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每年高考都出状元 山村小学为何频频出“状元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0:37 东北新闻网

  这是一个人均拥有耕地不到1亩的贫困山村,这里距离大连市有200多公里,在恢复高考后出现了第一个大学生起,2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共走出了10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20多名学生考入了清华、北大等名牌学府

  在教师节到来前,记者来到这个被民间称为“状元村”的庄河市光明山镇小河沿村,采访了这里的校长和老师,他们是几代“状元”的启蒙老师。

  在庄河,小河沿村是个神奇的村庄,这里926户人家分散在不同的山谷里,交通不便,地处偏僻,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到1亩,这里是庄河有名的贫困村,1958年,村里的4200亩水田变成水库,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从此,村里人一直靠吃救济粮生存。

  村里只有一所小学,所有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是在这里接受他们人生的启蒙教育。9月8日,记者来到这所小学时看到,这是典型的山里小学,校舍是新盖的,没有电脑,没有暖气,没有城里孩子可以享受到的先进教学设施,桌椅板凳是孩子们的父辈们当年用过的,破破烂烂,很寒酸。学校现有一名校长,9名老师,177名学生。

  背景 几乎每年出个状元

  记者到时,村小学只有一个班级还在上课,其余的班级都放假回家了。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有的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因此,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并不多。校长李宝海一见到我们,就如数家珍地说出一些学生的名字:“张安平、曹永刚、王连杰,他们几个全部考上了清华大学,曹永强、张安峰考上的是北大……”

  “今年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吗?”据说在这个村子里,考到二本院校的家庭都会感到沮丧,觉得丢人,记者的问话就直接冲着名牌大学去了。“今年很遗憾,一个学生胸有成竹地报考了清华大学,结果以4分之差落榜了。”李宝海说的这个学生叫于龙,今年的高考成绩是630分,他最后被南开大学录取了,几天前才背起行囊去天津报到。

  今年村里又出了3个大学生,其中于龙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在于龙要离开这个山沟奔赴南开大学前,李宝海语重心长地又给他上了一堂人生教育课:“一定要争取当上学生干部,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从农村出来,你需要加倍地磨练。”从小就跟校长做邻居的于龙点点头,告别了父母,告别了母校,离开了这个小山村。

  李宝海已经记不得这是他第几次对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山里孩子送行。但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个孩子的高考成绩,清楚地记得他们的每一步成长。

  “每一个孩子在我的脑海中都有档案,我可以顺嘴说出他们的状况。”李宝海深为自己是这个“状元村”的村小学校长而自豪,这些考上大学的孩子成了他的人生资本。

  这里几乎每年都出个状元,每当有学生考入了名牌大学,家长都会对校长说上几乎相同的话:“我家的孩子多亏老师,你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李宝海都说不出的高兴,这些年,小河沿村小学的老师们就是靠这话活着。

  校长 想让山里娃走出去

  1981年,李宝海从瓦房店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小河沿村小学教学,迄今已经25载了。他已经数不清教过的学生有多少走进了象牙塔。记者很想知道,村子里出了这么多“状元”与李宝海和他的同事们有没有关系。李宝海肯定地告诉记者:“没有多大关系。”

  李宝海记得,村子里出的第一个“状元”叫张安平,考上的是清华大学,“我与他是同班同学。”一起上学时,李宝海不仅成绩直逼张安平,而且还是班长。但是中考时,张安平上了重点高中,而李宝海因为不喜欢背政治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从此,他与张安平拉开了距离。

  李宝海高中毕业后考入了瓦房店师范学校,这个学校对于那个年代的农村学生来说,也可以称得上是象牙塔了。毕业后,李宝海就成了村里的小学老师。

  当年的一些同学很多都考上了大学,离开了村子,到大城市里生活,李宝海多少有些心里不是滋味。

  一次李宝海在大连博览中心邂逅了他的中学同学,失去联系的同学怎么也不相信当年品学兼优的班长还窝在那个穷山村。

  李宝海是个典型的怀才不遇者,他自己也承认这一点,他说:“除了从我这走出那些‘状元’能让我有自豪感外,我一直很沮丧。”

