行,其中硕士生全额学业奖学金资助面将达到70%,学业助学金资助面达到90%;博士生全额奖学金和学业助学金资助面均大于95%(委培生除外)。

  华中科大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基金,两项制度,三个机制”,即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健全研究生资助制度和导师负责制度,建立研究生招生计划合理形成机制,研究生招生激励与扶持机制和研究生培养科技创新机制。

  其中,以科学研究为主导是导师负责制的核心,导师负责制包括导师资助制。导师行使和发挥在研究生招生报考、录取把关、培养指导、资助和推荐就业等方面的权利和作用。招生计划要体现导师可招收和资助的研究生人数;在保证研究生基本生活条件的前提下,由导师按研究生表现确定助研金具体金额。

  研究生招生计划向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倾斜,分为三类:基础招生计划、倾斜招生计划和超额招生计划。各类招生计划均要求导师支付计划招生费,三类招生计划支付的额度标准不同,不同学科门类支付的额度标准也不同。

  研究生奖学金分为学业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学费,由导师向学校申请,研究生向导师申请。学业奖学金分全额奖学金和半额奖学金两种。全额奖学金资助全额学费,半额奖学金资助学费的一半。

  参评研究生必须是全日制普通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资助的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资助的学习年限不超过两年,其中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业奖学金资助的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记者 原春琳 甘丽华 孙海华 通讯员 赵力)

  

全国10所高校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读研到底值不值

  又到9月开学季节,2005级研究生马上要升读研二,一边实习,一边准备毕业论文,2006级的研究生正陆续奔赴大学报到。与此同时,已毕业的或没毕业的大学本科生则在紧张地“备战”2007年的研究生考试。日前,记者采访发现,与对研究生生活充满希望的考研大军相比,一些在读的两年制研究生却想着尽早走出校园,尽快工作;甚至有几个已经毕业工作的三年制和两年制的研究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读研有些不值”。

  在社会普遍对两年制的研究生教育表示质疑的背景下,有研究生提出“读研不值”的潜台词是:“那么多人争着挤考研的独木桥有必要吗”?

  据了解,2006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34.4万人,而报考数高达127.5万人,录取率为27%。2007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预计为40万至42万人,有关专家预测,200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估计将达到146万至152万人左右。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已经工作的社会人士。

  在一片质疑声中,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选择考研?在读的研究生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增值”,而“不后悔”?通过对几位正备考人士以及在读或已毕业的研究生的采访,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因考研而起的“围城”现象。

  “围城”内:

  两年制“小硕”啥也学不到?

  两年前的9月,因为想继续学习,新闻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小刘选择了考研。2005年,他顺利成为了本科所读的学校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在考上研究生的那一刻,我对研究生的生活满怀憧憬。可是辛苦地修完研一上学期的课程后,我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本科时代。有些课程甚至是我本科已学过的。”小刘认为学校对两年制的研究生培养有点急功近利:“一年读书一年实习,在该段学习的时间里,导师基本不管,我到现在都不会做论文的方法,花两年时间读研究生一点效果都没有。”

  广州某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小区,读研前已经工作了一年多时间。说起这一年来的研究生生活,小区认为虽然平淡无奇,但“没觉得不值得,读研究生,让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领域,视野开阔了,也让我可以在不一样的环境下,拥有一段不同的经历,说不定我的命运就此改变了呢?反正,我不会再做回读研前的工作了。”

  “围城”外:

  为改变命运而搏命考研

  已经工作一年的孙莉莉决定参加2007年的考研。“虽然工作已经一年,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但我不喜欢这份工作。”孙莉莉说。她考虑了很久,下定决心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以便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边工作边备考的日子让孙莉莉觉得很累,她现在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坚持到最后,但为了获得“重生”,她不得不继续着“苦行僧”般的考研生活。

  与孙莉莉边工作边备考不同,大四的小静准备考研已经快两年了。学英语专业的小静,本科读的不是名校。为了不让一毕业就失业这种情况发生,家里人早在小静大一入学之际,就让她准备考研,“家里人说,不考研,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尽管身边的同学已经陆续开始准备找工作的简历,但小静却认真地复习,过着“宿舍—教室—饭堂”三点一线的考研生活。

  回看“围城”:

  收获与期望值相去甚远

  郭同学已经在佛山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但他还不想签约。“作为一个研究生,应该可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小郭也很清楚自己找工作的状态,他认为,“相比本科生来说,因为是研究生,所以总想着能去大公司拿高工资,差的公司基本不投简历,最后却是自食苦果——不得已去了小公司工作,作为就业的暂时过渡。”

  已经工作了两年的中文系研究生邓小姐也认为“读研不是很值”。“当初准备考研花了两年时间,而读研究生又花了三年的时间。结果怎样?出来工作了,基本工资与本科生没啥区别,仅仅是多了300元的学位补助,干的活与本科毕业生没什么不同。”

  回想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小郭和邓小姐都认为,“要说一点收获都没有,那不客观,但最终收获的与当初自己的期望值距离很远。”

  读研值不值关键看自己

  考研究生,拿硕士或者更高的学位,对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读研可能让人失去的却几乎是一样的——时间。青春易逝,两年或三年的时间无论对谁来说都弥足珍贵。因此,有些人后悔读研,认为读研“不值”,这并不是从公费名额减少而学费提高的角度来衡量,而是着眼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市场发生了变化,而自己又准备不足。因此,未来的学习究竟能不能让人满意,究竟值不值得用最宝贵的两年或三年时间去交换,这又是准备考研者所犹豫的。

  尽管如此,更多的人仍然选择了考研。他们知道自己将会面对的未来,可能是又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但也可能是认真的奋斗和灿烂的成果,一切在乎自己的努力,他们觉得这是考验,一次成人的考验。而要让这种考验变为“硕果”,读研者都要“认认真真做学问”。

  两年难见导师面 30多名研究生只用电话邮件带?

   硕士生得不到他的任何指导,有问题只能去向师兄们请教,博士生除了要代老师指导硕士小师弟外,自己有问题大多数时候只能与学院安排的另外两位没有资格带博士生的老师切磋。同学们说:在这里读书,主要是靠自觉,没有人管你每天在想啥、做啥,也没有人管你每天是否有进步。有些同学无故离开学校几天几十天,也从来没有老师来问。一名在职的学生在张镇西教授门下两年,却从来没有与师兄弟们打过照面。 >>>详细调查显示:半数高校导师不满意研究生质量

  北大公布近期教育研究成果,其中在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中,有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

  研究者对全国97所普通高校、20个研究所的千余名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反映出的具体问题为:研究生培养层次、培养类型与培养目标的宏观设计混乱;研究生培养学制缺乏弹性;研究生招生录取中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详细

  对话:我国学位制度由盛而衰?

  专题推荐:要学位就得发表论文?研究生与校长网上激辩

  来源: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