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育工作经验 专家对江苏高考新方案提建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10:47 龙虎网 | ||
【龙虎网报道】双B报本科要灵活执行 原省教委副主任胡星善 观点:新高考在志愿填报第三条中规定,“考生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项目均达到C级(技术科目测试合格视为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
建议:下调门槛。不同的高校对选修测试科目要求不同,保护一些偏才,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本科院校深造。 评价体系采取九级计分 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周德藩 观点:2008方案为江苏基础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即“凡教必考,考则有用。”其中为了跳出此前高考中“分分计较”的束缚,在此次方案中对选修和必修科目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时提出等级计分制的原则,不过仔细研究方案后,他发现此次等级计分制存在着既用绝对分,即必修科目采取百分制转换;又用标准分,即选修科目采取成绩分布划出等级。他认为此举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时进行有效的衡量,也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建议:学业水平测试中采用标准分,且使用九级计分制,这样既可以将档次拉开,又能让高校在选才时具有可识别性。 高考改革关注高校教改 著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茅家琦教授 观点:新方案有创新,表现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作为一名历史学教授,对于历史被放在重要地位,认为很有必要。历史是“文科中的数学”,是基础学科,学外国文学得了解外国文学史,而学习法律同样得了解法学史。历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相当关键。 建议:新方案过多关注中学教改,而对2008年后的高校教改没有充分重视。新高考方案在今后的调整中,要更多地关注考生的基础知识。到2008年,高校的教改会有重大变化,将由现在分专业教育走向通识教育。现在的培养模式,人才的知识面太窄,人文知识太差,将来很难有大发展。作为本科教育,本来就是为学生打基础。通识教育吸取了美国的教育经验,北大、复旦都在试点,南大今年也成立了匡亚明学院,文科的大多数新生都不分专业放在一起接受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在两年后再分专业。 报名资格与学分挂钩 无锡市第一中学校长唐家俊 观点:2008方案实现了与高中课程改革有机配套,使得高中课改的要求在高考中得以体现,不过学分制与高考的结合尚不明显。 建议:能否将高中课改中修满学分方能毕业,与高考报名资格相挂钩,使得学分制能在高考中得以明确体现。此外,建议2008高考考试说明尽早出台,让学生和老师心中有数。 统考科目几门需要思量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守仁观点:高考对基础教育有导向性,有利于推进新课改,新高考方案是相当慎重的。也有利于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方向很好。但要确保“三个有利于”,关键的一点是统考科目、选修科目要处理好,现在一下子将统考科目改成三门,导致有的专家认为科学分量下降了,也有的认为人文内容不够。而在设置选修科目时,规定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有没有考虑过,有的考生物理、历史成绩好,选修测试科目只想选这两门,行不行?怎么操作? 建议:统考科目不要从现在的5门一下子减到今后的3门,可考虑减到4门,这样,社会的争议可能会小些,对高校招生选才更有利一些。 更要重视综合素质发展 长江学者、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王炜教授观点:把学生的素质评价引入到高考中是很有必要的,应该通过高考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在高考只看分数,带来的后果严重。他以东大交通学院为例,招生录取时,江苏考生的分数都要在620多分到650分,分数差别不大,但进校后,学生的素质明显表现不同,有的同学性格很封闭,社交能力、合作能力都不行,除了做题,其他方面都不太会。实际上,学生的素质需要在中学时培养,到大学时再培养已经晚了。 建议:新高考方案要把重视素质教育放在实处,有利于全面提升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他还提出,在高校中,必修课比选修课重要,而在新方案中,到底是选修科目重要还是必修科目重要应表述清楚。 多元认定研究性成绩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九俊副院长观点:2008方案中对于研究性学习成绩的认定明确指出“得到社会的公认和权威部门的认可。”将研究性学习成果认定列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有利于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此次方案中的认定方式过于单一。 建议:对于研究性学习成绩认定可以多元化,比如可以考虑由同学、老师或者学校认定。毕竟研究性学习只是倡导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强求其一定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此外研究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得到体现,改由同学、老师或者老师认定更具有操作性,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保持公信力。 选修科能否与高考同步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占宝 观点:将高中阶段必修和选修的十门功课分成三次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对中学而言就出现了师资难以安排的局面,按照现行方案高三下学期时,中学只能安排语数外三门的教学,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厌学情绪。 建议:三考合并为两考,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必修科目安排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来完成,因为此时高中必修科目的学习已经基本完成,而将选修科目的考试与高考同时进行,此举有利于学生减轻负担,调节学习情绪。 加强苏北地区英语师资 南通市教育局王炎斌局长 观点:“只要有考试就会有负担”,2008高考方案将过去的“一考定终身”变为“全程考察”,将“唯分是从”变为“评价多元化”。此举不仅让学生有了自我选择的空间,同时也为学生减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高考的负担不会因此而消失。2008方案更为主要的是让基层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此前人们戏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方案三大块的考核让所有学校必须开足、开齐素质教育规定的所有课程;2008方案出台前,不少学校对高中新课改还在持观望态度,现在可以打消顾虑,实现了从“要我课改”到“我要课改”的转变。 建议: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他认为现在没有必要去争论新方案,毕竟明年4月就将迎来首场“学业水平测试”,现在就要主动策应这项方案。目前英语师资明显不足是苏北地区不争的事实,不少地区中心小学科班出生的英语教师数量可谓“凤毛麟角”,引进和培养合格的英语师资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修必修改为选考必考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笪佐领教授 观点: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中出现了选修和必修的字眼,在科目设置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其实,选修和选考,必修和必考并不是一回事,选修科目、必修科目要和中学的选修、必修分开,不能与中学教学混淆。 建议:对新高考方案中的选修、必修均改成选考、必考。这位专家还针对新高考方案加重了艺术、体育考试科目,建议减少考试科目。他说,现在的高考中,艺术、体育考生可以不考数学,但今后一定要考了,此外,还得考7门测试科目。另要考虑的是,选考、必考的时间定在每年的4月,而此时也正是艺术、体育加试之时,这些都要考虑。 六科测试A级须从严 江苏省盐城中学校长李自成 观点:这位苏北名校的当家人非常赞同2008方案中学业水平测试采取等级制,他认为此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中学开足、开齐所有规定学科,此外录取划线时的规定:“对一次性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此举能有效引导中学开好课程,也让不少名校的学生对此志在必得,不过有关部门在把关时需要从严。 建议:按照2008方案规定,必修科目中A级为100~90分的考生,作为高校选才的重要依据,如门槛过低的话,出现大面积A等考生,这样加分就失去了意义;此外C级也要严格控制,如果出现太多的D等考生,这样势必加重考生的负担,那么就有违2008方案减轻学生负担的初衷。 |