  李宝海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加到了山里娃的身上,他不希望山里的孩子重走他的路,他希望他们能通过上学改变命运,能飞出穷山沟,当他把一个个孩子送走,他的失落感也一次次得到了释解。

  李宝海是一个十分开通的人,他不像山里人那么闭塞和保守,他每天都要看报纸,了解外面的世界。全国大学的排名,他如数家珍;目前的就业风向,他明察秋毫;国家的大政方针,他了然于胸。

  他告诉在庄河高中就读的孩子们如何利用时间,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填报志愿,他告诉上了大学的孩子们大学里要如何完成学业,如何做学生干部;他告诉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如何进入社会……他说,他不想让这些孩子再走他自己曾经走的弯路。

  一个小学校长能如此实属不易,他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洒出来,也许,这也成了造就“状元”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老师 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57岁的杨国兵在“状元村”小学从教30年,是第一个“状元”张安平的启蒙老师。

  “你觉得张安平考上清华与你有什么关系?”记者问这个穿戴和笑容都是典型农民的老教师。“没什么关系,他是典型的聪明,也跟他的努力分不开。”杨国兵把自己的功劳推得一干二净。与杨老师一样,正在备课的张老师也对自己教过的王连杰考入清华轻描淡写,说与自己没有关系。“状元村”里,老师们就是这样朴实得让人惊讶。

  那么,这么多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到底有没有老师的功劳呢?校长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记者茅塞顿开:“我们这里30年前就已经开始素质教育了。”

  李宝海告诉记者,杨国兵老师早在30年前就认为,小学教育不是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素质,他的观点与国家教育部今天推崇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在杨国兵的课堂上,30年来都是学生唱主角。“如果一定要说为什这里频出‘状元’,可能是因为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李宝海这样告诉记者。

  探寻 村小学里的文化因素

  在“状元村”采访,记者发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现象,这里的孩子很大方,不像一般的山里孩子那么拘谨。李宝海说,这是村小学的文化。

  这里的文化很特别,老师、校长、学生之间似乎是没大没小。李宝海今年44岁,看起来很年轻,很斯文,但有谁想到,这个斯文的校长下课时竟跟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

  当我们在教室门口跟校长攀谈时,记者看到一个6年级的小姑娘从身后抱住校长,从后面露出了脑袋来,自然的如同藏在老爸的背后。

  记者在操场上看到他们在玩一种游戏,一个人面朝前站立,后面的一群人向前走,当前面的人猛一回头时,后面的人要瞬间变成木头人,如果谁动,谁就输了,然后替换前面那个猛一回头的人。校长站在这群人中间,跟孩子们一起做木头人,前面那个孩子猛一回头时,正好看到校长在动,于是揪住他不放……游戏的场景,让记者再次惊讶,这里的校园文化,竟然是这样的和谐。校长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情景,定格在大山脚下的一排校舍门前,在记者脑中挥之不去。这大概就是这个学校的文化。

  李宝海还告诉记者,今年考入南开大学的于龙每天中午都来找他聊天、玩,“什么都问,有学习上的问题,有生活上的问题,只要他想不开的就找我解答。”做学生时就不怕校长,跟老师处得像个“哥们儿”的李宝海今天也成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哥们儿”。他让学生在心灵和思想极其自由的状态下成长,并告诉他们“人生输不起”的道理。

  这个学校还有一个让记者思考不明白的地方,就是学校的成绩,这样一个频出“状元”的村小学甚至在镇里都不是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学校,只是一个中等学校,有时甚至更差。李宝海说,他不是不追求成绩,但是,他从来不让学生死记硬背,小学的成绩在他这里远没有陪学生玩耍有意思。大概也是因为这个,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才有了后来的爆发力,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被破坏性使用过智力,而是在应该开发时得到了最自由的开发。

  (大连晚报 宋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