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离沪求学人数创历史最高 学生异乡求学将成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2日14:0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2日电 据新闻晚报报道,这段时间,近万名上海学生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去外地求学。据了解,今年去外地求学的上海学生人数创历史最高。与此同时,今年到国外去读大学的高中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然而在这些赴异乡的学生中,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和家长将到异乡求学作为其“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专家指出,异地教育资源并不比上海差,离沪求学将成为将来的一大趋势,与其拥挤本地高校,不如将眼光放得远一些,考生和家长可提早做准备。

  异乡求学人数增长

  今年外省市院校在上海招生人数(不含保送生和非通用语种生)达到8877人,为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与去年相比,增加了782名,增幅为9.66%。这一人数增长与今年上海市首次实行了一、二志愿报考外省市院校加分投档政策有关。据了解,今年上海市三个批次共有1772名考生享受到该政策而被外省市院校录取。换言之,8877人中,只有1772名学生是将外地高校作为自己的第一第二志愿,占到总数的19.96%。大部分学生前往外地求学,仍是因为分数“考砸”等原因。

  今年高考结束后,咨询国外留学事宜的考生和家长人数显著增长。上海某国际公司总经理李维平称,今年1至8月份,到留学机构咨询的上海高中生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其中,高考失利学生申请出国留学项目的比例大幅上升。

  对很多学生来说,到外地或到国外求学并不是第一选择,只是因为高考不理想而“退而求其次”,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开学遭遇分离焦虑

  “早知道孩子到外地读书这么不适应,当初蛮好选上海的高校。”陆女士的儿子今年到广东念书,才走了几天,每天要打3个电话回来。孩子以前从没独立生活过,东西放在哪里都是她管的。经常是,行李箱里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就打电话到家里。这种性格一个人在外地求学,让她很不放心,最近越来越焦虑。

  某心理咨询机构咨询部负责人孙嘉仪透露,自高校开学半个多月来,咨询部每周都会接到10多个家长的电话咨询和面询,诉说孩子考到他乡高校求学后两代人的分离焦虑。“家长们打电话来往往反复说孩子如何离不开自己,独立生活如何有困难,但其实,这些家长用孩子的不适应掩盖了自己的恋子情绪。现在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出当时做决定很仓促,并不是双方的第一主观意愿。没有做好到异乡求学的心理准备。‘我一定要去上这所大学’和‘我不得不去这所大学读书’两者心态是截然不同的。”

  上海高校仍是首选

  那么是不是家长对孩子到外地求学非常排斥呢?调查发现,其实家长本身都很认同孩子到外地读大学的好处。但当说起让自己的孩子到异地读大学时,则顾虑重重。

  家长王女士的回答较有普遍性。她说:“到外地念书是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本身有自觉性,素质较好,学生到外地读大学可以享受投档加分政策,原来在上海只能进二流学校的孩子,考外地说不定能够进一流学校,这又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的孩子自觉性不够,如果他到外地读书,我会既高兴又担心。怕分别4年后,不知道会成长成什么样子。孩子如果要出国深造,可以选择到国外念硕士。本科阶段,首选还是希望孩子在上海念书。”

  中山医院医学心理科及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徐勇医生说,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父母把孩子生下来的目的就是让其成为人格独立的个体。但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面对社会竞争压力,有的家长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过度保护,生怕他(她)在自我料理、人际交往等方面无法处理。

  观点:异地求学是好选择

  复旦附中教导处主任陈金辉对学生离沪学习大学课程表示支持。他说,如果学生在深入了解国外(外地)高校的前提下离沪求学,对学生能力提高以及个人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因为现在许多上海以外的大学具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发展。

  复旦大学社会系教授胡守均表示,上海考生到外地或国外去读书的人数增长,反映出上海家长观念上的进步,是好事。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小孩能否自主的问题,因为小孩自己会学习,他远比大人想象的能干。 (张骞、肖波、王英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